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植保理念及其在中国烟草生产中的应用探讨

2014-04-29李淑君宋鹏飞高相彬赵凤霞李致新

农学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烟草

李淑君 宋鹏飞 高相彬 赵凤霞 李致新

摘  要:文章简述了中国现代植保理念的形成背景,即农业生物病虫害的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化学防治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农产品安全性降低,农业部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同时,文章回顾了目前中国烟草植保现状,总结了烟草植保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烟草生产中现代植保理念的应用现状。认为加快推进烟草现代植保建设,促进传统植保向现代植保转变不仅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会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对于烟叶生产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烟草;现代植保;绿色植保

中图分类号:S435.72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409

The Concept of Modern Plant Prote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Tobacco

Li Shujun1,2, Song Pengfei1,2, Gao Xiangbin1,2,Zhao Fengxia1,2, Li Zhixin3

(1Tobacco Institute,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uchang 461000, Henan, China;

2Tobacco Institute, Tobacco Corporation of Henan Province, Xuchang 461000, Henan, China

3Lushi Tobacco Company of Sanmenxia Tobacco Company, Lushi 472241, Henan, China)

Abstract: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plant protection was sketched in the article. It was the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diseases and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as increasingly serious. Chemical prevention greatly polluted the country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duced the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ublic and green plant protection was put forward under the guideline of prevention first and synthetical. In the same tim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obacco plant protection technology system in China was reviewed. The major problems existed were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tobacco plant protection was also analyzed. 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speeding up of the modern tobacco plant protection and the promoting of traditional protection to modern protection could not only bring significan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but also bring significant ecological benefits. It had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on of tobacco.

Key words: Tobacco; Modern Plant Protection; Green Plant Protection

0  引言

中國是农业大国,棉、粮、果、菜、茶等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充分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和有效供给。同时,中国也是一个生态环境异常复杂的农业大国,耕作制度多种多样,病虫害亦多种多样,伴随着全球气候的普遍变暖和迁飞性外来生物的严重入侵,国内的农业生物病虫害的防控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防控,每年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高达5000多亿元,植物保护成为农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化学途径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一方面引起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另一方面,造成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产品安全性降低。基于此状况,农业植保理念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现代植保,即树立起“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1  现代植保理念的形成与实践

农业部在2006年全国植保植检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1],对“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进行了升华,即把植保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组成部分,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理诱杀等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友好的综合防治方法和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应用先进施药机械和科学施药技术,减轻残留、污染,避免人畜中毒和作物药害,生产“绿色产品”;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传播,确保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2]。通过以上3条措施,突出绿色植保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010年10月,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了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会议确定了“粮食安全与现代植保”的主题,突出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创新植保、和諧发展”的理念,为现代植保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2012年10月25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科学防控高层论坛,并做了题为“建设现代植保,服务现代农业”的主题报告,强调指出现代植保是以现代科技、装备、人才和政策为支撑,实现植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新型防灾减害体系[3]。通过对现代技术和现代物质装备的高度集成应用,实现病虫害的科学防控和绿色防控,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植保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进一步指明了今后植保工作的方向。

茶叶生产在绿色植保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4],形成了“大红袍”等知名品牌。重点将生态防治、生物防治、防治标准等的研究与产品残留标准制定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宣传、培训和示范推广,让产区政府领导、农业技术干部、广大茶农对绿色防控的意义、措施和方法形成了一个清楚明白的认识,从而自觉地支持或投身于绿色防控工作中,实现产品绿色、有机的目标。一些农产品生产的龙头企业、出口备案基地以及专业化合作组织也投入了大量资金,积极选用绿色防控的投入品与技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一些企业加大了对杀虫灯、性诱剂、色板、生物制剂等绿色防控投入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初步形成了政府项目资金扶持、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生产基地为主体的绿色防控推进局面。

2  中国烟草植保现状

中国国家烟草专卖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立项,开展了“烟草主要病虫害测报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相关研究,2000年以来,全国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网络正常运转,使中国的烟草植保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道路,对提高烟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借助于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烟草植保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5]。如在烟草病虫害发生比较频繁的福建龙岩烟区,借助现代机械化建立了烟草“植保应急”服务体系,通过电话诊断、“烟叶生产技术交流平台”诊断、腾讯QQ群远程在线诊断等实现了对烟草病虫害的远程在线诊断[6-8]。云南省烟草研究院开发了烟叶信息网,建立了一套烟草主要病虫害观测资料数据库和一套专家知识数据库[9];沈阳烟草研究所和湖南农业大学等分别构建了烟草病虫害专家系统[10]。

