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建成文化核心城市的具体策略和设想
2014-04-29余欣
余欣
【文章摘要】
文化与文化个性是影响和决定城市综合竞争力、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广州要根据自身的城市个性,充分挖掘与开发丰富的经济文化资源,着力培养良好的文化个性与城市主题文化,从而提高国际竞争优势,打造成大珠三角城市群的文化核心城市。
【关键词】
文化个性;大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
一个城市的文化个性越突出,城市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则越大;城市风格越鲜明,城市的创造力和辐射力则越强。党的“十八大”和“十二五规划”的精神都把文化建设提到历史上未有的高度,广州是中国文化经济大发展的前沿城市,如何培养良好文化个性,将自身打造成大珠三角城市群的文化核心城市,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发展的需要。
1 广州培养良好文化个性之目标设想
一个城市是否适宜生活居住和创业发展,是否有竞争力,除了政治、经济环境,最重要的就是文化个性,因此文化建设已被确定为广州未来20年发展的重头戏。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州文化工作将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总目标,在深入挖掘、全面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建设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历史文化名城。
根据党中央关于“美丽中国”之蓝图,我们应把广州建设成既滨江又滨海的美丽城市。城市是经济活动及社会财富的聚集地,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人类文明可分成河流文明、海洋文明两大类,城市亦可相应分成河流城市、海洋城市两大类。广州既有大河(珠江)流过,又靠近大海(拥有南沙良港),可谓得天独厚。
海洋文明是人类认识、理解和把握海洋,调整人和海洋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结下的成果。她比河流文明具有先进性,在丰富传统文化、培养探索精神、促进改革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广州要充分吸纳海洋文明的积极成分,打造且发挥良好的文化个性,为新型城市化、建设幸福广州增添精神动力;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及海洋經济,为提升竞争力打造经济基础。实际上,南沙开发的目标也在此。
什么是良好的文化个性?除了广东精神所说的厚德诚信敏行,至少还要包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团结互助、开放包容和自由竞争等。我们还应建设和完善文化设施,发挥文化中心的功能和作用;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优化文化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管理机制和法律保障体系;全面构建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文化体系,建设区域性的文化艺术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布局合理、人才荟萃、设施先进、管理有序、具有地方特色和现代国际水准、与现代化中心城市相适应的 “文化广州"。
2 广州建成文化核心城市的基本策略
古代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桥头堡,近代广州是接触西方文明、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先驱,当代广州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州的文化潮流往往会影响全省、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又与香港、澳门联系紧密,因此建设文化核心城市责无旁贷。具体的实施建议如下:
(1)进一步开发滨海文化资源、打造既滨江又滨海城市
广州有丰富的海洋经济资源,若能充分挖掘滨海文化资源,并整合好地域文化资源,相信能够打造出一个崭新的既滨江又滨海、河流文明与海洋文明有效融合的新城市。文化资源能否被用作为经济要素?答案是肯定的。各种文化景观可被开发成旅游项目,民俗风情与思想观念也可作为经济要素,应用到相关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这些不仅是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资源条件,而且还能作为文化要素应用到其他有关行业中,提高其他产业的文化含量与文化附加值,进而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
近年广州港口经济呈现的特点有:内贸货物快于外贸货物增长,主要是原油、矿石、钢材和粮食等货物吞吐量快速上升;到港船舶大幅增长,主要是5万~12万吨级船舶大幅增加;重点货物的流通任务完成得比较好,如矿石、钢铁和粮食等增长幅度较大。广州南沙港交通便利,是政府发展规划的重点。“南沙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南沙新区的发展分三步走,用40年左右的时间,将南沙建设成国际智慧海滨城市、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大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到2050年达到香港及其他国际先进城市的发展水平。
目前,广州南沙港属区域性的水陆交通枢纽。南沙港快速路、京珠高速公路和黄榄支线、江中高速公路、广州地铁4号线及南沙客运港等联结大珠三角各城市,南沙港货运航线已覆盖欧洲、美洲、东南亚、中东及澳洲等国际贸易区。区内拥有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港区和高新区,已形成汽车、造船、钢铁、重型装备、港口物流、高新技术、精细化工等产业基地。南沙建有天后宫、滨海公园、百万葵园、人工湿地等旅游景区,区内存有距今3000多年的鹿颈村遗址,及宋代以后的古建筑、摩崖与雕刻。中国社科院课题组明确指出,作为粤港澳合作的三大平台之一,广州南沙新区未来的发展将承担重大的历史使命,建议中央批准广州南沙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先试先行。这标志着广州南沙新区的开发建设,在理论研究层面已获得重大突破。
(2)开发文化资源,以独特文化个性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科学发展模式既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也需要良好的文化个性来支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既需要先进的、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也需要培养、发展良好的文化个性,在各行各业注入文化元素,以文化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与产业竞争力。与此同时,深化改革需要充分挖掘并发挥文化资源的要素作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扩大开放的重点也应注意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广州文化个性独特,文化产业前景广阔。目前已建有亚洲最大、设施最先进的花卉拍卖中心,成为国内外鲜花交易平台;已有较大的珠宝玉石交易中心,可考虑设立珠宝交易所;在报刊出版、音像影视等方面已有一些优势,可与港澳加强合作,尽力开拓海外市场;收藏品行业在整个中国可谓方兴未艾,广州也有条件、有必要开拓这个市场,建立收藏品交易平台,等等。
