APP下载

论市场与消费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014-04-29田广刘瑜王淑婷

中国市场 2014年45期
关键词:消费市场宏观经济

田广 刘瑜 王淑婷

摘要:认为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以消费拉动与市场促进的选择,很可能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最佳选择;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进行转变,应当重点培育消费市场与消费能力,进而加大内销市场和扩大城市就业,是中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后劲;更重要的是建立明确而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不断消除或降低城乡居民的不安全感,从而刺激消费,使中国消费的增长拉动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消费市场;消费能力;宏观经济;增长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4

一、中国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近30余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巨大,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社会面貌,而且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路向好,2005年底,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2007年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占世界GDP约5%,2013年中国GDP达56.89万亿元,相当于9.19万亿美元,约为世界GDP总量的12%。[1]但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却面临着一定的制约和不同的选择,其中以消费拉动与市场促进的选择,很可能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最佳选择。[2]

英国牛津大学的著名教授卡尔·格斯 (Karl Gerth)博士在其新近发表的专著《中国带动着世界:中国消费者是如何改变一切的》 (As China Goes so Goes the World: How Chinese Consumers are Transforming Everything)中,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了一幅关于当代中国消费主义的丰富多采的画卷。其主要观点可大致概括为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中国的消费增长,是挽救摇摇欲坠的全球经济的最有效的手段,并可为西方世界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格斯博士关于中国带动着世界的基本理论是这样表述的:中国消费者对美国等其他西方国家高科技产品、金融服务、以及其他产品的需求,将会创造出很大的就业机会,并引导世界经济的增长,同时也会促使中国向更加现代化的发展。但,随着中国政府强力推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策的同时,这种消费主义的极端发展也会带来许多问题,从而像打开潘朵拉魔盒一样引发一系列不可预知的后果。[3]

格斯博士的新书一经发表,便在西方学术界和工商界引起一波又一波的评论,学者们普遍认为格斯博士的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中国对话》的主编依萨拜尔·希尔顿 (Isabel Hilton)评论说,格斯博士阐述了由于中国转向消费社会而使人类重新认识生活的道理,其观点不仅独特而且令人耳目一新。[4]国际著名营销学大师菲利浦·考特勒 (Philip Kotler)博士指出,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著述很多,但很少有人对中国数以千万计的普通消费者进行分析,格斯博士的新作提供了富有价值和深刻涵义的信息资料,以便认识和理解有关消费者在中国的行为选择方式,及中国国内企业和西方世界企业在中国境内的运作机制[5]。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威廉·可毕 (William C. Kirby)博士指出,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世界经济的发展似乎受到这样两个简单原则的支持:勤俭的中国人在制造着所有的产品,而奢侈的美国人则购买所有的产品。然而,当中国消费者开始引导并界定全球消费偏好时,世界又会是怎样的呢?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时代,但格斯博士的新书,通过对中国消费者革命的描述,给我们展示了未来的情景:受美国消费模式的影响,未来的中国将会出现一个强劲消费的情景,人们将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上交易汽车、土地、劳动力、等等。充满幽默感的格斯博士,以其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洞察能力,描述了当今中国的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市场将会改变整个世界[6]。

格斯博士的新书之所以受到从学术界至工商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其流畅的文笔、幽默的语言和深刻的分析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则是因为这样一个事实:今天的世界经济深受中国经济的影响,而未来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在世界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的经济已经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有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的非国有经济成分迅速增长,并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7]。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由于效益的提高而使得GDP增长了11倍之多。面向中国的外国投资也在迅速增长,近年来国外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平均每年高达1000多亿美元。[8]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有关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并提高这些龙头老大国有企业的全球竞争优势。这一战略性措施无疑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卓有成效的。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早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我们预测中国在2025年前后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届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为美国经济总量的二倍,占世界经济总份额的百分比将由目前的10%增加到约25%。

据国际主流媒体报道,中国不仅是消费品最大的生产国,同时也是商品消费大国之一,国际社会生产的消费品越来越多地被中国人所购买。现在,中国已是世界的超级市场,在短短的数年之内,中国会成为汽车、手机、电脑、艺术品、奢侈品等最大的销售市场。2014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商品零售市场和进口国。报道指出,当前中国个人消费和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高,消费还有巨大潜力。中国政府在经济调整过程中推行刺激消费政策,未来几年中国国内消费将继续强劲[9]。

