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地块冬小麦苗期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2014-04-29张澎海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16期
关键词:弱苗秸杆田地

张澎海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63-01

一、存在的问题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就是把秸秆切碎后直接撒在地表或深翻到地下。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含有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等元素,秸秆就地粉碎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但如果对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掌握不完善,将对下茬作物冬小麦苗期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出现弱苗甚至不出苗 從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秸秆还田地块的小麦出苗率一般低于未还田区。主要原因是秸秆还田时粉碎不细,长度超过5厘米或者不是足墒还田时,这样会影响到翻埋质量,形成土壤桥空不实,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从而使种子不能正常发芽并产生弱苗。

2.苗期脱肥 秸秆土壤中腐化分解需要适宜的碳氮比值(35:1至30:1),而玉米秆本身的碳氮比值就很大(一般为80:1至100:1),所以微生物分解时需要从土壤中夺取大量氮素和磷素补充,土壤中可供小麦利用的氮素就明显不足。2009年以来,南阳市土壤肥料监测化验中心从秸秆还田地块和未还田地块分别取小麦苗与其根际土壤进行农化分析,结果表明(见表1):秸秆还田地块的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为93.9mg/kg,未还田地块的根际土壤碱解氮量为63.1mg/kg,前者植株含氮量为0.53%,后者植株含氮量为0.68%,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秸秆还田地块的土壤含氮量明显高于未还田地块,但其小麦植株的氮含量却低于未还田地块,说明秸秆在分解过程中与麦苗生长存在很严重的氮素竞争现象。所以如果秸秆还田量过大或不均匀就易发生土壤微生物(即转化秸秆的微生物)与小麦幼苗争夺养分的矛盾,使麦田出现脱肥状况,表现出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等现象。

表1:秸秆还田地块与未还田地块麦苗及其根际土壤的农化分析表

3.产生病害苗 秸秆中的虫卵、带菌体等一些病虫害(如玉米大、小斑病、黑穗病等),在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过程中无法杀死。还田后滞留在土壤里,浸染幼苗形成病害。另外据河北农业大学关于“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根部病害化感作用的模拟研究”表明,如果玉米秸杆还田量过大,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多种有机酸,危害作物的根系生长,使幼苗易感病害,象小麦的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

二、管理措施

1.加强水分管理适时冬灌。在秸杆翻压掩青后如土壤墒情不好(干旱),应在播种前浇好润墒压茬水,塌实土壤,解决土壤桥空不实,利于出苗。秸秆还田时如土壤墒情较好,可在小麦冬前分蘖时,进行一次饱灌,目的是通过灌水防止土壤架空,出现小麦苗期吊根现象,又能促使秸秆吸水,加快腐烂分解。

2.补施氮肥。因地制宜,适当增氮,秸杆还田地块要增施氮素化肥或腐熟的人畜粪尿等含氮多的物质,用来调节秸秆的氮碳比,加快秸秆的分解进程。对底肥不足、群体小、长势弱的麦田,应每亩补施尿素5-10公斤的尿素或按每11公斤秸秆加10公斤碳酸氢铵的比例进行补施(如果再配施一些磷肥则效果更好)。这样可防止秸秆吸收土壤中的速效氮,避免苗期缺氮发黄减少弱苗,并促使苗情转化升级。

3.搞好病虫害防治。一、秸秆还田量要适宜,据山东聊城大学农学院丁述举介绍,适宜的秸杆还田4500-6000/hm2。二、秸秆还田时要选用生长良好的秸秆,严防把病虫害严重的秸秆直接还田,以免病虫害的蔓延和传播。三、对秸秆还田地块尽量选用药剂拌种和包衣种子进行播种。四、小麦苗期如发生苗蚜或红蜘蛛,可选用40%乐果等有机磷农药或5%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功夫、速灭杀丁等菊酯类农药2000-3000倍喷雾防治,确保小麦安全生长,但要留意环境污染及农产品药残问题。五、对发生根腐病、全蚀病的麦田,进行返青后灌根,在小麦返青期,对病害发生重的地块可选用20%三唑酮200倍液或800-1000倍多菌灵液喷淋、灌根,消灭田间发病中心。

4.及时镇压。在没有水浇条件、整地质量差的弱苗田、采取镇压措施。通过镇压可破碎坷拉、弥实裂缝、踏实土壤,使麦根和土壤紧实结合,促进根系发育;还可起到提墒、保墒作用。

猜你喜欢

弱苗秸杆田地
小小宋慈大智慧·巧分田地
弱苗也有用
弱苗也有用
“贷”动秸杆走四方
安其的田地
农业秸杆增值利用的有效途径——秸杆高得率制浆清洁生产技术
浅析我县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对策
秸杆打捆,让禁烧不是梦
冬小麦弱苗成因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