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巴黎圣母院》小说与意大利歌剧的完美结合
2014-04-29常云云
摘 要:作为西方音乐的一种代表形式,意大利歌剧凭借着其美声唱法和意大利语的完美结合,演绎除了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歌剧艺术。而世界伟大名著的《巴黎圣母院》则出自法国作家雨果的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小说与意大利歌剧的结合不仅突破了英美法音樂剧的形式,更是展现了一种追求新异的姿态。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意大利歌剧;结合
作者简介:常云云,女(1985-),民族:汉,籍贯:湖北,硕士研究生,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声乐演唱。
[中图分类号]: J6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1
一、《巴黎圣母院》的题材来源和剧情简介
(一)《巴黎圣母院》的题材来源
《巴黎圣母院》出自法国浪漫主义文豪雨果。其本身就诞生于法国巴黎,与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有了距离,自身并没有受到美国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影响。其从诞生到往后都是被法国文化公司一手包办,一改如同《西贡小姐》和《悲惨世界》一类诞生于法国却由伦敦西区的文化公司进行包装和运作的作品。因此,《巴黎圣母院》本身就没有被烙上百老汇和西区的印记,这就为其自身在法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与意大利歌剧的完美结合埋下了伏笔。
(二)《巴黎圣母院》的剧情简介
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的作品大多反映了时代精神,着重展现极具地方色彩的一种文化。雨果通常是将现实描绘成了一幅美与丑、崇高与悲俗对比的伟大画卷,他要歌颂的往往是美好和希望,对于丑恶则是进行鞭挞。这样的创作思想在《巴黎圣母院》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巴黎圣母院》的剧情,这是一个发生在法国15世纪的故事,雨果将巴黎圣母院的副教主描写成了一个蛇蝎心肠、道貌岸然的人,她企图迫害了吉普赛女郎艾丝美拉达,而艾丝美拉达被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解救了。故事的整体主线虽然简单,但是情节却跌宕起伏。雨果运用的对比、夸张艺术手法将法国15世纪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出来,深刻阐述了宗教虚伪,颂扬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友爱和善良。
二、《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征
(一)《巴黎圣母院》的旋律之美
音乐是意大利歌剧的形体,是意大利歌剧的外貌。意大利歌剧只有将旋律完全展现出来才能实现与《巴黎圣母院》的完美融合。具体来说,《巴黎圣母院》与意大利歌剧结合过程中的旋律之美主要体现了风格多样化和充满明亮、纯净、圆润的音调美。意大利歌剧版的《巴黎圣母院》充分延续了意大利歌剧重视美声的唱法,将一种明亮、纯净和圆润的音调美展现了出来,整部剧更加活灵活现,演唱更加具有连贯性,让整部剧拥有了一个轻松柔和、明亮圆润的气氛,为表现15世纪法国社会的时代特色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在重视美声唱法的同时,意大利歌剧更是将其演唱风格融入到其中,让音乐风格多样化,为整部剧创造了一种刚柔并济、尖锐分明和细腻精致的情调。
(二)《巴黎圣母院》的演唱之美
意大利歌剧中演员演唱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巴黎圣母院》中演员的声演唱美是整部剧的主要部分。七个演员都将意大利歌剧的演唱特点表现了出来,在展现剧中人物美和演唱美的同时完成了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与《巴黎圣母院》浪漫主义主题的融合。将剧中人物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带有气势的声音,展现了钢铁的意志;略带沙哑的中音,展现了对于15世纪法国社会的痛斥;和声强弱的反复变化,更是展现了吉普赛人的悲剧境遇。
(三)《巴黎圣母院》的风格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的优秀著作,其拥有雨果赋予的独特艺术风格,突出彰显了丑恶并存,黑白与共等特色。小说本身的人物塑造就让人物自身内外和人物之间形成了对比。而意大利歌剧的浪漫主义也秉承了雨果原著的风格特色。在熟悉小说的情况下安排整部音乐剧,通过歌曲旋律展现、人物形象展现和舞蹈动作的演绎展现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人物主旨和时代特色。
三、《巴黎圣母院》与意大利歌剧的完美融合
(一)《巴黎圣母院》创作手法
就创作手法来看,《巴黎圣母院》与意大利歌剧的完美融合还是受到了法国歌剧中明快音乐节奏的影响。在凸显浪漫主义色彩仍然展现了一种剧情的严肃性。在具体进行过程中会通过不断加强、反复吟唱等创作手段突出了整部剧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与此同时,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巴黎圣母院》将意大利歌剧的连贯唱腔和优美旋律注入其中,同时利用咏叹调展现了人物形象,创造了鲜明和明快的生命力。而且,受到《巴黎圣母院》剧情的影响,在创作中也注重了人声唱腔对于人心贪婪、人性以及社会内涵的挖掘,在展现意大利歌剧之美的同时也展现了戏剧自身的魅力。利用音乐和戏剧完美展现了15世纪的法国社会。
(二)《巴黎圣母院》与意大利歌剧的结合
《巴黎圣母院》与意大利歌剧的完美结合是意大利歌剧与法国小说的一次艺术言和,是浪漫主义思潮涌入意大利歌剧之后意大利歌剧进行积极尝试、追求新异的一种状态。在《巴黎圣母院》与意大利歌剧的结合过程中,意大利歌剧将雨果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展现了出来,加入了人性的关注、现实的追求以及艺术表现力的提升等,但是也保持了意大利歌剧原有的严谨态度。另一方面,二者的结合也推动了意大利歌剧的多元发展和良性运作,突破了意大利歌剧一味追求美声的局限,也将《巴黎圣母院》的戏剧张力和旋律特色提升了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雷达.意大利歌剧在欧洲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4(02).
[2]徐龙.从罗西尼到普契尼的意大利歌剧——浪漫主义歌剧到真实主义歌剧的演变[J].艺术研究,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