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下对《机械基础》课程内容的探讨
2014-04-29裴伟娜
裴伟娜
摘要:笔者在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对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有些想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在克服国家教材不足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补充和删除以弥补其与地方教育和学校办学条件的脱节,较好满足了教学的实际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基础课程内容调整补充删除
由“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和“全国职业培训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组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发行的中职教材《机械基础》(2011)是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根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大纲编写的,经过使用可以较好地适应中职学校学生的基本需求,教材本身自成体系又与其他科目相互补充,能较好地将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有机结合,是一本好教材。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在内容含量、内容编排和教材难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本学校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对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增加、补充和删除,以较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修改教材的出发点及依据
修改教材基于以下两点:一是要弥补国家教材的不足为出发点。理由是国家教材考虑的是大多数的学生、大多数地方的共性,往往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而这个高度的统一性又容易忽视各个地方、各所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此修改教材是弥补国家教材的不足。二是以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修改教材是以学校的学生为主体,优化课程结构,结合学校软硬件设施和教学实际,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对《机械基础》课程内容的调整从考虑地区学生的实际就业、学校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原有教材的处理、多课程间的联系、岗位需求等几个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修改教材的具体做法
(一)编排部分章节的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的个别章节的编排顺序不合理,不利于学生的接受,所以对原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例如:在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上,原教材将大多数机构的特点放在章的开头,而在每章开始的时候学生对这一机构的了解很少,所以对机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就只能用先死记硬背,教学效果不好。在实际教学中,将机构的特点安排在章的结尾,作为总结的形式出现,这样既方便学生的理解,又为复习、总结本章内容的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生接受快了。
(二)补充部分内容
1教材中运动副的知识太少,其内容一概而过,学生理解不了也记不住,应该增加运动副的知识并放在平面连杆机构的前一章,用平面连杆机构来例证运动副的定义和类型。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理解;
2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很多机构没有见过,没有形成感性认识,只有结构原理图太抽象,学生理解不了。所以在教材内容中应增加大量实物图、生产图、相关实例的补充,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3每一章机构讲解前的引言部分,用一些生活或生产实例做引言,引出所要讲解的机构,先有感性认识,再讲后续知识,学生会更有兴趣,加深了后续知识的理解。
4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最小齿数是17(正常齿)没有提到,同时学生在学习到标准直齿内齿轮时并没有看到最小齿数的说明,很容易理解为内齿轮的最小齿数也是17。实际上由于内齿轮的齿顶圆直径应大于基圆所以标准直齿内齿轮的最小齿数应为42;
5在定轴轮系中书上的例题数量很少,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在使用中应针对本专业的特点添加相关丰富学生的视野。
(三)增加部分内容
1增加中国机械发展的历史,提高学生兴趣及扩展学生知识,使得学生对中国机械的发展历程有适当的了解;
2增加自由度的相关知识,与运动副一起讲解,可以加深理解,同时自由度能加深理解机器中主动件的个数问题;否则,学完《机械基础》后,机器中应有几个主动件,应该怎样确定都没弄明白,达不到教学目的。
3在平面连杆機构章节前,增加机构运动简图和零件的图形符号知识,使学生在后续章节中既能看懂机构的运动简图,也能认识零件的图形符号,而在该教材中无此内容;
4增加金属力学性能,使学生加深后续内容的理解,如齿轮的失效形式内容中,齿面塑性变形和疲劳折断等内容,没学力学性能不能理解;
5在轮系章中,应增加齿轮副回转方向判别内容,这样学生在轮系传动比计算及方向判断内容才会感到得心应手。否则,突然出现轮系的运动简图,会感到陌生,不知从何下手。
(四)删除部分内容
1在学校机电专业学生就业调查中大部分毕业生在生产行业企业中做操作工,对理论知识的“深度”要求不高,但对知识的“广度”要求较高。因此,关于各章节设计的内容,如“V带的设计步骤和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等讲的比较简单,学完后根本不能对相关内容进行设计。而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基本与设计无关,所以应将删除;
2V带的选用和V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此内容经验实践性强,学习起来即抽象也记不住,学生工作时通过积累经验掌握此内容会更好。
3普通螺纹标记,其涉及公差与配合知识,学生还没有学习此门课程,突然在此节中提到(公差带),不好讲,学生也理解不了。
4液压传动在后续课程中专门开设,只需在绪论中作为先进的传动方式简单提到即可。
三、小结
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依据自身的知识水平、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所领悟总结出的感触和建议,希望对《机械基础》教材的建设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线索。同时创建“校本教材”是本学校现实的迫切需要,笔者也希望创建一本适合本学校实践情况的《机械基础》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孙成才《机械基础》校本教材建设中对原教材的处理[J]新课程研究,200911(168)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谭敬辉机械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