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支持组织功能影响
2014-04-29张惠卿红英蒲丽
张惠 卿红英 蒲丽
【摘 要】本文共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来两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健康产妇37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分娩分组,来观察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在POP 发生率、SUI发生率和肌力受损率方面,自然分娩组明显高于剖宫产分娩组,并且具有显著差异,即P<0.05。因此,本文得出,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分娩都会对产后的盆底肌力产生一定影响,建议所有妊娠和分娩妇女在产后要进行及早的盆底功能训练,从而有效降低PFD的发生率。
【关键词】分娩方式;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影响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34-0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的卫生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类,分别为盆腔器官的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根据相关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显示,妊娠和分娩是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1]。在尿控制上,盆骨底肌肉的收缩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其收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会影响对尿的控制。妇女由于阴道分娩,会对肛提肌、会阴神经和盆内筋膜等造成损伤,进而影响盆底功能。本文通过分析产妇的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以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来两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健康产妇3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我们将其平均分为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分娩组,每组有产妇189例。这些产妇中,年龄介于21岁到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8岁到29.6岁。在自然分娩组中,有163例产妇会被实施会阴侧切,有26例产妇有I 度及浅Ⅱ度的会阴裂伤,但是都没有采取胎头牵引或者产钳助产。对于剖宫产组的产妇,她们都是自愿选择剖宫产。对这两组产妇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孕周和新生儿的体重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
1.2 方法 对所有的产妇我们都在产后的6到8周內进行复查,以对产妇的PFD发生情况进行及时检测。我们所采取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妇科检查、手法检测两种,并且结合国际咨询委员会有关尿失禁的问卷进行调查。所有的检测和调查都是经由专人来负责和执行。检测的标准主要参照以下三种[3]:第一,POP诊断主要根据POP-Q分类法的标准来进行判断。第二,SUI诊断主要是根据产妇的临床症状和护垫来进行确认,具体方法为对产妇进行1个小时的护垫试验,通过判断尿量,若大于1克便为阳性。第三,对于产妇的盆底肌力则采用手法检测的方法进行。进行手法检测时,主要根据Laycock的改进评分系统进行判断,其评分方式:0分表示毫无收缩;1分表示唯有抽动;2分表示微弱收缩,仅感受到轻微力量,没有压迫或内缩上提的感觉;3分表示普通收缩,轻度压迫及内缩上提的感觉;4分表示收缩正常,可抗阻力,手指向下压时仍可感受到收缩;5分表示强力收缩,强而有力的压迫手指。分值越高则表明收缩力越强。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产妇的PFD发生率统计,本文主要采取POP 发生率、SUI发生率和肌力受损率来进行观察,并且对两种分娩方式下的肌力受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对于研究所得的数据,我们主要采用SPSS 13.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则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产妇的PFD 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下表1数据。数据结果显示,在POP 发生率、SUI发生率和肌力受损率方面,自然分娩组明显高于剖宫产分娩组,并且具有显著差异,即P<0.05。因此本文得出,在早期PFD 发生率上,自然分娩组明显高于剖宫分娩组。
3 讨论
在医学上,盆底组织解剖学分为 3 层,包括外层浅层筋膜组织及肌肉组织、中层泌尿生殖膈及内层的肛提肌及其筋膜,在以上组织、神经等共同作用下才能维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当筋膜、肌肉、神经等发生异常时就会影响到盆腔脏器的位置和功能发生变化,此时患者会出现 PFD。在全球范围内 PFD 的发病率较高,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约为30.9%左右,并且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据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分娩及多次妊娠、盆腔手术、长期慢性腹压增加性疾病、肥胖以及先天性的盆底肌肉发育不良等因素与PFD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而其中妊娠与分娩因素被认为是导致患者发生PFD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研究分娩方式对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对妇女保健具有重要意义[5]。
通过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妊娠和分娩是PFD发生的主要致因,不同的分娩方式对POP的发生相关性也相对较大。产妇在进行自然分娩时,尤其是难产,其对盆底的结构损害程度是相当高的,并且会伴随产妇的年龄增大、新生儿体重的增加等更为严重。
综上所述,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分娩都会对产后的盆底肌力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相对于自然分娩,剖宫产分娩的损伤程度相对较小。然而选择性的剖宫产也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最好建议所有妊娠和分娩妇女在产后要进行及早的盆底功能训练,从而有效降低PFD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于迎春,宋俊华,于凤. 产科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1(02):171-172
[2] 王春秀. 2种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近期盆底组织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外医疗. 2010(13):256-257
[3] 柏青,李寅. 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肌力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06):335-336
[4] 张晓薇,曲坚.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08):217-218
[5] 胡孟彩,王锐,徐冬梅,吴惠琰,陈露.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影响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09(0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