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叫停白破疫苗背后
2014-04-29
凤凰资讯报 2014年14期
2014年3月19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中医院三楼一个窗口的玻璃上贴着一纸告示:接上级通知,目前对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下称白破疫苗)暂不接种,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白破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的“第一类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但据了解,白破疫苗自2013年9月批量使用之后,已出现多起集体发热反应。
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14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出厂价格,白破疫苗的单剂次用量为0.5毫升,价格仅为0.32元。有疾控系统人士说:“这种低价格不必然导致质量降低,但厂家不愿投钱去改善质量是必然。”国内的一类疫苗中甚至还保留了不少减毒活疫苗,这意味着接种的不良反应会更多一点。
在疫苗生产中,使用更好的佐剂,选用更优质的毒株,采用更先进的裂解技术或者细胞克隆技术,都可以减小坏良反应的发生率。但这些技术更多地被应用于自费的二类疫苗。
疫苗的升级换代还包括联合疫苗的使用,即打一针疫苗,预防多种疾病。按照免疫计划,每一个在北京生活的儿童从出生到初中三年级,要免费接种11种疫苗,共计26针次。接种疫苗本身就是有风险的,联合疫苗可以减少接种的针数,从而降低接种風险。比如,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的一种“五联苗”在一线城市大受欢迎,其全程接种4次,而相应的国内疫苗要接种12次。不过,“五联苗”属于二类疫苗,每剂价格为7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