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多元培训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4-04-29邹丽丹
邹丽丹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由过去的“教书匠”转变为“专业强、素质高、能创新兼具奉献精神与合作能力的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仅限于“授业、解惑”的工匠,而应成为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与引导者。针对教师队伍年轻有余、经验不足、可塑性较强的实际,我校把师资培训作为提升教师品质的首要选择。总结我校五年来的教师培训,主要有全面铺开与专题深化相结合、全员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几个特点。
一、全面铺开与专题深化相结合
造就一支尽心尽责、为人师表、以身示教、刻苦钻研、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关键。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既需要教师自身的修炼,更需要环境的润育。为适应学校的高速运作与高规格发展,每学年学校都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全面铺开式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利用假期和周末时间,采取自学、集中辅导、讲座等方式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至今,姚北实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系列讲座已举办六十余次,培训内容涉及师德提升、课程改革、学科教学、班级建设等各个方面。
在2008年暑假,学校刚刚建成还没开学,当其他学校的教师还在家中休息时,我校就组织全体教师到浙江教育学院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业培训。尽管天气炎热,但没有人请假,没有人抱怨。在三天的时间里,教师们聆听了来自省内的权威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扎实的理论培训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了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学校一直努力搭建高层次培训平台,引领教师在师德和专业上不断提升。学校邀请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来校指导。教师们不仅有幸聆听了魏书生老师的师德报告,而且有机会与著名教育专家面对面交流。短短五年间,浙江省教研室、宁波市教研室曾先后派出小学、初中各学科教研员来到学校指导教学,省教研室主任刘宝剑更是亲临学校,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他们的悉心指导,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厚积是为了薄发,宽度的延伸为深度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近两年,我们的培训方向慢慢发生了变化。有了一定宽度的拓展,我们的培训向更高更深的方向发展,即重在聚焦内容的专题化,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如2010年我们着重开展了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培训,为我校全面实施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专业化、系统化的指导。2012年暑期,我们将培训主题定格在高效课堂,这既是对前一阶段轻负高质教育的总结,又是为下一阶段进一步减负增效寻找突破口。相信,通过这样的专题培训,我们的教师队伍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将越走越远、越飞越高。
二、全员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
我校既注重全员参与的基础性培训,又积极开展“因材施教”的分层培训。一方面以全员培训来提升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学能力,即通过骨干教师带徒、专家听课评课、参加各类比赛、组织学习考察等活动,点燃年轻人心中的那团火,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另一方面学校也认识到了学科差异、学生差异、教师差异,开展了区分度较强的分层培训: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我们就分年级开展高效课堂的培训;文科与理科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我们就针对理科更好操作的原则,率先在数学学科尝试导学稿;各学科性质不同,就组织各学科的教师进行不同层面的专项培训。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德育队伍中的主力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提高学校德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办学五年间,学校积极开展班主任专业培训,为班主任茁壮成长创设有利条件。2010年,学校组织班主任远赴虎踞龙盘的“绿色古都、文化之城”的南京,参加东南大学“现代与经典”全国中小学班主任研讨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班主任一起观摩研讨。为期两天的活动,让教师们从自己内心深处反思自己的教育历程,从精神和业务上得到了一次洗礼和提升。自2010年开始,学校为让班主任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积极搭建平台,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开展专题讨论和交流,并创立班级文化建设QQ群,使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校还通过班主任工作例会、德育论坛等途径,使班主任学会思考,善于交流,激发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快了班主任队伍的成长,多位教师撰写的德育论文在市级、省级评比活动中获奖,或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
三、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一开始的引领至关重要。常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创新、改革就是一句空话。为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以高起点、高目标改变了教师的理念、思维和习惯。
学校与多所名校和省、市级科研机构建立协作关系,用“请进来”的方式,借“才”育人,培养教育科研型教师。学校邀请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周荫昌,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上海市劳动模范、特级校长张人利,上海教育科学院杨四耕、李伟涛,国家督学、浙江外国语学院院长鲁林岳,浙江省师干训中心李更生、吴卫东,浙江衢州第二中学原校长徐建平,江苏常州北郊中学校长陈小平等来校讲学。他们以高尚的师德、宽广的教育情怀、精深的学术造诣、先进的教育理念照亮了我校教师的心灵,为我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念保障。
与此同时,学校也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学习。教师轮流参加培训活动,先后到北京、河南、山东、辽宁、江苏、上海等地考察学习,取百家之所长,补自身之所短。学校规定:凡是外出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回校后要向本教研组或本校的教师展示学习心得、交流学习体会。我们希望教师能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想,加上自己的行动,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再向前走一步,在教育教学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我校积极推进的高效课堂建设,正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一个典型例子。学校于2011年、2012年暑期组织教师赴北京参加高效课堂培训班学习,并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名校的做法,进行了建构高效课堂学习模式的探索。同时,邀请全国高效课堂交流协作网教授于新北及其专家团队来校指导,确定了实践操作计划。模式的建构分基本成型、出模验收、亮剑反馈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小组合作”和“学友互助”学习方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分为“学友两人小组”和“四人合作小组”两种形式。“学友两人小组”组员学科互助,文理搭配;“四人合作小组”分A、B、C、D四个层次,课内课外抱团合作,努力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近两年的实践显示,这一模式的效果比较理想:能够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而且他们不仅追求个人成绩的优秀,更追求小组团队的优秀。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学生养成了高尚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而这正是学校的办学理念的体现。
高层次的培训换来的是学校教师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学校的从无到有,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合作、业绩卓著、能教学能研究的骨干教师队伍逐渐形成。在每年余姚市的教师论文评比、各类比赛中,我校教师的获奖面和获奖率都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