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效果观察
2014-04-29刘静孙艳玲李晓雪
刘静 孙艳玲 李晓雪
【摘 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分别选取98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将观察组98例患者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则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内皮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管扩张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同期常规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会出现明显下降,试验证明阿托伐他汀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上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高血压合并高血脂;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516-01
内皮收缩、舒张及内分泌是内皮的三大主要功能,其功能的实现依赖的就是自身释放的收缩和舒张因子。而高血压和高血脂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两大主要危险因素,兩者之间相互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患者的靶器官。相关研究[1]表明,最早发生损伤的就是内皮功能损害,而持续的高血压和高血脂会降低动脉的弹性,从而造成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本篇文章将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加以介绍,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患有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患者98例,其诊断标准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关于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标准,高血脂症诊断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为依据。所选患者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范围在35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41.2±3.6)岁。按照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治疗,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同时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1.2治疗方法
对常规组和治疗组两个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前均给予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低脂低盐饮食,控制体重。常规组给予服用常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其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及钙通道阻滞剂等,并在治疗前7天停止调脂药物的服用。治疗组则在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日1次,每次剂量为20mg,连续使用60天。所有疗效的判定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各项内皮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常规组和治疗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常规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IMT、FMD、NMD等数值基本相同,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结束后,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上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长规组变化则并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和高血脂是人类常见的慢性疾病,同时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二者相互作用,会加重患者靶器官的损害。因此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进行干预可减低由高血压和高血脂造成的对靶器官的损害。
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竞争性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的代谢途径,从而降低胆固醇的合成,增加刺激细胞膜表面受体的数量和活性,有效的清除了血清内的胆固醇,使胆固醇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他汀类药物还可以抑制血管炎症,改善内皮功能,促进动脉弹性,能够有效的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3]。
参考文献:
[1]张志杰,张志瑛,吴京兰,谢培益,王执兵. 辛伐他汀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08:29-30.
[2]谭燕萍. 阿托伐他汀在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05:137-138.
[3]戢妍丽. 阿托伐他汀在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中的作用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2,22:6018-6019+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