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4-04-29杨燕燕赵兴娥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肠道病毒口病体温

杨燕燕 赵兴娥

【摘要】 目的 总结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0例HFMD患儿除实施常规护理外,重点在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 及时发现HFMD并发症的先兆征象并给予及时处理,病情未加重,3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护士掌握HFMD发生发展的规律,加强常见并发症及危重先兆征象的观察、预防与护理,及时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手足口疾病;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97-0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及肠病毒7l引起[1],近年来在全国及世界多个地区暴发疫情。一般患者症状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但EV71型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嗜神经性,合并神经系统损伤并不少见,而且少数患儿合并神经系统损伤发展迅速,预后极差,因此早期发现重症病例,争取早期干预极为重要[2]。2008年4月一2009年8月,我们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0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09年4月,我院共收治3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18例,女12例,男:女=1.5:1;年龄3个月-10岁。其中2岁以下14例,占46.7%;3-5岁12例,占40%;5岁以上4例,占13.3%。住院时间5-l0天,平均7天。

1.2 临床表现

1.2.1 发热 30例患儿中16例有发热。体温<38℃者9例,38-39℃者5例,>39℃者2例。发热持续时间1-5天,平均为3天,热型不定。

1.2.2 口腔病变 其中18例患儿颊、腭、齿龈及舌部有疼痛性小水疱及溃疡,有不同程度流涎和口腔疼痛。

2 护理体会

2.1 消毒隔离 本病的传染源为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主要经粪、口途径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3]。患儿一经确诊,立即隔离,把患儿安排在一室集中治疗护理,2-3人为宜。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每天通风2次,并用紫外线照射1-2h。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后都应用流动水洗手,必要时用2%过氧乙酸液浸泡双手3-5min。必须做到一人一条止血带,一把剃毛刀,一支体温计,用后消毒;为避免交叉感染,尽量减少陪护及外来人员。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用10%漂白粉乳液搅匀后加盖作用2h在倒入厕所中,便器以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30min,然后用清洗剂洗干净再浸泡于500mg/L有效氯消毒液中30min,取出冲洗干净备用。对患儿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定期消毒。

2.2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每晚给患儿洗澡,在皮疹处用柔软的毛巾蘸去水分,不可用力擦洗,以防止皮疹处的皮肤破损,更换柔软的棉质内衣。洗澡时不用化学洗涤用品,用温水即可,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加重皮肤损伤。勤剪指甲,防止患儿用手抓或入夜无意识搔抓,必要时可给患儿戴棉织手套。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保持臀部清洁干燥,肛门周围的皮疹在清洗干净后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2.3 口腔护理与饮食调理 注意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年龄小的患儿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以预防感染,较大患儿可用西瓜霜或抗病毒含片。对于口腔糜烂部位,可用维生素B2粉剂或鱼肝油涂抹或口服。为避免患儿疼痛,应給以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高营养的饮食,同时避免辛辣、粗糙、刺激性食物,进食后使用温开水或0.9%氯化钠溶液清洗口腔。对因口腔溃疡疼痛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的患儿给予静脉补液,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2.4 发热护理 对发热的患儿,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的变化,识别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和体征。T<38.5℃,给予温水擦洗,减少衣被等物理降温方法,嘱多饮开水,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T≥38.5℃,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持续高热者可为重症者表现,遵医嘱给予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应用,同时应用冰帽头部降温等,争取在短时间内把体温降至正常。16例患儿体温降至正常的平均时间为3天。

2.5 预防并发症 肠道病毒CoxA16所致的手足口病,一般预后较好,很少合并其他脏器及神经系统的损害;而E71型所致的手足口病除皮肤粘膜疹外,还可合并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炎、脑炎、小儿麻痹症、心肌炎、心包炎、流行性腹泻等。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胸闷、气急、脉搏异常等表现,并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医生做腰穿、心电图、X线检查等,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3 讨 论

HFMD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好发于夏季,在5岁以下婴幼儿之间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主要流行区域为人群集中的场所,如托幼机构、小学等。此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科萨奇病毒A16(CAl6)及肠道埃可病毒71型(EV71)。本病感染性强,全年均可发生,多见于3-l0月,而以4-7月为流行高峰。在流行期间,家长应少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教育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玩具、餐具、衣物要定期消毒。注意孩子营养,避免过度疲劳,致抵抗力下降。患儿有高热、头痛、哭闹不安时,应及时就诊。在治疗上,做好消毒隔离,进行有效的口腔、皮肤、心理等护理,加强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早期干预,可有效防止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除对该病预防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外,关键是对发生的疫情及时发现,及时隔离,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大流行。

参考文献

[1] 杨智宏.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1.

[2] 都鹏飞.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类型及高危因素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8,26(7):391-392.

[3] 蒋洁.手足口病49例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02):26.

猜你喜欢

肠道病毒口病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孩子“口腔溃疡”警惕手足口病惹祸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EV71-CA16肠道病毒荧光定量RT-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