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4000例体会

2014-04-29李纯岭朱俊杰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压痛麻木腰部

李纯岭 朱俊杰

【摘 要】目的:腰椎間盘突出症是由于外伤损伤和退变造成的脊椎内外平衡失调,也就是“骨错位,筋出槽”致使腰椎间盘髓核向后突出,压迫神经根。方法:用腰椎旋转定点复位法,达到“骨对位,筋入槽”的目的,调整了髓核的力点,使得到腰椎的内外平衡。结果: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9个月,治愈率92%,有效率100%,无并发症。结论:该方法简便,病人痛苦小,见效快等特点。目前此方法是临床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好方法之一。

【关键词】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32-02

笔者从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利用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配合臀大肌手法分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0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性2100例,女性1900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7岁,多数在30岁~50岁之间,病程长短不一,最短半个月,多数在2年~10年之间,干部1830例,战士820例,病因不明者1700例。

1.2 病因、本病历中有外伤史者230例,病因不明者1700例。:

1.3 临床表现、常见发病年龄20-5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跟工作性质有关、体力劳动者多见、久坐工作者最多例如的士司机、会计及写作者、有时打喷嚏、咳嗽、扫地均可引起。

1.4症状

1.4.1腰部疼痛、主要表现为下腰部及腰骶部持续性钝疼、一般平卧时减轻、坐位、站立活动时加剧。

1.4.2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多发生于髓核突出侧的下肢、少数中央型突出可能产生双下肢疼痛症状、疼痛的性质为放射性刺疼、严重者为电击样疼痛、沿臀部、大腚及小腚后侧放射及足跟或足背。

1.4.3下肢麻木:特点为麻木的区域与受累的神经根相对应。

1.4.4下肢感觉异常:主要表现为患侧下肢发凉或发冷、温度较低以脚趾末端最为明显。

1.4.5间歇性跛行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产生、腰椎椎管狭窄而诱发的症状。

1.4.6马尾神经症状: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感、并伴大便及排尿无力现象,女性尚可出现尿失禁现象,男性则还可发生阳痿。

2 诊断标准

2.1 国家或专著的标准

(1)冯天有所著《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年。

(2)青壮年患腰腚痛伴有沿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史。

(3)双拇指触诊检查腰部有四个体征。

①患腰椎棘突位置偏歪和方向

②患腰椎体之间上下棘间隙一宽一窄

③压痛或伴向下肢放射痛

④患处棘上韧带(或伴棘间韧带)有条索样纵行剥离,触之钝厚,压痛明显。

凡临床同时具备○1○2二点可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2 (2)《中医病症诊疗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7月

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患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②常发生于青壮年

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

④脊柱侧弯,腰生理曲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⑥X线摄片一般无明显改变,腰椎生理曲度消失,脊椎侧弯旋转,椎间隙变窄,不等宽或骨质增生,CT或MRI检查有助于诊断及定位。

3 疗效评定

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3>○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度以上,恢复日常工作。○2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3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4 结果

4.1 采用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00例,治愈3800例(占90%)显效11例(占2.5%)好转90例(占0.2%)有效率100%

4.2 手法治疗平均6—8次,最多14次最少2次(隔天1次)

4.3 性别年龄与疗效关系:男性治愈率87.2%,女性治愈率90.5%,年龄越大疗效越差。

5 典型病例摘要

刘明明,男,46岁,首钢干部,腰痛伴下肢麻木6年,加重3个月。

患者于2003年打乒乓球时不慎,出现腰部不适,当即活动受限,腰部疼痛,一周后出现右下肢疼痛,不能久站,坐、行走时困难,不能直腰,在当地医院做CT诊断为腰4、腰5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症治疗症状减轻,此后失去了正常生活,劳累及阴天下雨时症状加重。2009年3月,无明显诱因复发,痛伴右下肢麻木加重,行走100米右下肢麻木难忍,久行知觉消失,又到当地首钢总医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4、L5),通知手术治疗。患者为保守治疗于2009年3月来我部就诊。检查:步态跛行,一人搀扶就诊。脊柱旋转侧弯,腰曲后凸不能平卧,腰活动度、 前屈10度、后屈8度 左右15 度、旋转度10度,腰4棘突左偏,压痛(+),放射性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左30°,右5°,曲颈咳嗽试验(+),仰卧挺腹试验(+),跟腱反射右侧较左侧减弱,右侧梨状肌表面投影区压痛(+)。X光平片显示:腰曲变直,脊柱旋转侧弯,腰4、腰5椎间隙变窄。CT、MRI显示:腰4、腰5椎间盘突出,突出物0.6cm,压迫硬膜囊及右侧神经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L4、L5).治疗:行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术及梨状肌分离按压法,当时治疗,第一次治疗时,患者行走时右下肢酸麻疼痛症状好转,腰部轻松,治疗第八次时,腰伴右下肢酸麻消失。每日步行3公里,无不适感。腰部活动度及本正常 、直腿抬高试验左80°,右70°。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分别进行电话随访,自述已经恢复正常,承担部分家务劳动,现上下班或体育活动后无明显不适。

6 体会

利用腰椎旋转定位配合臀大肌手法分离治疗术,是一行之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在20年余临床应用观察,对于损伤或退变,使局部软组织或骨关节发生解剖位置微细变化,由于这种变化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或慢性组织变性,使局部内外平衡失调,(在脊柱侧是单,多个椎体的移位,而导致脊柱的力学平衡受到损伤,发生在内外平衡失调或失偿),进而导致功能障碍。医生根据“骨错缝,筋出槽”这一原理,按其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施以稳准轻巧的手法治疗,使其病变组织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和组织形态,同时施手法缓解肌肉痉挛,调解神经反射,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增进组织新陈代谢,协调患处内外平衡关系,促使损伤组织的修复而达到生理功能的恢复。在临床上,医生凭一双手触摸患处进行手法矫正,即能达到目的,此方法轻便,病人无痛苦,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部分合并臀上神经损伤和梨状肌损伤综合症,在治疗中必须同时用双拇指按压分离法,使局部达到消肿、治痛、松解粘连的作用,切记不要忽视,这对于此病治疗恢复,缩短疗程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义学,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织损伤论1984年

[2] 张长江,脊柱相关疾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

[3] 胡进江,脊柱关节定向正骨疗法,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年

[4] 冯天有,软组织损伤学,人民出版社,1976年

[5] 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山东省科技出版社,1992年

猜你喜欢

压痛麻木腰部
麻木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浮生一记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无题(2)
久坐当心腰“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