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2014-04-29吴月英
吴月英
摘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和职业学校德育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增加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课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要采用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思想政治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091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问题,通过亲身实践、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当前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下面,笔者就浅谈一下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问题。
一、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1. 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必须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由于当前师生本身固有的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已有的知识中信手拈来自已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必须改变“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形式,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这种课堂结构,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为研究所提供的时空和海量知识优势。只要基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学生可以自由走动、相互查阅资料。
2. 能动性。探究性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它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能动性表现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疑问,自主选择研究,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吸收发展到主动探究。
3. 整合性。传统政治教学追求“面面俱到”,以至于整篇内容被肢解。而探究性教学是针对具体问题而动,它包括三个环节:信息吸收、分析归纳、成果表述,实现了多种能力的整合。
4. 互动性。教学本身就是师生间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在政治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独立研究、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思想大碰撞。
5. 超前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教后学,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則是“边教边学,学在教前”,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相对于教师的教是超前的。这种超前学习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变“教什么学什么”为“教为学服务”。
二、培养持续探究的兴趣,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好的情境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它能够抓住学生的思维,吸引注意力,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有责任努力保持和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笔者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主要有以下三种做法:
1. 创设新奇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保持新颖和变化,科学合理地创设新奇教学情境,使学生求知猎奇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探究兴趣。如此教学,学生们均感觉新鲜有趣,一下子就把学生们带到了新奇的情境,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书本纯理论的知识,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创设参与教学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使政治课鲜活起来,创设参与情境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在政治课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了表演、竞赛、辩论、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与,让学生得到新体验。例如,笔者教学 “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犯”一课时,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别担任角色,以小品形式表演出来,再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让学生唱主角,把学生变成课本知识的直接参与者,演绎课文内容,既生动活泼,又能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及表演、演说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加深了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3. 搭建辩论舞台,创设探究空间,激发探究兴趣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结合书本要求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现象举行一些辩论赛。例如,运用的教材中要求学生谈谈在社会中是法律的作用大还是道德的作用大。这个内容光靠教师讲一点新意都没有,学生也不愿意听。于是笔者在处理这段教材时,先让学生回家预习并分组收集有关法律和道德约束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例子,上课时把学生分成两组,并选出“法”大哥和“德”大哥发表他们的观点,辩论时学生伶牙俐齿,针锋相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收集法律例子的同学举出大量法律保护公民合法利益的事例,例如依法整治文化市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护社会的稳定等等,而这些事例靠道德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从而得出结论:生活中法律的作用大。而另一组列举一些法律的空白的事例,如同伴落水你不但不救反而悄悄离开导致同伴落水身亡,这种事情没有法可依,只能依靠道德的力量来谴责等等,而且违法的事情也是不道德的,从而得出结论:道德的作用大。在辩论中,笔者慢慢地把他们幼稚的不成熟的观点引向正确,让他们在不知觉中消化了书本知识,让学生明白我国的治国方略是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两者没有谁大谁小之分。显而易见,这种活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才,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更重要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授人以渔,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出努力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将探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日常的学科教学之中。在激发学生主体探究政治学科兴趣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课程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一般的学生掌握一种探究的方法,为学有余力的、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甚而获得创造性成果。下面,笔者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 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逐步掌握探究政治问题的方法
学术争鸣,主要方式为撰写小论文。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带路,告诉学生撰写论文的方法。选材主要来自于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或课堂教学中争议较多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外以论文的形式,各抒己见。论文内容强调“新”字当头,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二是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和评价。对学生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见解,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予以充分的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因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往往是出自这里。
2.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这一类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化知识,接受教育,同时培养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在政治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是参观,调查。我国历史悠久,到处都有丰富的历史遗迹,为学生的参观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参观的对象有各级历史博物馆,革命记念馆,文化遗址,以及有关的展览会。参观的目的在于借助于实物,实景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长见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鉴赏力。
在活动中,不仅能增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更主要的是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练。
四、实施探究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实施探究性教学,并不是要完全排斥传统教学方法。探究性教学虽然关注的是问题的提出,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但并不排斥教师用最简捷的手段和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不能搞“一刀切”,所有知识点都通过探究性教学来传授同样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2. 教师素质要不断提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研究中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潜力很大,而且他们的创新精神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充分相信学生,其次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一切都不能空谈。
4. 改进教学评价方式。要构建多元化评价学生思想政治学业成绩的指标体系,鼓励支持探究性学习顺利开展。我们要打破传统单一(一张试卷、一个分数)的评价制度,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以发挥评价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对探究性学习的过程重点强调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协作精神、合作能力等,同时要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也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