目前,中国的人均GDP还只有6400多美元,所以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才能真正富裕起来。但是,中国有13亿人口,任何一个很小的GDP的数字乘上13亿之后,都会变得非常巨大。所以中国的巨大的潜力就表现在中国有广大的市场,特别是在农村有着7亿多农村人口,他们目前的生活正处在一个结构调整和转变方式的过程中,所以会有巨大的市场。[10]据报道,以美国为总部的绝大多数跨国企业集团,或已在中国建立了其分部,或正在积极筹建其在中国的分部。与此同时,随着国民财富的增长,中国的广大消费者对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选择,成为中国消费者的基本权力。到中国去营销,对世界各国的企业家们来说,已具有不可抵抗的诱惑力,以至目前没有哪个国际性大企业敢于忽视中国市场的存在。

世界著名的营销学大师考特勒教授指出,当整个西方世界对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优势不断增长的态势,及其对能源需求的增长而忧虑之时,他们却没有注意到一个更大更严峻的事实,这就是中国正在迅速成长的美国式消费文化,这种文化将会给十多亿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并将具有改变世界的潜在能量。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有把握地说,在中国营销将会创造出无限的挑战,同时也会给世界各国的营销家们带来无限的机会。

在当今日益国际化的世界市场上,没有人会否认中国经济对世界的重要性,更没有人会忽视不断加强的中国与世界的各种经济联系。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及工商领袖们而言,当中国动起来时全世界都会跟着动起来,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中国的经济正以每六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在发展,成为引导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显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内部的市场结构,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经济结构。

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当然,有一种现象我们必须注意,这就是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度也随之提高,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无疑增加了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最近两年,西方世界由于遭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而开始减少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中国中央政府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将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扩大内需方面,以减轻国外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11]。

显然,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从过去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模式,转变为以消费为主体拉动的新模式。这种以扩大内需为重点的经济政策,无疑是完全符合中国现实和国际现实的英明决策,这将创造一个极大的市场,其市场容量将与美国和欧洲的市场等量。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巨大市场,不仅国外的企业家们要加强研究和学习,国内的企业界同样也要加强研究和学习。而且,国内的企业家们更需要对中国营销与营销中国进行研究,以便他们更加有效地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经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在过去的30多年当中,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持续大幅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的持续下降,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同时政府用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并且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低收入群体没有支付能力。

根据相关的经济数据进行比较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消费,在经济增长的拉动中占将近80%的比重,而投资大约占到20%的比重,我们国家现在的增长拉动动力比重中投资占到50%,而消费仅仅占到39.9%,所以我们要促进经济增长,必须要调我们的经济增长结构[12]。

据研究,居民消费增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大致相当于投资率提高1.5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13]因此,未来中国的消费率若能平均每年提升5个百分点,对GDP的拉动基本接近国际平均消费率水平,那么就足以弥补因投资或外贸下降所导致的经济总量的变动。可以说,消费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主要动力所在。

2013年美国GDP总值为168030亿美元,世界第一。同年中国的GDP为56.9万亿人民币,大约为9.19亿美元,约为美国的54.7%,

世界第二;人均约40900元,大约为6629美元,为世界第86位。据有关统计数据,我们进行推算后确定,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是12.9万亿元,约占GDP的22.7%。全国所有劳动者的总收入约为23.8万亿,约占GDP的41.8%。企业所得大约为20.2万亿元,约为GDP的35.5%。消费总额大约为23.4万亿元,占GDP的41.1%。比2012年增长了0.2个百分点。根据2012年的相关统计资料,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万亿元,占当年GDP的39.9%,即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不到40%。而同年美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高达7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实质,就是要发展经济,继续深化改革,让国民摆脱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疑虑,让人们生活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这个目标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公平分配社会财富。我们所说的“公平分配”并非“平均分配”,而是切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让中国人民的收入倍增,因此加快收入增长,将是一个趋势。收入增长加快的路径,必须首先表现在城镇最低工资的上升方面,因为以农民工为主的蓝领阶层的收入增长相对较低。制造业、蓝领工人收入的上升,继而传导到农村收入的上升[14]。

