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新媒体视角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研究
2014-04-29陈君
陈君
摘 要:微博作为自媒体的代表,正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微博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校园微博体系架构、网络行为监控、网络素养教育、意见领袖培养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策略。
关键词:微博 思政教育 高职院校 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示码:A
微博(Micro-Blog),是一种随着Web2.0交互网络的应用而兴起的一种开放式互联网社交服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微博用户规模达到3.3亿,占网民数量的56%,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全国高校也纷纷把目光聚焦于微博,引领微博文化阵地,必将是未来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样本分布
本次问卷调查以浙江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开展,投放问卷共600份,回收558份,回收率93%;其中,有效卷536份,有效率96.05%。被调查对象涵盖文、商、经、外、理、工、医等大类,年龄介于18~22岁。
1.2 测量方法
测量工具采用自编的“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使用微博情况的问卷调查”。该问卷内容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对大学生微博使用现状调查,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年级、微博使用情况等;第二部分为大学生对高校官方微博的意见调查,包括优秀高校微博具备的条件、微博内容等。
1.3 问卷施测与数据处理
调查时间为2013年9-10月。针对回收的558份问卷,通过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数据结果采用传统计算方式进行处理和后期分析。
2 浙江高职院校大学生微博使用现状分析
2.1 大学生微博使用总体比例高,使用平台相对集中
调查结果显示,94.02%的被调查大学生已开通微博,其中90.9%的男同学使用微博,女同学使用微博的比例为94.47%,81.25%未开通微博的大学生表示将在大学期间开通微博。对于微博平台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分别占78.17%和69.05%,使用网易微博和搜狐微博分别占2.78%和2.38%。
2.2 大学生以1年以上用户居多,使用频率较高
超过六成(63.89%)的大学生表示注册微博已达1年以上,仅有2.38%的大学生在近1个月才完成注册。8.73%的大学生注册时间在1-3个月内,10.32%的大学生注册时间在3-6个月内,14.68%的大学生注册时间在6-12个月内。注册在近一年以内的大学生中,大一学生占78.02%。对于使用频率,46.43%的大学生表示每天都会登陆微博,9.92%的大学生每周使用3-4次,10.32%的大学生每周使用1-2次,31.35%的大学生偶尔想起来会登陆一次,而只有1.98%的大学生表示注册后从未登陆。
2.3 大学生微博使用时长较合理,登陆时段较分散
微博已成为最时尚、最热门、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之一。55.56%的大学生表示每天使用微博的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而8.73%的大学生则每天花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玩微博。据调查显示,每天使用微博的时长在1-2小时、2-3小时、3-4小时的大学生分别为25%、8.33%、2.38%。对于登陆的时段,57.94%的大学生在20-24点之间登陆微博,13.8%的大学生在0-8点登陆微博。在8-12点、12-16点、16-20点登陆微博的人数相当,分别为40.48%、38.1%、37.3%。
2.4 大学生关注微博的主要目的是为扩大交际范围
微博的丰富功能不仅使大学生可以关注自己的同窗好友、亲人,也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人,与其进行互动。59.52%的学生表示开通微博的目的为关注喜欢的明星或感兴趣的人的最新动态,从而扩大交友范围。此外,45.63%的学生开通微博的目的为想尝试一下新鲜事物;41.67%的学生认为开通微博方便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表达自己的感情,抒发对时事的想法;42.46%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微博关注对自己的学生、生活、健康有帮助的信息;22.22%认为开通微博方便获取其中的商业平台信息,包括商场折扣、餐饮优惠等便民信息;39.2%的学生开通微博为了消磨时间。
2.5 大学生认为一个好的高校官方微博最重要的条件是具有丰富的内容
对于好的高校官方微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74.6%的大学生选择了“丰富的内容”;72.62%的大学生认为需“定时、定量更新内容”;61.51%的大学生认为应具备“微博幽默诙谐的语气”;34.13%的大学生认为应有“好看的背景装饰和音乐”;33.33%的大学生认为应有“庞大的粉丝数量”;26.19%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本身具备的地位和名气”也很重要;17.86%的大学生选择“大量的微博条数”;3.51%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如必要时回复。
