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舒婷诗歌的正能量及现实意义

2014-04-29王彦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7期
关键词:舒婷正能量现实意义

摘 要:舒婷是朦胧诗派代表诗人,她的诗歌充满了对真善美的挚诚追求,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爱民的情怀,及对爱情友情的热情讴歌,即便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痛苦中仍怀揣胜利的信念,与同时代诗人对比中表现出充沛的正能量,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舒婷;正能量;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王彦,女(1964-),广西灌阳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职业口才与文化礼仪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03

舒婷是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从民间走上诗坛的朦胧诗派代表诗人,经历过文革十年带来的伤痛,可是她的诗作却与同时期或其后的诗人有着很大区别。她的诗歌表现哀而不伤,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包容,是宽恕,是母性,是优雅。这些诗句仿佛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每一颗受伤的心灵,安抚着人们心中的伤痛。舒婷诗歌的主旋律始终贯穿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对光明和真善美的挚诚追求,透露着光明意识,散发着正能量。

“正能量”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英国著名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认为,“正能量”就是一切能够给予人、激发人向上和希望并促使人不断追求,从而使得人的生活获得圆满幸福的动力与感情。而诗歌的正能量无疑是诗人通过诗歌作品传递积极情感和情绪,从而激发阅读者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以实现人们精神生活的健康、愉悦、顺畅、和谐的一种心理能量。对诗歌正能量的关注与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学术探寻与诗学追求,而对从十年动乱年代成长起来的诗人舒婷诗歌正能量的研究,尤其值得尝试。

一、诗歌主题蕴含正能量

在中华经典文学宝库里爱国恤民的篇章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些都为主流价值观所肯定,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而“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道德情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责任意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都鼓舞、激发着人们的正面情感。如果把爱国爱民思想、道德操守、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民族气节综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华民族诗歌的优秀传统,而舒婷诗歌无疑是继承了这种传统的。

(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爱民的情怀

舒婷的诗歌表达了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抒写了自己的生活体验,虽然时代的累累伤痕,投射到她的诗歌中,有表现对生活无奈、忧愁与矛盾的诗篇,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国观念早已深入舒婷等人的血液,对社会的关注、对他人的同情怜惜,使得苦难中成长的这一代人拥有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爱民的情怀。

在《献给我的同代人》中,舒婷勇敢地追求着“新理想”,因为这种追求人的价值,渴求真善美的理想,与祖国、民族、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为了民族、祖国振兴,为了人民的幸福,包含着舒婷在内的一代人甚至不惜牺牲一切,表现了为“大我”的幸福而牺牲“小我”的决心。因而我们看到舒婷诗作并不沉湎于个人的伤痛,而关注的是他人的坎坷,国家民族的命运,从而更加大气优雅,也更打动人心。

舒婷自己也说:“我的诗是积极的。”她用诗抒写了对祖国的真诚苦恋,诗情柔曼忧伤,诗魂透明执着。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诗人娓娓诉说:“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我亲爱的祖国!”而在《会唱歌的莺尾花》中,她唱道:“如果子弹飞来/就先把我打中” 表现出为了祖国繁荣昌盛,为了光辉的理想,犧牲自我的决心,甚至当她这一代不能实现她憧憬的理想时,还希望下一代接班顶上:“我在防洪堤上/留下一个空出来的岗位让所有冲击过我的波涛/也冲击你的身体吧/我不后悔/你不要回避。”(《遗产》) 别林斯基认为:“……不管祖国的情况怎样,我们都不能不爱祖国:不过,这种爱情必须不是因陋就简的自满,却是迫切要求改进的愿望, 总之,对祖国的爱必须同时也是对人类的爱。”(《别林斯基选集》二卷454页)舒婷正是爱之深责之切,才有这“迫切要求改进的愿望”, “对于一个完备而又健康的人说来,祖国的命运总是沉重地压在他的心头。”(《别林斯基选集》二卷454页),她期待民族中兴的爱国之心如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她呼唤人的价值是对人类的爱,她企盼改革中兴是对祖国的爱。在“忧国忧民”的诗情中,“美丽的忧伤”显示出温柔的魅力、明亮的色调。