制造业工作和务农劳动,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有很强的可替代性,构成中国劳动力市场一个特征。农民工在城里就业每年最低工资上涨率约为15%左右。若他们留在农村务农,他们期望也能获得这样的上涨率效益。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所形成的一个“特色”现象。过去农民工大量到城里来务工,剩下的农民工相对于土地来说还有过剩。所以那个时候工资也上不去,农产品价格也不怎么上涨。但现在毕竟有了所谓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供应很难再像过去那样充盈[15]。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强调要缩小收入差距,鼓励最低工资上升,从而间接导致到农民收入上升,主要体现为农产品价格形成趋势性成本推动上升。农产品价格的上升从积极的角度看,它能够从宏观上提高消费总体水平,因为农民的边际消费率较高,因此农民收入的高速增长,绝对能从总体上推进中国的消费增长。但是从消极的一面来分析,农产品价格趋势性上涨,无疑会引起通货膨胀压力。这显然是一个两难的选题,对此我们还需要继续深入探讨。

我们设想,在今后的10年内,假如城乡居民的收入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的话(高于GDP的增长),再假定边际消费率为80%的话,未来10年中国年均社会消费总额增长将为12%,2018年达到42.1万亿元,占同期全国GDP (假定以7.5%的速度增长)总额的51.5%(均排除通胀因素);2023年社会消费总额将达到73.9万亿元,占同期全国GDP (假定以7.5%的速度增长)总额的63%(均排除通胀因素)。这种增长模式,无疑会从根本上降低中国GDP的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程度,既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国际经济发展变化态势,更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精神和中国人民的愿望。

三、重点消费市场与消费能力的培育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动力,将主要来自消费,且中国的消费必将全面增长,消费的快速增长,必然强有力地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在讨论消费增长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时,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

(一)农产品消费

在中国的消费市场上,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饮食结构改变,从而对农产品需求日益增大。现在,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温饱已经不是问题,而吃得更好则是一个关键问题。对肉类需求的增大,必然促进牲畜养殖业的发展,而牲畜对粮食的消耗远远大于人类。若人民的饮食结构以多吃肉为导向变化的话,对粮食的间接消耗就会明显增大。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用6斤粮食才能换来1斤猪肉,而1斤牛肉则要消费13斤粮食、饲料才能得到。[16]所以,我们认为粮食的价格、农产品的价格,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会呈现出趋势性增长,从而出现城市和农村之间争夺劳动力的现象,也会导致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而带来粮食需求增加的经济现象。假定全国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每月多消费100元的农产品,全国平均每年在这方面的新增消费大约为1.62万亿元,平均每年可拉动3.4个百分点的GDP增长[17]。

(二)家电产品消费

中国政府于2008年12月发布了支持家用电器产品下乡的经济政策,使得家用电器产品在农村的消费增长,成为一个新的亮点。2013年9月份,国内家电和音像器材零售总额达604亿元(绝对量),同比增长14.2%;2013年前三季度家电音像器材零售总额达4954亿元,同比增长14.7%。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且以相对较快速度增长,农村居民对家电产品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目前对城市居民家庭而言已必不可少。类似的家电产品,也将会成为农民家庭必不可少的产品,因此这个消费市场的潜力将是非常巨大的,完全可以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潜在的市场因素。按全国约1.7亿的农村家庭来计算,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在未来的5年内拥有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我们估计这将会创造出一个大约3.1万亿元的巨大市场,平均每年可拉动1.3个百分点的GDP增长。

(三)旅游市场方面的消费

2014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中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作报告时表示,2013年全年旅游总收入达2.9万亿元。[18]我国居民旅游消费继续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旅游市场整体繁荣。旅游业是受到通胀对其影响较小行业之一。因为旅游景点类公司由于成本相对固定,而由于旅游景点的门票、索道等的提价将使利润空间有提高;同样地,旅游业中不可缺少的随带行业及酒店类公司尽管存在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但会通过提高价格能有效化解其压力,因此,通胀对其影响较小。

与旅游市场的发展相适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会有很大空间,主要表现在中国中高收入人群以及大众对名牌产品、高品质产品的青睐,预示着中国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和新投资机会。过去在中国寻找投资机会,通常会投资于出口增长快的领域,现在由于中国国内的内销不断扩大,投资机会可能也会发生改变。过去流行“Made in China”,将来要寻找投资机会,应当是寻找行业落脚点在“Made for China”。随着将来城市居民收入的倍增和消费率的提高,可以预见消费增长,特别是奢侈品消费的增长,将是非常迅猛的[19]。

(四)现代服务,特别是养老、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

对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到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会进一步上升。这种满足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在中国的基数还比较低,发展空间大。[20]另外,金融服务业的增长潜力也巨大,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日益增长,高收入和中等收入阶层的投资和理财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过去人们投资大部分都是选择买房子,如果将来能有更多的投资渠道,金融服务业将有更大的发展契机[21]。