但是随着烟草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烟草病虫害统防统治的大面积推广,目前发现中国烟草植保的防治效果不甚理想。

2.1  农业防治的基础地位认识不到位

一是烟田轮作比例低,种植品种单一,导致根茎类病害逐年加重。二是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严重板结,土壤生态环境恶化。以上两种情况均容易导致烟株抗病性能变差,病害流行加快、流行范围变大,增大了烟区烟叶生产的风险。

2.2  化学防治方法存在不足

近年来烟草生产虽然严格遵循农药采购要求,保证烟叶安全,但也导致烟草生产过于依赖原有农药,新农药或生物农药应用速度迟缓,而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导致病虫的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变差。如:甲霜灵系列农药防治烟草黑胫病,从引进时防效85%以上,降到了目前的65%左右[11]。同时由于诊断不及时,造成一些病虫害在局部地区流行,损失严重。如烟草根茎类病害的混合发生以及烟粉虱的局部流行等[12]。

2.3  烟草植保落后于大农业现代植保的发展步伐

农业部在中国全国范围内评选认定了100个在统防统治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科技部、教育部和科研院所加大了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的研究投入,开发了一批实用的绿色防控产品[13],努力实现防控策略由主要依赖化学防治向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转变,防控方式由分散防治方式向专业化统防统治转变。烟草植保以卷烟品牌导向型特色烟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载体,丰富和完善了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规范、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和烟草农药合理使用技术规范,对重大病虫害进行预测预警和统防统治示范,提高了测报准确率,遏制了病虫害流行,取得了显著成效[14]。但是仍然没有实现对现代技术和现代物质装备的高度集成,植保方式与现代植保机械的补贴政策脱节。

因此,将现代植保理念引入到烟叶生产当中,针对主要防治目标,通过对现代技术和现代物质装备的高度集成应用,实现烟草主要病虫害的科学防控和绿色防控,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持续蔓延,是烟叶优质稳产和烟叶原料上水平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要求。

3  烟草生产中现代植保理念的引进与应用探讨

在2007年7月召开的中国烟草专卖局、公司总经理座谈会上,时任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指出,要逐步引导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15]。现代烟草农业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烟草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烟叶生产,用现代手段管理烟草农业,用新型烟农发展烟叶生产,通过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提高烟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规模稳定、效益增加、发展持续、环境友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烟草农业现代化道路[16-17]。2008—2013年,随着现代化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的发展,基地单元进行基本烟田规划和烟田、烟水、机耕路、烘烤工场、农机具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健全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统一供种、统一供苗、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烘烤、统一套餐物资供应;创新了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培育了烟叶农场、烟叶合作社等,烟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但统一植保相对落后于统一供苗和统一烘烤,统一植保的效果和效率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此,必须发展与现代烟草农业匹配的现代烟草植保工作。现代植保即围绕优质烟叶生产的要求,引入绿色植保理念,应用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植保关键技术,通过对现代技术和现代物质装备的高度集成应用,实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及良好烟草农业的目标。

3.1  有害生物防控决策科学化

牢固树立“绿色植保”理念,以预防病毒病为中心,以防控根茎类病害为重点,以预测预报网络为支撑,在建立根茎类病害的GIS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实施抗病基因合理布局与轮换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苗床防控、避蚜防控、生态防控,并与生物防控及精准化的化学防控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

3.2  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现代化

(1)进行有害生物监测自动化探索,在测报点应用田间小气候仪、自动虫情测报灯、孢子扑捉仪等工具,改变了目前测报调查主要通过目测、脚踏和手剥的现状。(2)建立与应用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卫星遥感及3G监测预警系统,从信息采集到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分析展示,实现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的信息化。(3)多元化的信息发布,应用网络实时发布与短信预报及电视预报等相结合。

3.3  防控措施绿色化

3.3.1  实施抗病基因合理布局与轮作  安排一定区域多品种抗病基因合理布局,结合合理轮作,能够对病虫害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由于大多数土传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年限都在3年以上,故轮作年限以3~4年为宜,以水旱轮作或与小麦、玉米、甘薯等作物进行轮作[18],比如根据烟草青枯病的流行特点实行“稻-稻-烟”的轮作制度。集约化程度高的地区,进行相应规模的整体调茬。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烤烟品种布局及烟叶品质要求等综合考虑,合理选用抗性品种。在烟草黑胫病和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的烟区,首选高抗黑胫病和根结线虫病品种,避免病害快速扩散、危害逐年上升。

