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工科专业教育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探究
2014-04-29耿芃杨闯周远忠
耿芃 杨闯 周远忠
【摘要】大学工科专业教育,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思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系统专业知识体系,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设疑问难,发扬教学民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遵照工科专业教育中感性-理论-实践的教学程序,实现大学工科专业学生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工科专业;教学目标
1.引言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的指导下,为了适应国家、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创新教学方法[1]。在大学扩招的背景下,大学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要实现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向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转变,秉承“知行合一”的精神,培养大学工科专业的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科学技术创新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信地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强烈的竞争需求,成为社会需要的工程人才。因此,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倡导“启发式”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科学创新的学习氛围。那么,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进行大学工科专业课程的教育呢?
2.工科专业课程传统教学出现的问题
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照本宣科满堂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灌输和传递过程。不注重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设疑问难,不能启发学生解决工程技术中为什么等问题。缺乏教学民主,缺乏给予学生围绕教学主题提出问题、陈述不同见解并积极讨论的空间。忽略专业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使专业理论与生产实际脱节。
3.大学工科专业教育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对策
“启发式”教学并非是一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教学原则和思想。“启”是指教师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正确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具有热烈、主动感知、积极想象的学习态度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发”是指学生发生求知欲望、积极认知的活动过程,“启发式”的实质是激活思想[4]。大学工科专业课程的“启发式”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深入了解学生,实现专业系统知识的主动学习。
“知人善教”,教师要有计划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以作为“启发式”的前提。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情况,才能把握专业课程的教学起点。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启发的切入点,引出专业工程理论知识的关联,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科学推理思维能力。比如:冶金工程专业《钢冶金学》的课程教学中,了解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冶金原理》、《金属材料学》、《冶金热工基础》的学习情况,并依照教学进程,适当时机提示所涉及的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点,以此作为“启发式”教学的起点,引出钢冶金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原理,形成《钢冶金学》课程从专业理论到生产工艺和设备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设问,把握主要问题适当启发,让学生探求“为什么”“怎样做”的答案,实现教师引导与学生积极学习相结合。
二、发扬教学民主,做到不断鼓励,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扬教学民主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陈述不同见解,发问或回答问题不论对错都予以鼓励,教师要适当地疏导、点拨、评价以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教學民主过程中的围绕课程重点难点发问、回答问题以及讨论问题的过程有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能够敏锐地观察到并准确地提出研究对象的主要矛盾,从而能提出独特性和新颖性的关键问题[3],这就是创新思维。因此课堂上的积极发言、提问并讨论问题能激发创新思维能力。
三、专业课程“启发式”教学过程遵循“感性-理论-实践”的程序,实现理论与实际的关联。
大学工科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工科学生具有工程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实践能力。以此为教学目标,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必须做到:首先,,借助现代化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演示与专业相关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设备,直观形象地反映专业相关的工程技术生产过程,直观的感性认识有利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其次,在感性认识的前提下,专业理论的教学,教师应把握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内容,结合感性认识学习的生产实际,引入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专业理论为出发点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依据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最后,采用实践教学方式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等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工程技术的运用能力。通过“感性-理论-实践”的教学程序,进一步激发学生从理论知识的领悟上升到实践探索的高层次,“学以致用”实现大学工科专业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
结论
大学工科专业教育本着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走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2],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做到“启而得发”,系统专业知识造就学生具有坚实的知识结构,“学则需疑”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扬教学民主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遵循工科专业教育“感性-理论-实践”的教学程序,实现学生具有专业理论指导下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成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备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为国家、社会、科技的建设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
[3]陈泽明.创新能力开发与培养[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64-68.
[4]王义智.实用教学艺术[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0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