然而,目前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总体上还比较低,特别是农民的收入还非常低。因此,要提高消费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政府应该努力扩大城乡居民的收入,积极培育消费能力,特别要注重培育和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为此,我们提出一个由政府作担保让银行发放20年期农村居民消费无息贷款的建议﹐发贷对象以现有农村人口计算﹐根据地区和收入差别每人每年发放3000~5000元人民币的无息消费贷款。发放此种贷款的经济和社会学意义如下:

第一﹐可以从速加大内销市场﹐我们常说的内需不足实际上有效内需不足﹐以中国农民现在的生活水平谁说他们没有需求﹖只不过是有需求愿望而无需求能力而已。对比给公务员加工资来说这种方式更为有效﹐因为给公务员增加的工资可能绝大部份还是存到银行了。

第二﹐可以刺激日用商品的生产从而扩大城市就业﹐也就能解决城市下岗职工给国家带来的再就业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吸收从农村转到城市的农民工就业。

第三﹐可以培养农民兄弟的商品经济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农民﹐特别是那些有潜力的农民﹐可以将一部份贷款转换为生产投资﹐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附加价值﹐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

第四﹐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避免入世后农业生产遭受严重冲击的一个措施﹐因为农贷毕竟是个商业和消费行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抓不住把柄。而且因为投资主体是农民自己﹐只要政府稍加合理引导便会使投资产生较好的效益。

第五﹐可以加强政府在农民中的良好形象﹐缓和多年来农民和政府的紧张关系﹐有利于真正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经济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精神。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避免产生负面问题,则应当事先做好通盘研究。

假如全国的农民为7亿,假如政府每年给这7亿人每人贴息贷款3000元人民币,那么全国每年新增加的消费就有 20250亿元人民币(3000×7.5亿×90%),换言之就是能直接增加20250亿元人民币的GDP产出。根据历年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统计资料分析,我们估计消费对GDP的增长的乘数效应为2.5倍,也就是说如果考虑到乘数效应,这个消费增长每年大概可带来50625亿元人民币的新增GDP机会或可能,从而强劲地拉动GDP增长。

再假如国家的税收是GDP的23%,贴息率为7%的话,那么国家每年将新增加税收1.16万亿元人民币,而国家为农民贴息为0.142万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国家因为此政策每年将净增加1.02万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收入。国家可以用这笔收入去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商品率,加大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如此良性循环若干年,农民的经济地位将有大的改观,农民收入也会不断提高,届时不怕农民还不起贷款。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考虑这个经济政策的其他经济社会效益,由于内需的扩大,原来失业的城市职工可能会重新就业。假如我们以工资占国民收入的40%计算,以每个工人每年工资收入及其他劳动和社会福利为6万元人民币计算,那么因为此经济政策的实施,每年可以提供大约3375万个就业机会。由于这部份新增加的就业者有了收入,他们又会带动另一波的市场需求,如此反复,中国的经济自然就会有了全面的更大的发展了。

四、建立明确而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

据有关方面的统计资料,目前,中国的广义货币(M2)余额已超过107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66万亿美元。本外币存款余额超过105万亿元[22],是2013年GDP的1.88倍。如何将这一大笔存款盘活,让其在消费市场上发挥作用,也是值得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们的实际支付能力是支配人们的消费的最基本因素。中国国民的实际支付能力提高了,其消费却不随之提高,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尽管国家通过各种政策“刺激消费” ,但“畸形的储蓄倾向”基本没有改变。这种现象背后的,则是制度的不确定性,制度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短期行为。换言之,当前人们的行为短期化的导向,都与社会中的制度安排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当制度安排具有明确性与稳定性特征的时候,人们才容易做出较长期的预期,从而做出长期行为的选择。[23]

然而,制度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导致一种极端化的长期行为。现在旧的制度开始失去效力,而新的制度又未能建立健全起来。这种状况,对人们行为预期和行为选择的影响无疑是相当巨大的。许多中国居民现在都有这样的问题:将来孩子上学,个人究竟要花多少钱?老了的时候,还有没有退休金,有没有养老保险,如果有的 话又能有多少?够不够维持生存?将来病了的时候,特别是如果有个大病,需要多少钱,医疗保险又能解决多大的问题?等等。[24]

