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
2014-04-29张红
张红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07-02
颅脑损伤是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脑组织的损伤。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确定:伤后昏迷6小时以上或再次昏迷者为重型颅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病情极其危重,多伴有昏迷、舌后坠、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痰液易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和缺氧,气管切开能够支持呼吸,改善通气和氧合,帮助患者度过急性呼吸道阻塞,减轻脑水肿,降低肺部并发症,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其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如护理不当,不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还会引起患者的原发病加重,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经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术后改善了缺氧和呼吸道阻塞的症状,治疗效果满意。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认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管套管的护理是此类患者的护理重点,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9-65岁,置管时间3-10d,50例中脑挫伤26例,高血压脑出血20例,颅内肿瘤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2例。经治疗后35例痊愈出院,其中有4例发生肺部感染,7例经抢救无效死亡,4例家属放弃治疗。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首先要实施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的变化,保持出入水量的平衡,并勤于观察患者的面色、体位、各管道是否通畅,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及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观察有无皮下气肿、纵膈气肿、气胸、心包气肿、气管黏膜切口的出血、有无切口感染等。
2.1.2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除呼吸道阻塞,及时吸痰 密切观察和记录呼吸情况,发现呼吸困难,应立即检查套管及呼吸道有无梗阻及压迫,及时吸痰清除套管内分泌物,避免咯出的分泌物再度吸入。
2.1.3 吸痰前评估病人痰鸣音位置和性质,决定吸痰管插入深度,吸引器负压调节为成人40.0~53.3kPa左右,小儿小于40kPa。
2.1.4 一次吸痰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超过3分钟。吸痰管左右旋转向上提拉,边吸边退,吸痰前后视病情给予高流量吸氧每分钟3~5升,如上呼吸机的病人吸痰前给纯氧,持续2~3分钟,以预防缺氧和低氧血症。
2.1.5 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1.6 充分吸氧,改善低氧血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缺氧而加重昏迷,给氧时不可将氧导管或鼻塞直接插入内套管中,应用软针头管或氧气罩给氧,氧气湿化瓶内装蒸馏水,且每天更换输氧管及蒸馏水。
2.2 人工气道管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空气通过气管套管而进入下呼吸道,气道的过滤和湿化功能丧失,进入下气道的气体温度降低,造成气道干燥,气道内的分泌物黏附在纤毛上,纤毛运动作用减弱,分泌物不易排出,是导致气道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细菌入侵机率大大上升的关键所在。护理好人工气道,有利于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染。
2.2.1 气管套管的管理:严格的气管套管清洁消毒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环节。(1)外套管的管理:套管系带要打手术结,松紧要适宜,太紧易压迫气管,太松套管易脱落,应以放入一指为宜,并随时调节套管系带的松紧度。对于烦躁的病人,上肢应予适当约束,并加强巡视,防止患者自行拔除套管发生呼吸困难。另外,气管切开后患者体位不易变动过多,必须搬动时,动作要轻柔,并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轴线上转动,预防脱管。(2)内套管的管理:一般采用两套同型的内套管,每6h-8h更换一次,即先使用一套,另一套消毒后备用,两个交替使用。清洗时,带手套,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将内套管顺着气管套管的弯度取出。用棉签棒外包一块小纱布,由内套管一端插入,顺势将小纱布带入,从另一端穿出,去掉棉棒用手拿住小纱布的另一端,在流水下反复拉扯,直至冲净为止。每次清洁后,应对光检查无异物、分泌物附着后再消毒,我院一般采用煮沸消毒法。戴内套管前,应将痰液吸净,戴好后将活门关好,防止脱管。套管外口应用双层纱布覆盖并经常保持湿润无菌。
2.3 气道湿化
因人工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以及套管局部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粘稠,易使分泌物干燥粘结,堵塞管腔。而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湿化的目的是维护呼吸道正常功能,保证分泌物引流通畅。湿化气道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根据病情采用气管内滴药和超声雾化吸入可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预防肺部感染。从气管套管口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次30分钟,每6h~8h一次。血氧饱和度低需持续吸氧的患者,在给氧的同时,注意雾化器喷嘴距气管套管口6cm~10cm,以免过于接近时只有雾气进入而造成窒息[1]。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及空气温湿度稳定,室内温度以20~22℃左右为宜,湿度在60%~70%以上,以保持气道湿化,避免气管干燥,纤毛运动障碍,痰痂形成,阻塞气道[2]。若温室过高,湿度过低痰液干结不易咳出时,可使用加湿器或将水加热成水蒸气来湿化空气,湿化水每日不少于250ml,地面采用拖地、晒水等方式。湿化液用0.145%的盐水内加敏感抗生素、糜蛋白酶等,吸入后在气道内再浓缩,使之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无刺激作用;或者使用蒸馏水,用于分泌物稠厚、量多、需积极排痰者。湿化量应根据痰的性质决定,如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表明湿化满意;如痰液过于稀薄,咳嗽频繁,且需经常吸痰,提示湿化过度;分泌物呈厚块粘液或结痂,则为湿化不够。持续滴入湿化:以微调输液器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4~6滴/min,24h≥200ml[3]。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多伴呈昏迷状态,无自主运动及意识。虽然气管切开仅为小手术,但患者往往易发生突然意外,而且病情危重,使患者家属难以接受,因此,需要耐心的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之能够正确的了解病情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并了解气管切开对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的重要性,以便能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患者行气管切开后,由于气管与外界直接相通,空气不再经鼻咽部而直接进入肺部,故空气的消毒佷重要。掌握吸痰的时机、方法和技巧,加强气道湿化及叩背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避免外界病原微生物直接进入肺内,从而控制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桂林,陈丽琴,庄彦.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 坛,2010,14:8-10
[2] 张 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管理的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 志,2007,6(10):195-196.
[3] 郝振宇.昏迷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11):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