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型新授课的教学设计:数列
2014-04-29宝丽
宝丽
摘 要: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概念型新授课的讲解和理解都是比较难处理和把握的一块内容. 本篇教学设计结合具体的课题:数列,从具体实例出发,观察、归纳总结概念,从概念中所体现的数列的特点出发,过渡到数列的分类、数列的记法、数列的通项等相关概念,做到灵活且有连续性地讲解概念,让学生共同经历概念的生成过程.
关键词:概念;归纳;函数
教材分析
数列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处于一个知识汇合点的地位,很多知识都与数列有着密切联系. 在本章中,学生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数列模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关注学生对数列模型的本质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属于概念型新授课. 如果在设计时,只停留在概念的讲授,习题的直接,盲目的对解法步骤机械的总结,势必是低效的. 数学不仅应教会学生一些重要的定理和公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教会他们数学的思维方法,即数学目标的重点不在具体的数学知识上,而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上,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探索知识的过程能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数学思想和创造能力. 整节课将函数的思想作为一根红线来统领全课的教学,突出了用函数的思想研究数列,利用和函数的类比,使得概念的引出合情合理,不觉得有牵强附会,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相对于结果,过程更能反映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学生成长的历程. 因此,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这是一节概念课,主要突出、注意概念出现的过程,由大量的数列模型,归纳总结概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有关概念,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通项公式;
2. 过程与方法:给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等过程,进行反思、交流,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索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问题讨论并获得解决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的思维品质,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方法
情境·提炼·引导·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课前预习资料
天文学小故事
——小小数字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