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消费者审美认知发展过程的日用瓷外观设计研究
2014-04-29袁洁
摘 要:每一位消费者审美心理的最初形态都是在少年儿童的阶段完成的,剖析审美心理的形成,就必须理解其核心内容审美认知的发展。审美认知是人类独特的一种伴随着审美价值判断,审美体验和美感的高级信息加工方式。设计师可以儿童审美认知的不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符合并引导儿童审美需求的日用瓷外观。
关键词:儿童 审美认知 日用瓷 外观设计
[基金项目:韩山师范学院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人文社会科学)“论消费审美需求影响下的日用瓷外观设计” 412012]
从心理年龄来划分, 儿童消费者群体为(1—15岁)。本文主要研究4—15岁的儿童消费群体。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在4岁之前的婴孩,抓握能力和控制能力稍弱,部分家长不会选择陶瓷材料的器皿。另一方面,4岁之前儿童使用的日用瓷通常由成年人购买,成年消费者会在自认为孩子喜欢的角度去选择,从而无法准确的了解儿童的审美认知过程与审美需求。4—15岁儿童的审美心理、审美认知在逐步发展,鉴赏能力也开始提高,能够熟练的使用陶瓷器皿,更适合作为儿童消费者中研究的年龄段。
一、儿童审美认知的发展过程
审美认知是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交叉,是一种人类独特的伴随着审美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美感的高级信息加工方式。因为其在本质上与审美价值判断和美感体验根本不可剥离,其认知过程与方式显得格外复杂。审美认知过程中,对美的事物进行信息的输入、编码、贮存、提取等处理和加工活动。审美认知是审美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部分。理解审美认知的发展过程,就能了解儿童消费者的审美心理特征,从而推断其审美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伍尔夫1978年提出了审美认知发展的三阶段理论,用来解释儿童审美认知的发展。第一阶段:4一7岁,理解绘画符号阶段,从四岁开始,儿童慢慢领悟到了图像的力量和要求。第二阶段是8—12岁,儿童表现出的审美认知体现在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力上。第三阶段13—18岁,少年儿童开始抽象思维的发展,想象力新颖并细腻,开始理解艺术表达形式的象征意义,对艺术的理解力和鉴赏能力提高。
二、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消费者的日用瓷外观设计
对于儿童消费者,设计师通过直观的、绚丽的图像刺激儿童消费者对视觉信息进行提取、加工等,积极调动儿童与产品互动的积极性,引发孩子对产品的兴趣。但不同年龄段儿童消费者审美认知的能力,与信息接收、整合的水平不同,其审美体验、审美价值判断标准也不同,所以设计师在针对儿童消费者的日用瓷外观设计上,一定要准确把握少年儿童的审美心理特点,了解各年龄阶段审美认知的发展差异产生的的审美区别。
(一)4—7岁的少年儿童消费者
4—7岁的少年儿童消费者是理解图像符号的懵懂时期,这时期的孩童有识别图案的能力,但审美认知能力还不成熟。针对此年龄段的儿童消费者,设计师应更注重图案的具象、写实,色彩的丰富性,造型功能的安全性,更适合学龄前儿童使用。
当今家庭中,4—7岁的少年儿童多数接触过动漫、游戏、电影,其中的卡通形象通常会是少年儿童最易识记的具象写实的形象。从儿童审美认知过程角度看,对视觉图像的辨别、接受到喜欢,这些熟悉的卡通形象或具象的图案造型更容易受到儿童消费者的欢迎。如“小黄人”、“熊出没”等动漫形象,都是此年龄段的少年儿童所熟知的形象。所以,以平面的、少年儿童熟知的卡通形象作为装饰图案,是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日用瓷外观设计形式。
(二) 8—12岁年龄段的少年儿童消费者
此年龄段的少年儿童正处于学习阶段,对图像的理解能力提高,能够接受抽象、概括化的设计,好奇心与求知欲极强,而好奇心通常是引起对外观设计喜爱的一个重要驱动力。设计师应抓住少年儿童具有好奇心这一审美心理特征,进行符合这一特征的设计。
设计师通常采用符合少年儿童审美需求的色彩、图形设计出图案,加之情趣化的立体造型,也是市面上常见的一种外观设计,不仅图案设计上符合此年龄段儿童的审美需求,颜色柔和。更重要的是,在陶瓷盘杯碗上分别加入立体的小动物的造型,在日用瓷整个设计加入情景设计,题材具有了故事性,整个画面变得具有动画感。对于儿童消费者的审美认知信息加工过程呈现了新的元素,使儿童有了新的审美体验,丰富了儿童消费者的体验过程,并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
有些杯子造型是在少儿熟知的乳酸菌饮料瓶造型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装饰也采用了与乳酸菌上相同的图案文字,除此外还可加入可爱的卡通表情。虽然较之其他陶瓷杯装饰性稍弱,但对于此阶段少年儿童而言,图像折射出的含义不言而喻。