这一系列的不知道,形成一种普遍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在中年以上的人口中就更是强烈。原因就是没有一种明确而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让他们做出预期。因此,要让中国巨大的城乡居民储蓄活起来,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做贡献,就必须在宏观经济决策上通盘考虑,给人民以定心丸,减少人民在住房、上学、看病、养老等方面的顾虑,那么中国的消费增长还将会攀登一个新的高峰,在更大的程度上拉动经济的增长。

五、结论

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中国GDP已达9.19万亿美元,但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却面临着一定的制约和不同的选择,本文认为以消费拉动与市场促进的选择,很可能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最佳选择。发展经济,继续深化改革,要让中国人民的收入倍增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因此加快收入增长,将是一个趋势。由于美国及大部分西方世界经济这些年来一直是遭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而开始减少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值得欣慰的是中国中央政府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将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扩大内需方面,以减轻国外低靡的经济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

同时,目前大多数国家的消费都是在经济增长的拉动中占将近80%的比重,而我国消费在2013上半年只占到了45.2%。所以我们要调整经济增长结构,进而推动消费。

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是消费,重点在于我们的消费市场以及如何去培育人民的消费能力。因此,要提高消费并积极培育消费能力,进而加大内销市场和扩大城市就业,是中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后劲。同时也必须不断消除或降低城乡居民的不安全感,从而刺激消费,使中国消费的增长拉动经济的增长,进而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战略设想。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 2013年全国GDP为56.89万亿元 同比增7.7% [EB/OL]http://jjckb.xinhuanet.com/2014-02/24/content_492780.htm,2014-2-24 .

[2]田广,戴琴琴.泛市场化批判[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319-320 .

[3] Gerth, K.As China goes, so goes the world: How Chinese consumers are transforming everything[M]. London:Macmillan, 2010.

[4]Isabel Hilton.Comment on Karl Gerths Book[EB/OL]. http://us.macmillan.com/aschinagoessogoestheworld/KarlGerth.

[5]Philip Kotler.Marketing Management in China[M].London:Pearson Education,1st Edition.2008.

[6] William C. Kirby.China in the Global Economy[M].Submit Repor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2008.

[7]厉以宁.计划经济体制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J].中国发展观察,2008(8):30-32.

[8]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世界投资报告2012:迈向新一代投资政策[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2.

[9]中国商务部.外媒称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EB/OL].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m/201301/20130108517186.html,2013-1-9.

[10]陈德铭.中国存在巨大消费潜力,农村是个大市场[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7/8937133.html,2009-3-10.

[11]田广,戴琴琴.泛市场化批判[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4-5.

[12]李善同,吴三忙.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中的“四驾马车”拉动作用测度——基于分省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A] .北京: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与政策国际会议暨国际区域科学学会第三次年会,2012-3-31:739-752.

[13]张磊.投资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对GDP增长率贡献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31个省市的数据分析[J] .消费导刊,2011(4):16-18.

[14]胡文国,吴栋,吴晓明.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经济科学,2004(6):5-15.

[15]哈继铭.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J] .中国金融[J] .2012(11):17.

[16]哈继铭.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J] .中国金融,2012(11):19.

[17]朱振亚.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地区差异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10:117.

[18]国家旅游局.预计2013年全年旅游总收入达2.9万亿元[EB/OL].http://roll.sohu.com/20140106/n393007596.shtml,2014-1-6.

[19]田广,徐宗玲,胡少东.消费拉动与市场促进:中国宏观经济战略新思考[N] .企业家日报,2013-1-12.W03版。

[20]杨清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N] .吉林大学,2013:119.

[21]殷兴山.金融服务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133-135.

[22]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EB/OL].http://www.ce.cn/macro/more/201310/14/t20131014_1617625.shtml,2013-10-14.

[23]黄信.制度不确定性: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新视角[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1):51-55.

[27]王健,刘丽欣.提高我国消费增长率的制约因素对策[J] .税务与经济,2007(6):46-49.

(编辑:韦京)

猜你喜欢

消费市场宏观经济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更新预测——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IP经济崛起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全球宏观经济短期内的两条主线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颜值时代的消费市场 精致男人成为新增长力
宏观经济形势与文化消费市场
NECOO立强珠宝时尚DIY系列引爆年轻群体消费市场
日本扭蛋玩具在韩国“大复苏”成人才是主力消费市场
国际钾肥消费市场价格暂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