3.3.2  改良土壤,改善烟株根际生态环境  将生态学的原理应用于烟草生产和病虫害防治,大力推广大麦掩青、施用微生物有机肥等措施,防止烟田土壤板结,改善和修复烟株根系微生物环境,提高烟株的抗病性和烟叶品质,这是解决烟区根茎类病害严重的有效方法[19]。张永春等[20]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堆沤圈肥可以推迟烟草青枯病的始发病期,降低其发病程度,对青枯病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3.3.3  科学处理烟田废弃物,减少病源积累  大田初发病的烟株是田间的重要初侵染源,及时清理病株是减轻发病的有效手段;清扫底脚叶、残留地膜是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土壤清洁的基本要求。烟草大多数病原菌和害虫都可在烟株残体上越冬,这是来年各种病虫害的主要初侵染来源之一。除根茎病害外,烟草花叶病(TMV)、炭疽病、赤星病、野火病、角斑病、蛙眼病、灰霉病、破烂叶斑病等,都是以病残越冬为主;烟杆还是烟草蛀茎蛾、烟草潜叶蛾等害虫的主要越冬场所。因此,烟叶采烤结束后,及时清理田间烟株残体,有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烟田废弃物,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病源积累。

3.3.4  实施无病烟苗移栽、地膜覆盖、系统整地等保健栽培  许多病虫可随烟苗移栽传播到大田,这也是田间主要初侵染源之一,如病毒病、黑胫病、青枯病、低头黑病、炭疽病、野火病、根结线虫病、赤星病及蛀茎蛾、潜叶蛾等。这些病害都可在苗期发生侵染,并且最初多不表现症状,不易及时发现。因此,烟叶育苗中确保烟苗健壮、无毒、无病至关重要。同时,地膜覆盖、深耕、冬耕晾晒等也成为预防烟草病虫害的有效途径。

3.3.5  加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植物源农药防治等新技术在烟草上的推广应用  黄板诱杀、性诱剂诱杀、杀虫灯诱杀、蚜茧蜂防蚜、植物源农药、生物农药等新方法和新技术成为防控病虫害流行、减少农药残留、保护烟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福建省推广采用频振式杀虫灯与黄色捕虫板等物理措施,对烟田害虫起到了较好地控制效果,同时减少了农药的施用[21]。利用寄生性天敌烟蚜茧蜂控制烟蚜,利用捕食性天敌草蛉、瓢虫、食蚜瘿蚊等控制烟蚜,或者利用螟黄赤眼蜂控制烟青虫等以虫治虫的防治手段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在烟草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22]。王万能等[23]利用植物内生及根基细菌诱导烟草对黑胫病的抗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直接杀虫作用,应用阿维菌素对烟蚜、烟青虫和根结线虫進行防治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24]。但是由于生物防治的不稳定性、长效性,以及与配套技术的紧密相关性等条件的限制,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不太普遍。

3.4  农药使用精准化

提高农药利用率是减少农药施用量的主要手段。据研究,手动泼浇的农药利用率为20%,常量喷雾为30%,低量喷雾为40%,精准喷雾为80%[25]。由于烟草防治对象及施用药剂类型的多样性,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施药器械也是多种多样的,选择合适的喷雾器可以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从而降低农药的施用量。施药机械从农民自制、逐步改进的车载式喷杆喷雾机发展到工厂化生产悬挂式和三轮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再到现在的四轮水旱两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新型施药机械,施药效率比传统防治效率提高10倍以上。在现代化大型农机帮助下,农药投放均匀而精准。依靠大的农机装备可以实现精准农业,比如说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卫星遥感测绘、施肥、播种等。但是目前,国内烟草生产中还没有真正实现精准农业。

根据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发布的病虫信息,确定农药施用的最佳防治时期,并以此指导防治工作。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烟草苗期、移栽期、还苗至团棵期、团棵至旺长前期、旺长后期至现蕾打顶期和成熟采收期等不同阶段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方法,进行专业化防治。

3.5  植保组织形式专业化

现代植保的核心是集成应用现代技术和现代物质装备,而发展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成为推动植保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提供的专业化防治是适应烟草生产经营主体新变化、满足烟农新期待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适应病虫发生规律、提升植保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多个地市植保站要求各(县)市植保部门对本辖区植保服务组织进行档案管理,加强业务指导,随时掌握各服务组织的人员、机械、防治情况,及时发送病虫草害防治信息、开展技术培训。

