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变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2014-04-29孙从新
孙从新
【摘 要】目的:探究对血栓性疾病患者应用血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价值。方法:选自本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血栓性疾病患者30例,另选同期接受本院常规体检且结果显示为健康的正常人50例,采用统计学分析对比2组患者各项血流变指标,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以及纤维蛋白原。结果:2组各项血流变指标对比均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需要经常接受血流變的体检,这样能够及时检测出血栓性疾病,对于相关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流变检测;血栓性疾病;应用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53-0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疾病呈现出多发的趋势,其中血栓性疾病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威胁极为严重,特别是中老年人一旦出现血栓性疾病则可能引发可怕后果,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血流变主要研究内容为人体血液的有形成分本身流动以及变化等规律,对于人体血液流变学特征主要是以下几种参数反映出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等,同时这些参数也是对血液粘滞度了解的指标[1]。近年来对血栓性疾病常用血流变方法进行检测,为了深入了解血流变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对本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血栓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12年-2013年心病科室和脑病科室出现血栓性疾病患者共30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32岁,其平均年龄为(51.2±2.5)岁。另选同期接受本院常规体检且结果显示为健康的正常人50例,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与仪器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空腹抽血,使用肝素抗凝真空管采血,采集量5毫升。检测内容主要如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以及纤维蛋白原。本次研究所使用仪器为KES-900B型血流变检测仪,产自无锡康尔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血沉则使用魏氏法进行;使用SYSMEX CA-500对研究对象进行纤维蛋白原测定,选用仪器配套试剂。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 ±s),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各项血流变指标(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以及纤维蛋白原)对比均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1。
3 讨论
相对于正常人,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血流变指标要高出许多。导致血栓的因素多种多样,全血粘度的提高会使得人体血液流动性下降,进而导致血栓性疾病的风险概率提高;而诸如糖尿病或者高血脂症等患者体内的血浆粘度都会上升,血液流动发生变化,此类患者出现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偏高。中年人机体处于巅峰的状态,体内的雄性激素水平要相对较高,对于红细胞的造血系统功能有推动作用,因此中年人红细胞数量增多,红细胞表面负电荷相应减少,红细胞聚集性也由此增加,加上中年人平时需要面对较多的社交压力,以及存在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得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出现变化,这也是诱发出现血栓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血沉指标是反映人体炎症的一个非特异性指标,不管是炎症还是机体内环境状态有所变化,均会使得血沉增高,纤维蛋白含量的提高也会促使血沉加快[2]。
在本次研究的对比分析结果中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导致血液粘度出现改变的因素有很多,进而导致血栓性疾病。可以通过监测人体正常情况下血流变指标的变化来预测其出现血栓性疾病的可能性,对于高危人群应该尽快采取积极措施以避免血栓性疾病的出现。年龄超过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是需要注意,对此类人群应该做到定期接受血流变指标的检测,做到准确诊断、及时治疗以及全面预防。对高危人群体内血液流变学状态干预使得其发生改变,以防止出现更为严重的风险性疾病,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才,刘素芳,陈燕国. 血流变检测对中老年体检者结果的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22(01):128-129
[2] 任广兰. 防治血栓性疾病中的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血药[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18(0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