2.6 大学生最希望在高校官方微博上看到校园文化活动报道内容
对于高校官方微博的内容,57.14%的大学生希望在上面看到“校园文化活动报道”;52.78%的大学生想要了解“招生、招聘、通知等信息”;49.6%的大学生选择“对校内外事件较官方的报道”;44.44%的大学生希望看到“校友风采”;37.7%的大学生喜欢“图文并茂直播某件事的全过程”;37.7%的大学生选择“趣味笑话”;35.32%的大学生想看“励志故事、励志话语”;27.38%的大学生希望有“校园美景”;24.21%的大学生想看到“问候、祝福、提醒等话语”;22.62%的大学生选择“号召粉丝参加活动”。
通过本次调查不难看出微博在浙江高职院校大学生中使用范围广、频率较高、平台集中,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微博在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提供平台来获取信息、丰富知识、表达情感、活跃思维、参与社会、拓展人际等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它信息量虽大,但信息含金量低,容易腐蚀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削弱大学生的道德和责任意识;部分大学生不分时段、不分场合地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玩微博上,给学习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3 利用微博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策略
截至2013年7月,通过对浙江的47所高职院校新浪微博平台进行调查统计,已有43所高职院校开通了微博,其中以学校名义开通官方微博的有27所(不含分院、社团等其他组织)。从粉丝数量来看,突破5万的只有1所,7所高职院校介于1000~9999之间,其余19所均不到1000。多数院校以分院、部门和学生社团名义开通微博,但其粉丝数低、内容少,影响力弱,黏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浙江高职院校利用官方微博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尚处于建设初期,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3.1 合理架构校园微博体系,整合粉丝资源,打造高校官方微博粘性
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内驱力。大学生普遍使用微博的行为也正越来越引导着高校工作者关注大学生这方面的需求。从浙江高校纷纷开通微博来看,体现了思政工作的与时俱进;但从运行效果上看,除个别几所高校开展得有声有色外,很多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导向功能。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合理的规划架构其校园微博体系,粉丝分散不集中,信息发布渠道过杂,且更新无规律,这些都不利于通过微博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只有高度重视高校官方微博的建设,有组织有规划地进行微博体系架构,可采取以集中为主,即主营高校唯一官方微博,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来发布其感兴趣的内容,并转发分院、部门和学生社团的微博内容,丰富微博内容,保证更新频率,提高大学生对高校官方微博的关注度;此外,作为补充的各分院、部门和学生社团的微博应该采用统一、标准的形式命名,与官方微博形成一个有机的微博体系。
3.2 规范网络行为,加强网络监控,多渠道全方位加强网络素养教育
微博的流行势不可挡,对于这种自由、开放的网络媒体,作为高校工作者只能疏不能堵。首先,高校应加快微博平台行为规范守则的出台,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避免其发布不当言论,散布虚假信息。其次,还应主动加强网络监控,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参与监督的积极性,遏制谣言和垃圾信息的传播,净化微博网络环境。再者,通过课堂、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邀请知名传媒人士、思政教师、校园名人等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和交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用网络媒体的动机和信息价值判断能力,提升其传播的道德意识和诚信责任感。
3.3 加强互动交流,主动关心引导,发现和培养高校微博意见领袖
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6号文件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从政策上对高校工作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高校微博的设立不能只流于形式,要贴近学生,将教育、管理、服务的范围延伸至微博阵地,主动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关注其发展新动向,做好舆论传播的引导,取得大学生的信任和支持。此外,思政工作者在扮演高校微博“意见领袖”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发现和培养受大学生欢迎的“校园名人”,如魅力名师、骨干学生、社团达人等,进一步完善高校微博“意见领袖”体系,共同维护校园稳定,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
[2]何飞龙.需要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