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溶血样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作用及优化措施

2014-04-29卫俊霞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生化检验优化措施新生儿

卫俊霞

【摘 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样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探讨优化措施,减少溶血样本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收集的52份样本进行分析,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份。观察组按标准操作规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做好一系列预防工作,对照组只采用一般采血方法。对两组样本进行溶血前和溶血后ALT、AST、TBIL、TP、ALB、CKMB、HBDH7项生化项目的检验。结果:经过调查发现,溶血后样本ALT、AST、TBIL、TP、CKMB、HBDH检验结果与溶血前有显著差别,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ALB影响较小,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溶血样本对于ALT、AST、TBIL、TP、CKMB、HBDH影响较大,从而影响临床医生对患儿的正确诊治。因此,在新生儿采血的过程中要注意规范操作,降低溶血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样本;生化检验;影响;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445-02

临床生化检验中,有着非常多的影响因素,其中溶血是常见的主要因素之一。溶血过程中,除了常见的血红细胞受到破坏之外,还包括了血小板、白细胞等血细胞受到破坏[1]。由于血细胞受到破坏,其释放的细胞成分对临床的生化指标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如果不能在采血的过程保证质量,则会容易导致样品检测不准确,从而影响血液的检验和疾病的诊治。新生儿的采血过程比较复杂和困难,从而容易導致样本出现溶血的情况。如何能够有效提高采血的质量。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集的52份样本进行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52例患者中,男28例,女24例,婴儿出生的时间为2-30d,平均出生时间为(12.3±2.4)d;52份样本均进行溶血前与溶血后生化项目的检测(未溶血样本进行人为溶血后重测,溶血样本重新采集合格样本后重测)。

1.2方法

对两组样本分开放置,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采血,观察组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采血。下文详细介绍:

1.2.1注意采血的方位

新生儿的采血部位选择头皮静脉,新生儿头皮血液供应较为丰富,静脉分支较多,并形成互相沟通、交错的情况。此外,由于婴儿的皮肤比较薄弱,因此穿刺比较容易。在采血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选择额头正中间的静脉,穿刺成功之后,抬高婴儿双脚,高于头部,从而加快婴儿血液循环,有利于血液的采用。在新生儿头部采血不理想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考虑脚踝静脉采血。在采血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对新生儿足部进行热敷,促进新生儿血液循环,在穿刺成功后,护理人员协助抬高新生儿背部,促进血液流动。

1.2.2注意血管的定位

当护理人员未能做好血管定位,或定位不准的情况下,应该及时换血管重新抽取血液,避免溶血现象出现。尽量一次性做好血管定位工作,避免增加新生儿的痛苦。

1.2.3穿刺成功的主要事项

在穿刺成功后,轻轻翻转针柄,针尖面向下能够有效减少血液流动阻力。迎着血流方向采血,容易得到所需血量,并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在采血成功之后,护理人员要将血液沿着试管壁缓慢注射,并轻轻摇晃,让血液和抗凝剂互相混匀,送往实验室,避免剧烈震荡。

1.2.4测定项目

对所有样本进行ALT、AST、TBIL、TP、ALB、CKMB、HBDH的检测。测量仪器为Beckman Coulter Unicel DxC 80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仪器具有高灵敏性和准确性。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溶血率对比

经过抽血检验之后,两组血液溶血率对比如表一所显示。

2.2溶血前与溶血后样本生化项目的检验结果对比

经过抽血检验和对比之后,溶血前与溶血后生化项目的检测结果之间的比较,详细如表二所显示:

根据上述研究显示,溶血前与溶血后AL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TBIL、TP、CKMB、HBDH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对生化项目的检验结果影响很大。

3 结果

在本次检验研究当中发现,对照组产生溶血的几率为84.62%,远高于观察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溶血对ALT、AST、TBIL、TP、CKMB、HBDH生化检验结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本次结果显示,保证采血样本的质量是保证检验结果的重要基础,临床护理人员必须要做好血液抽取的工作。事实证明,溶血样本对于检验结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做好采血工作,在采血过程中极大限度减少样本溶血的几率,从而才能为实验室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样本。下面对溶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采血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3.1溶血产生的原因

抽血所产生的溶血是体外溶血,它主要是由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方面引起的,其中物理和化学因素都是可以通过加强质量管理避免的,这就需要从采血的方法上克服溶血的干扰。下文对预防溶血的具体措施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3.2预防溶血的主要措施

预防溶血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掌握正确的血液采集方法。在临床血液采取过程中,护理人员并不懂得区分婴儿和成人的血液抽取方法,统一在肘部正中抽取血液,这样的做法并不正确。对于新生儿,应该在头部静脉中抽血。

第二,在抽血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一些护理人员在抽血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耐心,没有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导致新生儿血液抽取量不足、血液抽取困难等情况,加大了新生儿的痛苦。

第三,做好样本保存工作。在抽血之后,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样本的保护工作,将样本送到检验科保存并检验。在血液运输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过度震荡而导致溶血。

第四,做好设备的准备工作。抽血使用的设备应该是一次性设备、一次性试管。设备必须要从正规的渠道选购,杜绝不法产品流入医院,从而有效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只有按照规程进行抽血工作,才能有效降低溶血率[2],提高检验的质量,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按照规程进行采血工作,溶血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溶血后样本ALT、AST、TBIL、TP、CKMB、HBDH检验结果与溶血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必须要在抽血过程中按照规程操作,树立护士的责任心,提高血液生化检验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丁红霞.新生儿溶血样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新生儿采血技术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03)267

[2] 刁殿琰.溶血样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外医疗2009.03(23)146

猜你喜欢

生化检验优化措施新生儿
给新生儿洗澡有讲究
导致新生儿死伤的原因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
如何提高和优化会计人员素质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输油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