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法,掌控生物课堂
2014-04-29陆敬球
陆敬球
摘 要: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课的教法进行了总结。生物课要想教有所效,教有所得,就必须要努力去钻研生物课程特色,总结知识重难点,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传授学生学习的技巧,最终才能让学生爱上生物课。
关键词:课程特色;分解记忆;探究
在我周围,一些高中生物老师总是向我抱怨,鉴于目前的实验条件,生物课不好教,也没有适宜的教法可以借鉴,这颇让他们感到头疼。最近几年,在全国教改的大环境下,我们学校的生物老师也开始动起来,思索怎么才能让学生乐意去上生物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从中总结了一些教法,感觉很好,如今摆出来,与同行分享。
一、钻研课程特色,提炼适宜的教学法
众所周知,生物是一门实验特色很浓的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科目,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就着手把教学活动的核心集中到实验教学上,让学生多动手,从实验操作中一步步体验生物的探究过程,体会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实验方法。比如,在学习《DNA的结构》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DNA的双螺旋结构,我就让学生自己用剪刀剪取不同形状的塑料片,分别代表“核糖”“碱基”“磷酸”,然后把三者通过绳子把他们按照教材上的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把它们连接起来,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DNA“双螺旋”的完美和神奇。课后学生对DNA的结构都有了深刻的认识。这让他们解答类似的高考真题上,也显得胸有成竹,比如,有一道2013年高考生物上海卷的例题,题设是这样的:“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4种碱基塑料片共20个,其中4个C,6个G,3个A,7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10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下列说法:A.能搭建出20个脱氧核苷酸;B.所搭建的DNA分子片段最长为7碱基对;C.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D.能搭建出一个4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哪一个是正确的?”学生在回忆自己搭建DNA分子模型的过程后,并依靠平常老师教过的基础知识,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一个碱基、一个脱氧核糖、一个磷酸共同构成且每形成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个;双链DNA分子中,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脱氧核苷酸与脱氧核苷酸链接也需要连接物的前提下,比较轻松地解答了该题。同样一道真题,放到隔壁没有动手制作过DNA分子模型的兄弟班级,正确解答的学生很少,得出正确答案的学生也坦言有点蒙对的感觉,具体解释原因的时候还是说不明白,从这样一个简单的教学案例中也能让我们体会到笔者上述教法的实用性。
二、把握重点实验,分解记忆
高中生物考试对实验的考查,不外乎考查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注意事项等,最近几年命题热点转向了实验设计,但是不管如何命制试题,关键是要靠平时的知识积累,把握知识重点,总结易错点。比如,在学习“生物组织中糖(淀粉和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我们就要把这个实验进行分解记忆,先搞清这个实验的原理,四个实验的原理都是利用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如,利用碘与淀粉变蓝的特性来鉴定淀粉;利用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反应发生砖红色沉淀鉴定还原性糖;利用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成橘黄色而鉴定脂肪;利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紫色来鉴定蛋白质。其次就是要认识到选材很重要,此四个实验都是通过颜色反应来做观察指标的,所以应尽量避免原材料中所含色素的干扰,选材应选择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如,鉴定淀粉可用小麦的籽粒中的淀粉;如果要鉴定叶肉细胞内是否含有淀粉,应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以免叶片本身的颜色干扰实验结果。再者,就是要分清实验试剂的异同点,本实验选用的两种试剂: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不少同学经常把这两种试剂弄混,我们就要善于总结它们的异同点,深入地认识它们,它们的相同之处是:(1)二者的成分都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且二者的A液都是0.1 g/mLNaOH溶液;(2)都是通过颜色反应来鉴别有机物的。它们的不同之处是:(1)溶液浓度不同:斐林试剂的A液是0.1 g/mLNaOH溶液,B液是0.05 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中A液是0.1 g/mLNaOH溶液,B液是0.01 g/mLCuSO4溶液。(2)原理不同: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置的Cu(OH)2溶液,Cu(OH)2能与还原性糖的醛基(—CHO)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双缩脲试剂的实质是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3)使用对象不同:斐林试剂鉴定的是还原性糖;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蛋白质。(4)使用方法不同:①使用斐林试剂时,实验前要混合,混匀后加入待测样液中;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不能混合,实验时要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且B液只加3~4滴,不能过量。②使用斐林试剂时需水浴加热,使用双缩脲试剂时不需要加热。水浴加热分两次,第一次是在滴加斐林试剂之前,温度应在37℃左右,目的是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便于充分分解淀粉;第二次是在滴加斐林试剂之后,要水浴加热至煮沸,目的是促进还原性糖的醛基与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愛因斯坦曾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相信我们为人师者,只要心有所想,努力钻研,就一定能够把握好生物课堂教学的“脉搏”,让学生爱上生物课。
参考文献:
边辉.高中生物教学法浅谈[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9(02).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