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2014-04-29李德彩
李德彩
【摘要】因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学习需求的不断变化,数学教学必须要充满生活气息。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思想。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欲望;补充生活背景,巧用生活经验这些方面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有源源不断的“生活”活水,以此沟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促进学生各种数学素养的提高。实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因生活而精彩的目的,达到课堂内外一线牵,数学生活情相连的境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
倡导将数学学习回归于儿童的生活,已经成为了当今转变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其基本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将儿童的数学学习真正地回归到儿童的生活,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自己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一)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
根据现实性的原则和教学实践,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如小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例,你们知道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的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相信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立足于应用意识的培养。
(二)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
教学中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的学习过程,同时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三年级上册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之后,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靠一面长80米的墙,用100米长的铁栅栏围一个停车场,面积不得少于800平方米。可以怎样围?学生积极热烈地进行研究,探讨及多次尝试中,最终用不同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就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体验。
(三)虚拟虚构的故事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可以虚构一个与学生生活相接近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故事情境,在教学三年级《移多补少》应用题时,对书本中的例题做一些改动,可设计这样一个生活情景: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我班的周程程和周镭镭两姐弟,平時妈妈给他俩买来了一些故事书,俩姐弟各拿一些看。有一次,程程拿了13本,镭镭拿了7本,你看一个多一个少,这下吵架了。如果让你来处理这件事,你看怎么办才好?通过这样让学生成为情境事件中的主人公,他们有一种亲切感,尽管这里面有些虚构的成份,但他们更乐意帮助身边的人解决生活问题,个个积极动脑思考。
二、补充生活背景,激活数学课堂
(一)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情境,从孩子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增添新鲜感。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环境,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周围的生活世界中。如三年级学《一个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在教学中老师经常会联系学生忘关水龙头或关得不紧的情况来改编例题。上课开始,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吸引起学生的兴趣,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然后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的水?学生马上算出平年是多少千克,闰年是多少千克的水?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请对的同学说说方法、解答过程,这就教了大家计算方法。看着结果,学生就会觉得非常吃惊,这时老师又提出要求:你家所在的小组有多少户人家?如果按一家一个龙头来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水?虽说都是计算步骤比较多的计算题,但是由于学生对来源于生活的素材感兴趣,所以他们感觉不难,而且有趣,同时接受了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二)收集生活中的素材
将社会生活中的时事带到课堂上,课堂教学是没有边界的,数学课也可以像语文课一样让学生自由充分的表达。如四年级一开学的第一单元内容,就是多位数的读写,此时就适时从这方面引入:同学们暑假时看中国梦想秀吗?每位选手的得票数都有好几千,甚至几万,南阳镇作为“中国伞乡”,年生产晴雨伞100000000把……这些数你都认识吗?以此来引入新课就比出示那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的材料来得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调动起来。这样即知道了我们周围有很多数学知识,同时也了解了不少的课外知识。
(三)引入合适的生活实例。
教师在讲解新教材时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利于他们在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如教学二年级《角的认识》这一内容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课的引入时通过出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让学生看看能从中发现哪些角?上课结束时,进行课后延伸,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角,并以“我所知道的角”记录下来,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
结束语: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可见,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精彩纷呈的生活数学,促进发展,提升数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金香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2,(8)
[2]杨春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2013,(10)
[3]付光林.小学数学教学如何生活化[N].黔西南日报,20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