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血脂异常的联合治疗
2014-04-29陶建华
陶建华
【摘 要】目的:观察他汀类和贝特类药联合治疗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9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 每晚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每日加服非诺贝特 0.25g,对照组49例, 每晚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服药期间患者需改变饮食习惯,进行低脂饮食。结果:治疗组1月后甘油三酯的降低幅度最大,其次为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不明显,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升高者一例,升高幅度达正常值的两倍,停用降脂药后恢复正常,肌酸激酶轻度升高者一例,未做特殊处理,两周后复查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未见肌痛,对照组甘油三酯多不能达标。讨论:在本地区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同时提示密切监测肝酶和肌酸激酶对保障两药联合安全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混合型血脂异常;联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57-02
混合型血脂异常,是指血中非单一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血脂异常同时存在。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调脂治疗已成为防止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就诊于我院的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92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43例,年龄37—68岁。所有入选病例均有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均排除有肝、肾、胃、甲状腺等疾病,所有病人均经过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干预。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非诺贝特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43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0±12岁。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49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2±11岁。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基本相似,化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均在正常范围。诊断标准:参照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1]:血清总胆固醇(TC)>5.7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 mmol/L,且甘油三酯(TG)>1.70 mmol/L。
1.2 方法 (1)对照组 每晚口服10 mg阿托伐他汀(商品名:阿乐),治疗组:每日加服非诺贝特 0.25g。服药期间患者需改变饮食习惯,进行低脂饮食。(2)观察指标:主要测定患者在服药后1个月和2个月的血脂变化。素食3 d后晨起空腹取静脉血测TC、TG、HDL-C、LDL-C,同时测定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的血清浓度。患者取血前不做剧烈运动,空腹12 h后取静脉血。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TC、HDL-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均﹤0.05),HDL-C升高不明显,治疗组T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TG水平较治疗前略有降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 ),见表白。 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升高者一例,升高幅度达正常值的2倍,停用降脂药后恢复正常,肌酸激酶轻度升高者一例,未做特殊处理,2周后复查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未见肌痛。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主要为他汀类和贝特类药,对于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单用一种降脂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常常需要联合用药。他汀类药物能阻断MVA的合成,降低细胞内MVA代谢物胆固醇含量,刺激LDL受体合成和数量的增加,从而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LDL的消除,升高HDL水平;而贝特类药物主要适用于高TG血症及以TG升高为主的高脂血症,降低甘油三酯疗效肯定。通过多年临床观察,我市高脂血症患者多是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合并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在治疗1个月后两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的各项指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临床疗效满意,继续治疗2月后调脂作用可以维持,并且副作用无明显增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甘油三酯有明显降低,p﹤0.01,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两组对比,p﹤0.05。因此,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密切监测肝酶和肌酸激酶对保障两药联合安全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75-88.
[2] 孟磊.冠心病患者降脂藥物的应用评价.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4,4(4):207.
[3] 王洪礼,宁莉等. 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诊断及其治疗进展.医学综述,2010,16(4):582—585.
[4] 刘甲兴,芮磊.他汀类强化降脂的安全性问题及对策.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2(18):91-93.
[5] 曹雪峰,韩素桂等.他汀类调脂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7):6575-6576.
[6] 李勇.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2008:新的证据与挑战.医药专论,2009,30(3):129-135.
[7] 袁永梅.氟伐他汀联合非洛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可行性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09,7(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