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2014-04-29宋妤武玉玺
宋妤 武玉玺
【摘要】 目的 观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揭示其对卒中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全自动血凝仪检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82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48例在发病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130例同时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 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比较,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早期预测进展性卒中指标。
【关键词】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D二聚体;动态变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01-02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是指脑梗死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继续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进展的时间长短不一,从数小时到十余天不等[1]。临床一旦发生PIS,尽管给予及时治疗,仍不能阻止病情进展,属于难治性脑卒中。寻找PIS的预测因子,早期发现PIS并进行积极干预,可改善愈后,减轻残疾。本研究通过动态检测PIS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并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比较,探讨其对PIS的早期预测价值及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2]。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标准[1]:入院后至7d内患者病情仍进行性或阶梯式加重,瘫痪肢体肌力较入院时下降2级或2级以上,或Scandinavian卒中量表(SSS)评分语言障碍下降≥3分或意识评分或运动评分降低≥2分,复查头部CT排除梗死后出血,发生其他新的梗死灶或因严重的感染、发热、心功能不全所致的病情进展。所有患者入院前未服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心源性脑栓塞患者;③伴有其他影响DD和Fib水平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等)的患者;④入院时合并急慢性感染、风湿及免疫系统疾病或肿瘤、外伤等。根据以上标准,选择本溪市铁路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130名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发病24小时内入院,均为首次发病,其中进展性卒中48例,完全性卒中82例,两组的临床用药、年龄、性别构成比和既往病史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健康对照组 同时期健康体检者130人为对照组。年龄、性别构成比和既往病史等与病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1.3 研究方法与观察指标 标本检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当天和入院第3天、第7天、第14天抽肘静脉血1.8ml,注入含有0.109mol/L枸橼酸钠0.2ml的密封硅化玻璃试管内,抽血后2小时内进行检测。本院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正常值为<0.2mg/L。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进行独立的两组二分类资料的卡方检验;多个样本均数两独立样本的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浆DD比较,见表1。
3 讨 论
资料证明,国内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大约为缺血性卒中的20%-40%,国外统计大约为9.8%-43%[3]。进展性卒中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与脉压差小、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有关[4]。由于患者常常是在住院治疗期间病情加重,易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满,甚至发生医患纠纷。通过监测相关预测因子,早期发现进展性卒中,从而及早介入积极的治疗,对改善患者愈后和规避临床风险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DD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血浆DD增高表明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双重激活,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敏感和特异的指标。
本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DD含量在发病24小时内即有明顯升高,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均匀统计学意义,且PIS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非PIS患者。非IS患者血浆DD水平于入院第3日即接近正常水平,而PIS患者血浆DD水平则持续升高,至第7日达高峰,第14日基本恢复正常。此结果证实血浆DD水平是反映体内发生凝血和纤溶功能失衡严重程度的特异性指标,同时它也可为缺血性脑卒中病情、疗效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这提醒我们在临床中,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持续明显升高时,应严密关注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从而避免卒中进展,减少残疾发生,改善临床预后。
参考文献
[1] Ddvalos A,Toni D,Iweins F,et a1.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potential predictor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the 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I[J].Stroke,1999,30(12):263l-2636.
[2] 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2-3800.
[3] Audeburt HJ,Pellkofer TS,Wimmer ML,et al.Progression in lacunars stroke is related to elevated acute phase parameters [J].Eur Neurol,2004,51(3):125-131.
[4] 贾志斌,李卫军,李靖.进展性卒中的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