(二)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痛苦中怀揣胜利的信念

十年浩劫是国家命运的逆转,也使舒婷这一代年轻人经受了心灵的洗礼与考验,原先狂热追求的信仰被撕碎,理想无所依托,迷茫、痛苦、不满和愤怒无处发泄,在新、旧时代交替,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大背景下,他们强烈渴望诉说他们的心声,于是诉诸笔端,用诗歌来倾诉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思考与失落,来排解身处政治阴影还没有完全消逝的年代中的压抑与忧伤。而在这一代年轻人中,悲观绝望者不乏其人,舒婷的可贵之处在于,即便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也从没放弃希望。

舒婷的诗歌既不低顺眼,自我放弃,也不大喊大叫,怨天尤人,而是柔中有刚,痛中存望,她在《致一一》中道出了心声:“我是火,/我举起火的旗子/引来春风/叫醒热烈响应的每一株草/”。

她不是豪气干云的英雄,但更不是逆来顺受的弱者,舒婷优雅地展现着自己的悲伤,忍受着失望又怀着胜利的信念,在《海滨晨曲》中,抒情主人公虽然感到大海的怒吼来势凶猛, “以雷鸣震惊了沉闷的宇宙”但始终坚信“我将在你的涛峰讴歌”,并且展示了“让你的狂涛把我塑成你的性格”的坚韧不屈。而在《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这首诗中,诗人明写灯还亮着,实际上表达的是希望、信念永远不灭的坚强信念。

舒婷在《这也是一切》中吟道: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诗言志,我们从舒婷的诗歌中,不仅看到小女人细腻优雅的绵绵情思,其中不乏怀疑、痛苦、徘徊,更体悟到一个坚强女性的坚韧不拔,洒脱大气,正如她自己所说“这世界上有沉迷的痛苦/还有觉醒的欢欣。”(《这也是一切》),她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沉缅于十年浩劫带来的精神上的沉重负担,心灵伤痛,而要向前看,努力地克服、战胜自己的软弱和疲倦,怀揣胜利的信念。

(三)对爱情友情的热情讴歌

舒婷诗歌最柔婉、温馨、动人的篇章,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歌颂上,显得既温柔,又热烈。如在《我爱你》中,诗人将“我爱你”三个字“用贝壳嵌成一行七彩的题词”,让所有看到它的人都被感动,从而“染上无名的相思”。而《无题》,诗人又将抒情主人公热恋中的矜持、矛盾、敏感等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惟妙惟肖,使人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迷人,在《雨别》中,“我真想拉起你的手,逃向初晴的天空和田野”的想象,表现的是与雨中痛苦别离截然相反的理想境界,体现出诗人对美好理想与爱情的追求。她还大声疾呼:“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神女峰》),为妇女解放、为爱情自由振臂呐喊。在《致橡树》中,她宣示了孜孜以求的是心灵相通,人格相映,生命旅程中分担痛苦,共享欢乐的理想爱情,从而获得女性的广泛共鸣。

总之,她抒写爱情中各种场景,有恋人间重逢的缠绵,离别的思念,等待的煎熬, 约会的甜密等等,表现了人类最真实美好的情感。

与之同时,友情也是她歌颂的主题。“如果你是火,我愿是炭”的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美好情谊。“只要夜里有风/…… /兄弟,我在这儿”(舒婷:《兄弟,我在这儿》),表达了舒婷对互相支持、相互信赖、高度理解的友情的赞美。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友情的温暖,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一样,而舒婷正是细腻地感受到人的这种内心情愫:“人在月光里容易梦游/渴望得到也懂得温柔。”,舒婷用她温馨的友爱之歌抚慰了人们的心灵,仿佛让你沉醉于甜柔的月色。而舒婷之所以能写出如此之多充满爱情友情的感人诗篇,从她的真心告白我们可以感受到:“今天,人民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我愿意尽可能地用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我相信,人和人是能够相互理解的,因为通往心灵的道路可以找到。”