4  展望

由于烟草生产中存在种植品种单一,轮作困难,病虫害种类繁多等特殊性,目前中国烟草植保发展现状仍然明显落后于大农业现代植保的发展步伐。发展烟草现代植保有利于推动烟草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转型,是适应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总体要求,实现烟草病虫草害防治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防治体系,也是降低烟叶生产成本,同时提高烟叶质量,保证烟草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烟草现代植保,首先要提高烟叶生产者对现代植保的重视程度,营造整个生产行业大力支持、努力推进现代植保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进而提高烟草生产行业的整体现代化水平。第二,要加快现代植保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强烟草有害生物的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和防控系统,实现烟草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数字化,加强对产区有良好防控效果的新型机械设备和防治方法的大力推广应用。第三,通过烟草系统科技项目的支撑或者国家科研专项的支撑,加强烟草现代植保人才队伍的培养,实现新技术、新设备的高效研发和快速推广应用。

传统植保向现代植保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会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烟草生产的发展要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础之上,以优质烤烟为目标,牢固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现代植保方针,努力开创现代植保的崭新局面,实现烟草生产的安全、可持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贞琴.大力实施绿色防控加快现代植保建设步伐[J].中国植保导刊,2013,2:5-9.

[2] 加快推进现代植保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科学绿色防控[J].中国植保导刊,2013,1:59-63.

[3] 余欣荣.建设现代植保服务现代农业[J].农村工作通讯,2012,23:8-11.

[4] 肖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专业化防治模式[J].中国茶叶,2012,5:20-23.

[5] 王珍,黄德勇,邓海滨.信息技术在烟草测报及防治领域中的应用与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8:328-329.

[6] 赖荣泉,赖碧添.龙岩烟区植保应急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烟草科学,2010,31(2):38-41.

[7] 范启福,赖荣泉,丘启发,等.烟草病虫害远程在线诊断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烟草科学,2008,29(1):60-61.

[8] 张汉千,赖荣泉,林天然,等.利用手机进行烟草病虫害求助与诊断[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1):78-79.

[9] 云南省烟草学会.烟草植保新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烟草学报,2012(2).

[10] 马俊.基于网络的烟草病虫害咨询系统研究与建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11] 杨树军.云南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抗药性评估及相关防治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12] 李锡宏,许汝冰,黎妍妍,等.清江流域烟草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11,32(增刊1):112-116.

[13] 陈云堂,郭东权,王娟娟.辐照技术在我国烟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11,32(2):90-95.

[14] 王刚.我国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进展与展望[J].中国烟草科学,2004(1):44-46.

[15] 黎妍妍.论湖北恩施州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基础与措施[EB/OL].http://www.tobaccochina.com/tobaccoleaf/tutorial/other/20097/200971416737_368270.shtml,2009-07-15.

[16] 孫浩然.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启示[J].社会科学家,2006(2):61-64.

[17] 陈卫东,李继新,王丰.山区“珍珠项链式”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烟草学报,2013,19(3):72-76.

[18] 王全贞,刘好宝,史万华,等.论烟草调境健株轻简控害技术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8):261-266.

[19] 周兴华.烟稻轮作与烟草土传病害发生关系的初步探讨[J].中国烟草,1993(2):39-40.

[20] 张永春,黄镇,关国经,等.不同农业生态调控措施对烟草青枯病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7(4):49-52.

[21] 福建省烟草学会.福建省烟草植保研究发展报告[J].海峡科学,2010,1:48-51.

[22] 万方浩,叶正楚,郭见英,等.我国生物防治的研究的进展及展望[J].昆虫知识,2000,37(2):65-74.

[23] 王万能,全学军,韦云隆.烟草内生细菌118菌株对烟草黑胫病的诱导抗性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4(1):4-6.

[24] 张玉玲,朱艰,杨程,等.生物防治在烟草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4):81-85.

[25] 邵振润,赵清.更新药械改进技术努力提高农药利用率[J].中国植保导刊,2004,24(1):36-38.

猜你喜欢

烟草
烟草具有辐射性?
CORESTA 2019年SSPT联席会议关注新烟草、吸烟行为研究和雪茄烟
烟草控制评估方法概述
烟草依赖的诊断标准
我国烟草品牌微博营销的反思
烟草中茄酮的富集和应用
SIMOTION运动控制系统在烟草切丝机中的应用
烟草镜头与历史真实
百年烟草传奇的云南叙事
烟草品种的SCAR标记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