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初中地理教学方式浅析
2014-04-29陆毓林
陆毓林
摘要:众所周知,在初中教学中,地理课程一直都是作为“副课”的地位出现的,这种比较低的位置也造成了我们教师对地理教学中教学方式革新的忽视,由此更让地理课程失去了魅力。在本文中,笔者将探讨一些关于地理教学方式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096
一、引言
初中阶段的地理教育一直有被忽视的情况,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地理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要提高对地理教学的重视,就要认识到地理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利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地理实验的作用以及发挥乡土教育对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作用。
二、互动式教学
1. 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注重知识的教学,初中地理所采取的普遍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这种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大量抽象化、概括化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方法。但是这种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很难同时进入教学状态,造成师生间思维、知识、技能等环节的中断,难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从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来看,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地理教育的教学信息具有开放性,当今科技的发展使新的教学信息的获得对教师与学生来说具有时效性,尤其像地理教育这种贴近生活的信息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地理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引入互动式教学。
2. 互动式教学的实践
互动式教育十分强调师生之间与的协调互动,强调实践和创新,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化教育,因此互动式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首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研究,以探索各种地理问题中各种复杂的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其次,注重考查学生使用分析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和反思的能力。在解决地理问题时,一方面要进行信息的提取处理,另一方面要运用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体会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即知识的重组和迁移过程,从而实现互动式教学。
三、注重地理实验
1. 地理实验的重要性
地理实验对地理学科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地理实验的常态课并不多见,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的实验较少,除了课时有限外,笔者认为现有地理实验的设计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而实验设计与中学生的知识背景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出入,地理教学实验可以更加规范。
2. 地理实验的操作
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中要求,地理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是需要学生从做中体会到的。在教学中,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满足了地理课堂这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实验能够将原理知识呈现为现象让学生亲眼看到,学生在记住现象的同时思考问题,完成知识的建构。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辅助学生进行实验,而学生是真正的课堂主宰者。
四、乡土地理教学
1. 乡土教育的重要性
新课标注入了乡土地理的教学,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助于学生加深对其他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由于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新课程理念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冲突,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仍在持续地影响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为此地理教师必须主动更新理念,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地理教学方式的探索和研究,从而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的变革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乡土地理教育除使学生具备若干乡土地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参加乡土建设所必需的能力和观念,如与乡土实际结合体现有关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有关的法令教育等。
2. 乡土教育的教学实施
首先,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乡土地理”所包含的知识范围就在学生身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这就给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次,置身乡土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对已有存在的质疑。高中学生目睹了家乡的变化,包括生存环境的变化、经济发展进程、乡土文化的变迁。尽管认识能力有限,他们仍可以通过与以往状况的比较对现实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最后,深入了解家乡,增强学生乡土感情。乡土地理教学活动使学生走进周边环境,切身感受家乡的风土民情,了解家乡地理环境,有助于学生萌发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五、结束语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地理教育的学习就是让我们去了解家乡、了解祖国、了解世界的课程,初中地理对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很重要。创新初中地理的教学方式,无疑对于提高地理教學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有显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