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4-04-29马富华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知识储备学习兴趣

马富华

摘 要: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地理课堂大多仍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客体,这就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空间,不利于学生发展。本文试从提高学生知识储备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灵动思维,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知识储备; 学习兴趣; 灵动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2-012-001

地理是抽象思辨思维、逻辑应用思维和记忆理解思维密切结合的学科,如何使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教学,一直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意识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提高学生知识储备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灵动思维等途径,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量是疑问之基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学生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便无法做到“学贵有疑”。因为他没有问题产生的根基,就必然缺乏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要想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个重要的途径便是要打好学生的根基。例如在讲解地理七上“世界气候”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复习巩固世界大洲大洋的空间分布状况,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世界气候分布”有何特点这一问题就有了一个空间的落脚点;然后再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气候的定义,以及气候的形成条件和类型,让学生结合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去试着分析各种气候的特征。“世界气候分布”的特点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都源于教师以旧带新、承上启下的教学方式,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突破了知识的难点。

学生问题的产生不仅仅源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引导,还与学生在课堂外的观察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地理教学要走出课堂、深入生活的重要原因。学生的观察实践知识对于有效问题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八年级“水资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旅游、平时的阅读、上网所得到的信息等无形的知识储备,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要节约水资源?水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次关于“水资源”的课外实践,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中的用水量概况、水对于家乡工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等,进而设计爱护和节约水资源的小窍门和宣传语。

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探究实践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加大了知识的储备量,看待相关问题也有了一定的广度、深度和敏感度,这对培养和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疑问之翼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灵活度和思维拓展度都较高,也有着较强的探索欲,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产生疑问的凭借。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就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去激发学生的探求欲,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中去。

例如教师在让七年级学生思考“地势和气候对人的影响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便可以就我国的青藏高原为例:教师先是引导学生了解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昼夜以及冬夏气温差异的大小(教师给出相关气温数据),然后让学生思考,若青藏高原是平均海拔为200米以下的平原,那么它不同时间段内气温差异又会有什么变化,是否会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一样呢?假设将青藏高原的纬度升高或降低的话,对其气温的变化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是否可以说青藏高原的气温状况仅仅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地势和纬度所决定的?

教师如此谈话式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欲。

另外,结合生活,学生还可能会产生新的疑问:青藏高原上人们的服饰与他们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为何青藏儿女的脸颊上普遍都有着“高原红”……这样,学生的疑问愈多,探求的欲望就愈强,对地理学习也就愈发感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活跃度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灵动思维是疑问之匙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客体”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灵动思维。实践证明: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塑造很大程度上与老师的提问技巧和提问手段有关。

老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首先要注重问题的价值含量,即所设定的问题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有多大的帮助,是否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进一步地思考问题,产生疑虑;其次,所设定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太过于单纯或是直白的问题都无益于激发学生的解答欲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到性和创造性,但也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若是问题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就无法使学生很好地解答,反而让学生丧失信心。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定时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例如,教师在学生学完“地球的自转运动”,接着讲解“地球的公转运动”这一难度系数高、时空跨度大的知识点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你发现以一年为周期的地球的公转,在生活中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学生对于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解答后,教师再进一步让学生去分析比较地球公轉与自传的异同点。教师如此联系生活、富有梯度的提问,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拓宽思维,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便水到渠成了。

总之,问题意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展开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诸多的帮助和益处。在地理课堂上,教师除了要注意对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外,还应注重以问题引导课堂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可以自主的进行地理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以适应地理学习的需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随着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和养成,学生欢愉活跃的思维必将插上高飞的双翅,漫游在地理学科“无边无涯”的广阔世界,获取无穷的知识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毛亚庆.“地理教育地基——对教育若干理念的重新认识”,《北京师范大学报》,2010年第3期

[2]孙培青,李国均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一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关伟,宫作民,袁书琪主编.《地理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4]汪金翔.“课堂提问的心理功能与提问艺术”,《中学教育》,2009年第7期

猜你喜欢

知识储备学习兴趣
让孩子爱上英语课外阅读
突破解分数应用题障碍的策略
县级气象服务工作经验分析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试析文博讲解员的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