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减少背景下江苏省高职教育发展研究
2014-04-29李建姚洁
李建 姚洁
[摘要]近年来,高考报名人数逐年递减,对全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构成了挑战。江苏省内各高职院校除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外,更应从自身出发,多与行业协会、企业建立联系,增强科研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确立招生的市场意识。
[关键词]生源减少 高职教育 高职联盟 战略定位 产业式订单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李建(1971- ),男,江苏丰县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营销;姚洁(1977- ),女,江苏常州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零售管理。(江苏 南京 21116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生源减少背景下江苏高职教育发展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B-b/2011/03/030)、2013年度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国内高级访问者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EX0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027-02
一、高考人口结构变化的趋势及录取特点分析
第一,高考生源总量逐年下降。2008年全國高考人数达到1050万人的峰值,以后逐年递减。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信息,江苏省高考报名人数在2009年达到最大值,2013年江苏省共450625人报名参加高考,较2012年报考人数减少了2.43万人,减幅约为5.1%。生源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计划生育体制下人口出生率的自然变化。二是由于国内高考竞争压力大,海外大学注册入学制的吸引力增强,申请海外大学的学生逐年增多。这部分数据虽然没有精确的统计,但江苏省的经济实力较强,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需求水准较高,赴国外留学的比例相对较高。三是极少部分考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弃考,导致生源总量下降。
第二,农村高考生源比例逐年增加。全国农村高考生源的比例从2001年的40.3%,增加到2010年的61.9%,年均增长约1.4%。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对计划生育的控制要比农村严格,并且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较难得到高考的机会。
第三,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一方面是高考生源数量减少,另一方面高校招生人数持续增加,导致高考录取率也逐年增长。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披露的信息,2013年江苏省高考录取率达85.8%,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其中,本科录取218210人,占56.5%;专科录取168245人,占43.5%。
第四,名牌大学更青睐城市生源,农村生源的机会减少。大多数城市生源在艺术、体育等方面具有一技之长,而不少农村考生上大学之前可能连钢琴都没摸过,现行体制使得城市生源拥有更多被录取的机会。
二、高考人口结构的变化对高职教育发展构成了较大的挑战
第一,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矛盾突出。生源是任何一所学校发展的基石,但目前生源质量下滑和生源不足的矛盾却持续发酵。2012年江苏省内部分高职院校报到率不高,个别专业甚至难以维系。其他省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个别省份甚至出台保护省内生源不外流的政策。为了扭转这一局面,2013年江苏省实施了三轮注册入学,高职院校的录取情况总体较好。
第二,生源质量导致高职教育的质量出现问题。我国高校是依据分数高低按照一本、二本、三本及高职的顺序来招生的,在录取率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高职进行全面注册入学估计为期不远。但是,与高考录取的学生相比,注册入学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效果甚至整个班级的学风明显较差。生源的质量必然会对高职教育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
三、发展江苏高职教育的战略思考与政策建议
(一)各级政府应更加有力地支持高职院校的发展
1.发展高职教育是发展江苏地方经济的需要。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企业不是没有技术和设备,而是缺少掌握相应技术、能够操作相应设备的人才。政府想要持续健康地发展经济,就必须扶持各行各业,包括高科技、服务业、环保、生产制造业、农(林、牧、渔)业及其深加工等。所有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有足够的优秀员工,近几年江苏企业频频出现用工荒,尤其缺乏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员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高职院校正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支持高职院校就是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2.教育资金应从本科院校适度向高职院校倾斜。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而政府的支持又重点体现在资金和政策两个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导高职院校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多数本科院校目前仍然以研究型教学为主,而且自成立以来各个方面都受到优待。但是,从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看,社会的需求正在向高职学生倾斜,因此政府应以更大的力度扶持高职教育的发展。
3.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高职院校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首先,应完善管理制度,更加民主地选举各级领导。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各级领导的选拔都应遵循民主票选的程序,并以相应的董事会、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等机制来制约。要相信高职院校广大教职员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能力在合理机制下选择出合适的带头人。其次,应摒弃过去的检查和评估体系,构建全新的考评体系。防止管得过多、过死,扰乱现行的教学体系,使学校和教师整天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评估,反而忽略了备课、上课等最重要的环节。