由于8-12岁的儿童消费者的图像理解能力,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更为成熟,审美价值标准提升,但思维方式又具有孩童的天真、稚嫩。在日用瓷外观设计上,设计师要丰富题材的表达,且题材内容要做到延伸儿童消费者的想象力,造型和装饰可概括化、抽象化,并对形式美的要求更高,由此刺激儿童审美认知能力的提高。
(三)13—15岁的少年消费者
此年龄段的少年儿童消费者具有稍微成熟的理性选择能力,在审美上逐步成熟,开始抽象思维的发展,想象力新颖并细腻,慢慢理解艺术表达形式的象征意义,对艺术的理解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对于13—15岁的儿童消费者,设计师可将此年龄段熟知的事物进一步抽象概括,使其具有象征意义。相比8岁以下的儿童,13—15岁的儿童喜爱的卡通形象也更成人化,剧情更复杂。他们更注重由形式美体现出的蕴意或象征意义,而不仅仅只是直观的表象。
图1中杯子造型由米奇的形象变形而来,相比之前的米奇,此设计将米奇造型恰当的融入了杯子造型中。颜色则采用了表现米奇的经典颜色——黑与红。胳膊作为把手,耳朵作为盖纽,巧妙的将米奇形象用抽象、概括的造型用象征手法表达出来。此造型与装饰都更成熟,其设计具有象征意义,较为符合图像理解能力更强的少年儿童的审美。此系列吸管杯采用暖色调为主,低纯度色彩,提取水果的颜色和纹样,同样用抽象概括设计,抽象化的象征手法表现。将水果“变”成了杯子,极具浪漫主义风格,是具有功能性、装饰性于一身的杯具。
例如这套卡通杯(图2),上面装饰图案是当前流行一部动漫的主人公“海贼王”,这样的产品通常会受到动漫爱好者的追捧和喜欢,而动漫爱好者有已大部分是(13—15岁)的少年儿童。他们容易被具有新奇性、时尚的东西所吸引并接受,和上面的“小黄人、熊出没”相比,颜色丰富多样,人物形象更加抽象、概括,不再是简单直观的形象,设计感更强。
这两中杯子造型,在色彩的设计上,后者色彩不再像前者那样醒目出挑,形象也不像之前那样具象、直观,而变的更具设计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13-15岁的少年儿童消费者具有了发展中理性的选择和审美能力,他们能够理解艺术的象征意义,能够看得懂带有抽象性或富含蕴意的图像,在审美认知过程中对图像、信息等提取、加工、整合的能力日趋成熟。
四、结 语
综上所述,符合儿童消费者审美需求的日用瓷外观设计,和其他成年消费群体一样,同样也要立足在其心理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对于儿童消费者,要根据其不同年龄段审美认知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儿童消费者审美需求的总体趋势是颜色丰富、且低纯度色彩;题材丰富且常见,要容易被儿童识记;图案具有故事性、直观具象或捎带概括抽象特点;造型要符合功能性,并与装饰达到形式美的统一。
在所有的消费群体中,少年儿童消费者是最容易被外观设计引导的消费群体。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受到外界的色彩、图案、造型等方面信息在审美认知过程中的影响。他们一方面选择自己喜爱的外观,一方面又通过这些设计带来的美感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所以,任何一位设计师,在针对少年儿童消费者的日用瓷外观设计上,都需要有极大的责任心,不单单是材料的安全性,功能的合理性,还包括装饰与造型的美观与艺术性。这样的设计,才能对少年儿童审美认知过程,以及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官诚. 消费心理学[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 陈丽君,赵伶俐. 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交叉:审美认知研究进展[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5)
[3] D.Wolf 图像、系统和艺术的选择:儿童在创造、知觉和反思视觉艺术中的发展变化[A]. 荷兰:艺术教育与基础教育国际会议论文,1987
[4] 李苗利. 中西方绘画的审美认知差异研究:1-2审美认知与审美体验[D]. 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5] 李红,刘兆吉. 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D].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0(02)
[6] [美]艾伦·温诺. 创造的世界—艺术心理学:第7章[M]. 陶东风等译. 兰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8
[7] 柳沙. 设计艺术心理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 李砚祖. 产品设计艺术[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袁洁,韩山师范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讲师。研究方向:陶瓷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