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调适策略
2014-04-29冯丽霞
冯丽霞
【摘要】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趋严重,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不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影响了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要让教师避免这种职业倦怠,除了教师个性的自我发展完善,学校管理者也应该从教师的切身利益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和奖惩机制,多关注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同时,整个社会也要对中职教师的教育工作重新认识和定位,让教师从内心体验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中职 职业倦怠 成因 调适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67-02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职业倦怠的概念,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工作热情下降,工作能力衰退,对周围环境逐渐冷漠,自我价值与自我成就感降低等。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体在长期工作压力下不能及时有效缓解或妥善处理工作中的挫折而表现出的身心疲惫枯竭的状态。比如对工作感到厌倦,对学生冷漠,对事业失去信心,对周围人疏远,有离职想法。这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教师的职业发展,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個热点问题。研究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对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教师个人因素
教师的人格特征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倦怠。健全的人格特征是一名合格教师所必须要具备的心理素质。教师不同的人格特征决定着不同的压力应对方式。当教师拥有一些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对自我价值的判断较低,缺乏自信心,不能准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优点的时候,就很容易引发职业倦怠。
其次,教师的知识优势在缩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原本的知识优势在缩小,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专业发展水平不高,而且大多数教师缺乏外出进修的机会,缺乏专业发展的理念,教师自我发展规划意识不强,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这些因素都使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中职教师仅将教学作为谋生的手段,从未体验到工作的快乐,也不会将中职教育视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这样在困难和压力面前难以保持良好的心态。或者在工作中遇到不公平待遇,工作量大,学生难管理,职称难评定等等,都使教师承载了巨大的压力,使教师的工作情绪和信心受到极大打击,容易陷入不思进取,自我成就感降低,听天由命的地步,逐渐对工作失去兴趣。
(二)学校组织因素
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可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表明,如果教师能在工作中感受一定的自由和更多的自主权,感觉自己能够参与学校的决策,能够得到领导和同事的支持,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
职业院校的学生生源都较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自主性较差,接收能力也有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再降低对学生的要求,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都使得教师感觉疲倦,体会不到教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挫伤了教师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从而导致职业倦怠。
过分的强调竞争,教师之间出现恶性循环,产生自卑、焦虑、嫉妒等心理问题,使教师身心俱疲。从谈话记录到听课次数等过细的量化考核标准,不完善的考核制度,不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绩效方案,不均衡的职称评定办法,导致任课教师工作投入与收入不成比例,即使再努力,成绩再好也不一定能拿回原本属于自己的劳动所得。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工作越来越消极。而且超长的工作时间,大量的体力透支,也严重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
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是关心教师的工作,往往是工作干得越多的教师,缺漏也就越多,所受到的批评和惩罚也越多,反而是什么都不做的人不会犯错误,不会受到批评和惩罚,这些不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制度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打击是巨大的,使教师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倦怠情绪。
(三)社会因素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心理压力。同时教师在工作中需要胜任各种不同的角色,在当前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阶段,每一种角色都要做到最好。当学校和教师某个方面没有做到最好的时候,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教师,而学校又没有给与足够的心理支持。这时,教师除了工作中的疲惫,更多的是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汇报,从而产生较低的工作满足感,形成职业倦怠。
近年来,由于教育经费的短缺和教育体制问题,教师缺少进修和培训的机会,知识老化,能力衰退,教学方法传统,缺乏创新。教师缺乏自信和自尊,促使了教师倦怠的发生。
(四)教师职业特点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扮演者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管理者,父母的代理人,班级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等等。而教师首先是一个普通人,很难将每一个角色都扮演好,这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同时,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权利、义务、责任缺乏清晰的认识,造成角色模糊。这都会使教师在很多时候感觉力不从心,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感到知识的枯竭和管理学生时方法的枯竭,最终发展到职业倦怠。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
(一)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如今,职业教育正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来源,需要全社会转变对职业教育的认知观念,从而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为中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优势,赢取社会的认同。同时,改革旧的办学体制,采取灵活的培养模式,实行分层教学,充分因材施教,进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改革。国家也应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收入,加大力度宣传,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在工作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二)积极进行自我调适
首先要正确认识工作中所出现的倦怠情绪,这是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的正常心理现象。恰当地认识自己,有意识使自己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在工作中自我肯定、自我鼓励,正确处理与家长、同事、学生、领导间的关系,积极接收新事物、新理念。树立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信念。营造积极心态,丰富生活方式。
(三)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影响教师的教育工作,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增强教师的心理稳定感,减少教师职业怠倦心理的发生。良好的同事关系更是蕴含着丰富的互助资源,可以激发创造力,提供支持和肯定,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完成和教师的成长,避免教师的职业怠倦。
总之,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趋严重,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不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影响了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要让教师避免这种职业倦怠,除了教师个性的自我发展完善,学校管理者也应该从教师的切身利益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和奖惩机制,多关注教师的工作于生活。同时,整个社会也要对中职教师的教育工作重新认识和定位,让教师从内心体验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作俭.管理心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71-201
[2]刑金萍.教师职业倦怠的背后—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161-163
[3]陈明丽等.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J].福建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08(3):123-128
[4]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