近年来,广州市政府将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兴产业重要内容,尤其是广州旧城改造与“退二进三”产业升级相结合之后的新概念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正成为广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未来的支柱产业。例如太古仓码头废旧仓库,注入文化新元素之后变成葡萄酒批发基地,珠江啤酒则搬进了博物馆;再如广州纺织机械厂变成服装创意园,被称为“东方米兰”、“广东纺织设计师总部基地”的时装秀影响着时装的最新走向。文化元素注入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得广州的文化产业以一种崭新面貌崛起。仅在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就为广州经济带来上百亿元的增加值。
另一著名例子就是利用广州个性特色,重新打造荔湾老商圈,使之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历史上的荔湾就是广州最重要商圈,近年荔湾区政府对悠久的商业文化进行了挖掘,对骑楼不是拆除而是连片保护与开发。骑楼商业街道是文化与商业的融合,同时注入时代元素,赋予新的活力和生命力。除了骑楼之外,荔湾区还实施一系列保护与开发岭南文化的措施,以求形成商业文化产业链。“十一五”期间,荔湾区政府推出的“五区一街”项目(指荔枝湾文化休闲区、陈家祠岭南文化广场区、沙面欧陆风情旅游区、十三行商埠文化区、水秀花香生态文化区和上下九商业步行街),不仅彰显了文化引领功能,而且让荔湾区经济迈上一个新台阶。围绕“西关文化”这一内核,荔湾区逐步形成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商贸文化、曲艺文化、园林文化、禅宗文化及工艺文化等特色文化。这些特色文化最终又都固化在商埠、古刹、老街、名店、旧居、美食、曲艺、民俗之中,发展成为新的文化产业。
(3)提升文化品质,发挥广州在大珠三角城市群的文化核心作用
在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个或几个核心大城市发挥中心作用,作为人口和产业聚集的引力中心,另有大量的中小城市和镇区围绕着核心城市来运行。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广州在大珠三角城市群中的城市个性效应,将广州建成大珠三角城市群文化核心城市,争取和香港并驾齐驱。
广州文化个性兼具岭南文化和广府文化特色,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广州个性文化以农业文化及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历史进程中不断吸取、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如开放兼容、务实创新等。自古以来,广州就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建筑园林、宗教传承、音乐戏剧、文学艺术、工艺绘画、饮食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渊源与鲜明的个性,给人以多层次、立体和丰富的感受,使广府文化在广东各民系文化中占有优越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最早受到海外,尤其是近代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使广州得风气之先,广州文化独具冒险和创新气质,反抗性和斗争性也特别强烈,在中国近代史上精英辈出,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历程中,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最为宝贵的性格特征。
如果将大珠城市群比作一座大庄园,港澳就是两扇大门,或者由香港当大门,澳门算做侧门。也可以说港澳就是两个大门神,好像古代的秦叔宝、尉迟恭那样守护着祖国的南大门。广州则应做成大珠城市群的标志性建筑,让广州塔来标志大珠三角的发展高度与文化高度。加上“吃在广州”的说法广为流传,故广州还可以和东莞一起,作为大珠城市群的休息室和宴会厅。
竞争优势不只靠价格,还要依靠效率和效益,以及良好的文化品质。在大珠城市群中,广州城市文化个性独特,文化产业前景广阔,可与港澳加强合作,尽力开拓海外市场;要发扬优良传统,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制作、供应文化大餐,而不只是饮食大餐。综上所述,广州完全有条件建成为大珠三角城市群的文化核心城市。这一目标如果顺利实现,广州就会拥有强大的、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4)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利用城市个性文化包装和经营城市
首先,把文化个性融入到广州城市规划中。结合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设计具有广州独特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雕塑和主题公园等。实际上,已经建成的珠江两岸景观带、中信广场(瀑布)、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州奥林匹克中心、广州新体育馆、广州歌剧院、广州艺术博物馆、广州大学城、广东科学中心等都注入了个性元素,使整个城区更具文化特色。
其次,把文化个性融入到广州文化建设中。发挥广州传统特色文化节日的带动效应,推广城市品牌与城市个性特色。近几年,广州“波罗诞”千年庙会已成为广州民俗文化节的组成部分。大型仿古祭海仪式表演,以波罗鸡等民俗方阵表演为烘托,以人龙参拜、交替唱颂为亮点,融合广东特色吹打乐的精华,再现古代朝拜南海神的盛况,迎来数十万参观人次,其中有不少是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菠萝诞庙会甚至还通过“采借——置入”的方式,传播到东南亚乃至更远的地方,让海外华人也过上菠萝诞。同时激起了广州居民制作菠萝诞工艺品的兴趣,由此能够培养更多的工艺接班人,让菠萝诞在工艺品传承上得到延续,在民间获得新的生命力。今后的文化设施改造与建设、文化活动策划与安排,以及企业文化的包装推广,均可广泛注入广州个性的文化创意和文化符号。
再者,把文化个性融入到广州社会建设中。通过各种传播媒体,以城市主题文化培育、弘扬城市的文化精神与文化个性,让市民在主题文化中实现价值认同并拥有广泛的幸福感,让城市个性文化自觉融入市民的生活形态,真正成为包容历史、照亮现实、引领未来的灯塔。
随着城市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众多城市纷纷确立和构建自己的文化个性,以此来统领城市的建设规划、经济规划与文化规划等,凸显城市的战略特色及品牌特色。城市文化个性既是发展主题也是文化主题,是当今城市最重要的精神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及社会资本。因此,广州培养及发展良好的城市個性,尤其是文化个性,对于实现新型城市化,提升自身的区域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广东统计年鉴》2010年、2011年
[2]刘茜,《广州文化产业发展调查》,《南方日报》, 2012年0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