4.全面放开外省务工人员子女在务工地参加高考。江苏省较为发达的经济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务工者,2013年江苏省首次放开了非江苏籍考生在江苏参加高考的限制,共有347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江苏报名参加高考,其中263人被各类学校录取。这显然与来苏务工人员的数量不相称,因此还要继续加大放开力度,为江苏高考生源“开池放水”。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二是补充高考生源,缓解因高考生源减少而造成的部分学校招生困难的情况;三是即使全面放开外来考生报名,由于江苏省教育水准相对较高,并不会对江苏考生造成太大的影响。
(二)建设富有特色的江苏省开放式职业教育体系
1.依托城镇化建设终身职业教育体系。2012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民进城必然遇到一些问题。一方面,生活方式要有所转变,基本素质要有所提升。农民变市民,由过去的农村居住环境变为城镇居住环境,其思想观念、卫生观念、交通意识甚至是日常习俗等都要相应地改变。绝大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因此政府应为即将成为新市民的人群购买一些公共教育产品,提高其素质,从而使其尽快融入城市。另一方面,农民失去土地之后,必须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在城市创业和就业,才能在新环境里获得新生活。高职教育可以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如创业教育、技能训练、法律意识培养等。
2.促进高职院校的整合及联盟化。可以将各整合对象的专业院系分拆到不同的高职院校去,还可以由其他本科院校整体吸收合并,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促进高职院校的整合。除此之外,组建高职教育联盟也是一条思路,联盟通常以强校为核心,也可以没有核心,各校分年度实施理事长负责制。联盟内实施学分互认,学生可以在联盟内通过合理程序进行适当的专业转换,只要学生达到联盟内某校某专业的最低学分或其他要求,就可以获得联盟内该校的专业毕业证书。这样一来,以联盟的名义招生,对学生的吸引力会大大增强。
3.为中西部地区定向培养人才。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通常都有结盟互助的对口省份和城市,目前的大环境是产业结构转型和产业转移。东部地区要淘汰落后产能,由人力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调整,转移出的产能很多就落户到中西部地区,这使得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发挥。江苏省也应紧跟这一形势,可以由政府搭桥,把江苏的教育资源优势变成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翅膀。
4.努力开创中外合作办学新局面。总体而言,与国外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相比,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水平还不是很高。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少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缺乏参加高技术创新的机会,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陈旧。因此,要走出国门,与国外相对应的强校和专业联合。一方面,让自己迅速变得强大,打造国内高职院校中的“麻省理工学院”;另一方面,联合办学的优势对考生的吸引力也会增强,将全国的优质生源吸收到江苏来,解决生源不足和质量方面的矛盾。
(三)高职院校自身应积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1.高职院校应注重特色及差异化定位。定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需要,好的定位能够使学校的形象更清晰,更具亲和力。战略定位应考虑优势的唯一性,不能使他人产生意识上的混淆。一般来说,可以从相应的荣誉定位,可以从专业优势定位,可以从学生生活定位,可以从美丽的校园环境定位,可以从优秀师资定位,可以从校企合作定位,可以从学生的就业创业状况定位等。每个学校都应该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求趋势进行合理定位。
2.创建更自由的产业式订单培养模式。目前高职院校的订单培养模式往往是与熟悉的企业开展,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进入该企业实习和工作。这种订单模式的问题在于,任何企业的新员工在入职前都要经过各种考核和面试,合格之后才能正式录用,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落选,因为他们在学校所学的课程很多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的,最适用于订单企业,一旦不能被录用,再次就业时会面临障碍。另外,学生在订单企业实习的过程中,随着了解的加深,可能越来越不愿意进入该企业,一旦退出选拔,同样会面临尴尬的就业境地。产业式订单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以及行业协会内的主要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学生即便不能在订单企业就业,也可以在行业内流动,由行业组织推荐到其他合适的企业,做到人尽其用。
3.发展研究型高职院校,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国外的高职院校与企业一起参与各类高新科技的研发,既包括软件、硬件,也包括管理技术的创新。国内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相对较弱,但正因为这样,发展空间才更加广阔。对高职院校来说,通过科研能力的提升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条必由之路。高职院校有能力成为企业的研究所和参谋部,为企业提供服务,与企业共同发展,使教师能够战斗在企业应用技术的前沿阵地,为科研发展指明方向,从而催生更多成果。
4.创建多渠道融资的体系。第一,创办企业增收。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创办自己的企业,在拥有先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前提下,为高职院校的发展积累更多的资金,同时解决学生的实习基地。第二,吸纳企业资金。与企业联合办学,共同研发,企业可以在学校开设各种奖学金、助学金等办学支持。第三,筹集捐款。捐款是国外大学筹集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以校友的捐助为多,这就要求高職院校注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感受,让他们有幸福感和归属感。
5.加强宣传策略的调整。江苏省内高职院校的市场意识总体不强,甚至某些以营销、管理见长的院校也同样如此,这跟领导的官本位意识有一定关系。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放弃过于封闭的思维,以开放的心态、市场的心态看待招生,制定招生策略,做好整合营销传播。
[参考文献]
[1]胡章鸿,仇文利.生源减少背景下江苏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8).
[2]仇文利,胡章鸿.基于生源减少的江苏高职教育集团内涵发展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0).
[3]董长云.生源减少背景下高职教育的转型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