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应变化分析
2014-04-29范群
范群
【文章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旧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难以满足现在社会发展和改革的要求了。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效率,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以及资产管理,我国财务部门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本文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应变化进行分析,以便于新制度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关键词】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应变化;分析
1997年国家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陆续展开对部门预算管理、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收付等各项财政的改革措施,原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各个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预算编制以资产管理等各方面的要求了,因此财政部于2012年2月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旧版的相比,新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原则、计量、记录以及报告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变化,这标志着我国会计领又迈向了一个新的时期。
1 制定《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目的更加明确
旧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目的主要是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而新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仅需要符合《会计法》的基本要求,还要符合会计准则的基本指导和规范会计制度的核算行为,主要目的就是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强力的保障。与97版的相比,新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更加强调了会计制度的制定有法可依,制定目的更加明确,不仅要规范会计行为,还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2 规范了会计报告体系以及强调了会计报告的审计
会计报告是反应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最终结果,会计报告体系一般分为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旧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只对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等进行了规定,却没有对会计报告体系的组成部分进行规定。而在新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中会计报告体系主要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这三大部分组成,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共同构成了财务报表。同时旧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会计报表的界定表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主要是服从于预算管理,服务对象是政府。而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应该是以资金为主体,反映特定的财务活动及报表内容,服务对象不仅是政府,还应该包括与利益相关的人。而新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了会计报告不仅需要对外提供,提高其的可靠性、公开性、价值性等,并且还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从而保障会计报告质量。
3 会计科目更加注重责任性
虽然新旧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还是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这五类,但是有些會计科目的名称还是有一定的变化。从变化的会计科目名称中我们就可以轻易的发现新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更加注重会计信息质量以及更能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中资金收支情况的来龙去脉,从而体现出会计科目的责任性。会计科目的增减总体情况如图1.
(一)资产类科目对资产的管理价值更加的重视。旧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只有11个会计科目,而新版的增加至17个,增加的有“累计折旧”、“累计摊销”、“文物文化资产”、“在建工程”、“待处置资产损益”、“财政应返还额度”以及“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旧版的资产类科目并没有对资产的真实价值进行反映,某些在建工程将文物文化资源作为帐外处理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入账,而对于长期资产,则没有计提折旧,从而无法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而在新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资产类科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事业单位虽然是一个具有公益性的公共部门,但是与经济实体一样,重视资产的价值管理,如实的反映出单位真实的资产情况,并加强了待处置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二)负债类科目更能反映出会计的现时义务。新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负债类科目新增了三个会计科目:“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以及“应付职工薪酬”。新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都采用收付实现制,除特殊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的除外,而旧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只说明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新增的负债类会计科目从整体上更能全面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的现时义务,并有助于投资者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以便做出各种资金决策。
(三)净资产类科目提高了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的严肃性。新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增加了两个净资产类科目,分别是“财政拨款结转余额”和“非财政拨款结转余额”,并将旧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净资产类科目中的“结余分配”删掉了。会计科目的增加,有利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细化,并将财“政拨款结转余额”和“非财政拨款结转余额”加以区分,同时规定结余分配不应包括财政拨款结转余额。这样不仅提高了财政拨款资金的使用率,而且还能还能清晰的反映出财政资金支出的使用和结余情况。除此之外,还有明细科目也有了不同的变化,新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固定资金”的科目下重新设置了“文物文化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以及“资产耗损”这5个明细科目。这些变化不仅能反映出固定资金的构成部分,还能清晰的反映出滴定资金的净值,有利于事业单位占用资金变化情况的监督与核算,从而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收入类科目更能体现出资金的来源状况。新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删除了“拨入专款”的科目,从而减少了专项资金的专项解拨和实际拨款业务,而拨入转款的采购可以直接通过政府的财政部门直接支付或者是授权支付来完成专项资金的使用用途。这样不仅加强了采购资金的监督,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减少腐败现象的产生。
(五)支出类科目的缩减与收入类科目相协调一致。新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删除了“专款支出”、“拨出专款”、“拨出经费”、“成本费用”、“结转自筹基建”、“销售税金”六个会计科目。这是因为我国已经实行集中支付制度,不需要对资金的转拨、支出等业务进行反映,而对于需要支付的税金等则直接是通过“其他支出”会计科目反映。
4 会计报表的结构体现了与会计惯例的趋同性
新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旧版的在会计报表的结构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旧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了资产负债表的五个要素需要按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这一公式进行会计核算,从而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到了年终的时候对收支账户余额进行结转,因此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就只有资产、负债与净资产这三类了,这种资产负债表与我国企业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和国际非盈利组织机构的财务报告的结构根本就不相一致。而新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规定会计核算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这一平衡公式,从而体现了其与会计惯例的趋同性。
【参考文献】
[1] 敬海斌,于润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重点、难点释义[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8):78-80.
[2] 杨素珍,于润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收入支出表的结构及填列方法[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8):81-83.
[3] 田宝玲.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体会[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8):76-77.
[4] 方国玉,李伟峰.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变化及影响探析[J].商业会计,2013,(9):93-95.
[5] 任英姿.新形势下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解读与探讨[J].价值工程 ,2013,(31):185-186.
[6] 郭小宁,罗水秀.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时科目余额表的衔接处理[J].商业会计,2014,(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