二、与同时代诗人对比中显现正能量

李白和杜甫同为唐代伟大诗人,毛泽东在评价李杜时,曾说,李白诗“奇异脱俗”,而杜诗“哭哭啼啼”不喜欢。凭毛泽东的文学造诣,对李杜诗歌艺术的成就是了然于心的,而之所以褒李白贬杜甫,从两人的诗中可见一斑。杜甫脍炙人口的诗歌《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风格的沉郁顿挫,确让人心绪郁结;而李白诗《赠汪伦》,即使写离别,也爽朗明快,让人心情愉悦。诗风格调不同给读者的感受迥异。因而李白诗正面表现多,杜甫诗负面揭露多,或者说,李诗更让人愉悦、顺畅、和谐,阳光、热情,积极的正能量比较足,杜诗负能量偏多。也许,正是因为他们正能量的比例不同,毛泽东才会扬李而抑杜。

同样,舒婷与同为朦胧派领军人物的北岛相比,如果说舒婷诗是旭日暖阳的话,北岛诗则是当头棒喝,舒婷诗更多表现的是爱,是对真善美的歌颂,北岛更多表现的是恨,是以冷峻深刻的思想,以怀疑否定的态度,对假、丑、恶进行无情揭露。

恨是北岛诗歌的主要基调,他恨的内容之深广,恨的情感之强烈,对文革十年的现实社会秩序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之鲜明,从他的诗《回答》中就可看到,“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经历了那个是非颠倒、真假难辨的社会,诗人对一切充满了不满和敌意,在他笔下“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他的诗歌形象阴冷地令人颤栗,如他的诗歌《恶梦》,“恶梦依旧在阳光下泛滥/……没有人醒来”, 在那冰冷得“又结起薄霜”的环境里,竟“没有人醒来”。甚至在表达爱情的篇章里,都没有花前月下、郎情妾意的美好和甜蜜,诗人描绘的是“即使在约会的小路上/也会有仇人的目光相遇时/降落的冰霜”,(北岛: 《爱情故事》)。诗人充满了绝望和无奈,他在诗歌《一切》中深深叹息: “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

对当时社会的不公正、不合理和不人道充满仇恨,使得北岛诗歌充满冷峻,缺乏暖色,让人压抑、窒息。可生活在同一时代,经历过同样命运的舒婷,却给人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在《春夜》中,舒婷描写的主人公有理想、有担当,对时代遭际善于思索,对民族命运勇于承担,对“友人”则满怀情谊,真挚友善, 《双桅船》一诗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忠贞爱情的歌颂,或者更可看作是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阳光岩下的三角梅》通过对三角梅无私品德的赞美,实际上讴歌了虽经时代磨难,但对国家、民族忠贞不渝的年青一代,特别是《祖国阿,我亲爱的祖国》中, 诗人直抒胸臆,既以拳拳的女儿心,扫描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表达着哀怨的深情,但更在沉迷的痛苦之后,表达出希望的欢欣,为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舒婷柔婉诗情中流露的对光明和希望的渴望,在娓娓倾诉中流淌的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使欣赏者在真善美的诗意境界中惬意地徜徉、浏览,内心自然而然地经受了一次美、善的洗礼,经历了一次审美的崇高享受。这种“善”的主题相对匕首,似乎更能改造世道人心。舒婷诗中充沛的正能量,比起如“匕首”的北岛诗歌,对今天的社会更有意义。

三、当今时代需弘扬正能量

当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进入到关键阶段,需要13亿人民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奋发向上。然而,我国目前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经历着大变局,国内社会深刻变化,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多样性、复杂性不断增强,消极看待一切的社会思维有所抬头,整个社会逐渐表现出失望的心态和一盘散沙的状态。

社会急需要宣扬正能量,澄清模糊认识,从而引导社会情绪、社会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正能量的文学艺术对世道人心的教化作用,就更为珍贵。舒婷及其充满真善美的诗篇,在祖国民族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理应发出更璀璨的光芒,让人们获取更多精神营养,增强团结向上的力量。因而,研究探讨舒婷诗歌的正能量,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需要,更有重要的现實意义。

参考文献:

[1]舒婷.青春诗会[J].诗刊, 1980, (10)

[2]舒婷.青春诗会[J].诗刊, 1980, (10)

[3]丁宗皓.人格的界碑:北岛的位置[J].当代作家评论, 1988 (4)

[4]刘德岗. 撼人的壮美与动人的优美[J]. 前沿, 2009 (9)

猜你喜欢

舒婷正能量现实意义
舒婷《致橡树》(节选)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舒婷的鼓浪屿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诗人舒婷的爱情故事
诗,我喜欢舒婷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