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2014-04-29李敬孟亮李娜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预防

李敬 孟亮 李娜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体重、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精神因素,然后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预防保健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高血压病;危险因素;预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41-01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要使高血压的患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就应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探究预防和保健措施,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病的早期预防和自我保健能力。现就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观8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1 高血压病的病因形成及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病因一般有如下几种:治疗不当、药物治疗不能耐受,以及继发性的高血压,精神心理因素、大量吸烟酗酒、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药物相互作用等都可引起高血压病。本卫生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观察8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因中,治疗不当占30%,药物不能耐受占11%,继发性高血压占30%-40%,精神心理因素占10%-20%,大量吸烟、酗酒占3%-5%,同时服用影响降压效果药物的占3%。本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中约3%可明确诊断:

1.1 肾实质性高血压 这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肿瘤即肾素分泌瘤,使血压异常顽固不易控制。

1.2 肾血管性高血压 1/3呈难治性高血压,对80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观察,肾动脉狭窄发生率约20%,老年患者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青年患者主要由多发性大动脉炎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但青壯年肾动脉粥样斑块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并不罕见。

1.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 达30%以上。

1.4 嗜铬细胞瘤 是由于嗜铬细胞肿瘤或增生并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所引起的血压升高的一种疾病,病变大部分位于肾上腺髓质,少部分病变位于肾上腺以外的其他交感神经组织。

1.5 其他 肾上腺皮质腺瘤、垂体微腺瘤、主动脉缩窄、精神心理因素等,统计本组高血压患者,抑郁、焦虑尤其是惊恐发作导致高血压的约10%-20%。老年高血压合并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大量吸烟、酗酒也常是血压难以控制的原因。

2 高血压病的基层预防办法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以平均每年350万人的速度递增长,高血压病因致残、致死率高,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开展高血压病的预防工作十分必要和重要。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应包括全体人群的预防及个体目标预防,而且两者应互补,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普及高血压知识,以院为基础,进行全体人群的预防干预,对于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要认真做好查管、治等工作,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2.1 一级预防 即病因预防,高血压病病因不明,但与诸多危险因素相关。通过预防和干预危险因素,可降低社会群体危险度。病因预防重在干预不良行为和健康教育,树立健康意识,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据报道,健康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病发病率下降55%,而病因预防费用仅为治疗费用的1/10。目前病因预防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开展以基层为主的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具体措施:

2.1.1 加强健康教育 每个人都要有预防保健常识,能够自我保健。

2.1.2 从儿童开始 目前发现高血压病的病因起源于儿童期,故应从儿童时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和适量运动;同时戒烟、限酒,做到心理平衡。

2.1.3 保持正常体重指数 我国成人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可防止15%-17%的危险因素聚集,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合理调整饮食、减少含钠盐的摄取,每日<6g,同时多食含钾钙的食物,每人每日增加2g盐,则收缩压均值可升高2mmHg,舒张压均值可升高1.2mmHg。

2.1.4 进行适当的有氧体育锻炼 多散步、骑自行车和游泳,运动强度指标为运动时最大心率+年龄=170或180。

2.1.5 降低脂肪的摄入 特别是小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2.1.6 戒烟戒酒 酒精摄入量为男性<30ml,女性<15ml。

2.1.7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据报道,焦虑或愤怒情绪及发怒后抑制情绪的发泄,可显著增加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2.2 二级预防 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防治高血压可使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减少50%,故应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存在三高(患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的不正常现象。为改变这种局面,以基层为主,发展全科医学模式,使基层医生等能及时更新知识,转变单纯依赖药物的观念,培养其防治高血压的责任心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技能:

2.2.1 对35岁以上和脑力劳动者有高血压家族史,高血脂、高血糖、高粘血症的患者,首诊医生必须测量其血压并记录,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定期监测血压。

2.2.2 定期培训基层医师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进展和动态。

2.2.3 固定责任医生,建立高血压门诊,实行档案制,预防、随访跟踪服务,早期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每周测血压2次,治疗稳定后每周测血压1次,以后每个月测血压至少1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持续性服务,这种在基层中相对固定的责任医生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医患关系,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可提高高血压病的控制率。

2.2.4 发挥政府职能,实施分级管理,政府重视与否,直接影响基层高血压防治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袁堂玉,李大告,刘海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21).

[2] 甄东户,成建国,王静玉,高莉,汤旭磊,赵楠,刘慧慧.兰州市4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2(04).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预防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