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宗教意识观看贞德

2014-04-29陈柳倩陈婧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0期
关键词:萧伯纳

陈柳倩 陈婧

摘 要:《圣女贞德》是萧伯纳的最佳历史剧,贞德,这个17岁的少女在两个月内迅速组建军队,在英法战争中为法国胜利奠定了基础,成为了民族英雄。但是随后,便受到了教会的审判,被判为是受到了上帝的蛊惑,成为了妖女,违背了社会规则,是不被社会接受的。在面对宗教的审判面前,贞德不屈不挠,最终被施以火刑。贞德的故事在后世流传,不论是身世之谜还是他的英雄事迹还是贞德的死因都成为后世的创作话题,为后世的艺术领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萧伯纳;贞德;神的旨意;宗教迫害

作者简介:

陈柳倩,女,河北沧州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

陈婧,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01

第一章 背景

乔治·萧伯纳,爱尔兰戏剧家。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进入20世纪之后,萧伯纳的创作进入高峰,其中《圣女贞德》获得空前的成功。贞德是萧伯纳的历史剧中一个较为著名的人物,她的事迹在历史上广为流传,成了艺术及文学领域创作的一个母题。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被英军侵略,占据了许多领土,整个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贞德,自称是上帝的使者来到了法国军队中。17岁的少女在两个月内迅速组建军队,带领军队征战,并为法国在奥尔良战争中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当时教会思想盛行的情况下,人们对贞德的身份提出了质疑,有人认为她是奇女子,有人认为她是巫女,褒贬不一,贞德的真实身份也变得神秘而有难以揣测,但是贞德的女性英雄主义,及她对后世的影响都是不可磨灭的。

第二章 从宗教意识分析贞德

20世纪一来临,西方许多有影响的大作家就对社会和前途,表现出悲观主义情绪和具有宗教色彩的思想。萧伯纳在写圣女贞德这篇文章时,一是基于贞德当时所处的环境,的确是受宗教信仰的迫害,宗教总是打着“慈悲”的旗号,到处行恶,给人们增加莫须有的罪名,却还想充当万能的救世主。另一方面,现实世界的整个西方国家都对宗教有着浓厚的感情基础,就萧伯纳个人来讲,也是一个宗教信仰者,所以在他的历史剧里到处充斥着宗教带给人们的迫害以及信仰。在宗教信仰中包含着两层内容:一是深信存在着超自然的神,二是对神的态度。而圣女贞德描写的就是这样一段故事,英法人民深信上帝的存在,也深信上帝的能力说,但是面对宗教,有一种恐惧感,宗教与神存在说在理论上相互接近又相互背离,在文学作品里相互联系与渗透,形成了鲜明的文学创作特色。

第四场中“贵族”的形象的出现,把宗教与神的主义的差距明显地拉开了,有些人认为神是某种宗教信仰的原型,但是在少女贞德这部历史剧里,神的形象与宗教有着巨大的反差,从某种意义上说,神的力量在这部历史剧里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是人们,特别是法国人民战斗的主要驱动力,而宗教则扮演了反面角色。“贵族”说道:“人不能一脚踩两船。若是这种思想深入他们的思想,那咱们的统治地位就保不住了,教会也失去了威信。说的直接些,便是我们没权了。”这段话拉开了宗教“统治”表现的序幕,也拉开了对贞德审判的序幕。因为贞德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已经影响了宗教的统治地位,所以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捍动宗教的统治地位,他们要清楚统治路上的一切障碍,而贞德就是主要障碍,因为她的战斗力和意志力不仅帮助法国取得了英法之间战争的胜利,还激励了英国人民,而這一切对宗教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起到的只有威胁作用。

在后面的剧情发展过程中,瓦雷克:“他将那个少女看成是女妖。所以我想请您能将她交给宗教裁判所,按法处其火刑。”后来他又说道:“大人,若你见过了我们争论有关宗教的事后,你就会改变看法的。我十分难过,在你眼中,我不是异端分子,也起码是个傻子。”瓦雷克的两番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打着宗教的幌子,压抑人民,举着公平的旗子,却在不公平地看待贞德成为民族英雄的事迹,把她看做是邪恶的代表品。这就是当时西方国家宗教的真正面貌,看起来像是国家统治的协助者,其实却是国家的“暗箱操作者”。所以萧伯纳把贞德时代的宗教写进这部历史剧里,是对社会文化的真实体现和信仰危机的真实描写。萧伯纳的历史剧深刻的描写了宗教的“仁慈”统治,也揭露了社会受宗教影响而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得社会现象的畸形发展,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宗教统治的身影越来越淡。

第三章 总结

19世纪后的文学界各种流派和思维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应运而生,宗教主义的色彩也大放光彩,宗教具有明显的感性映象的性质,要使超自然的本质成为群众膜拜的对象,就得以具体的感性映象的形式来加以想象。

贞德,这个伟大的少女,曾在历史上真正的存在过,但是她是如何生活和死亡的,后人都无法考究了,只是贞德的形象永远留在了历史的记忆里。不论她是圣女还是所谓的“妖女”都对后世的艺术、文学、影视创作留下了巨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萧伯纳.圣女贞德[M].方湘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01.

[2]朱刚.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3]陈静.走下神坛的少女[J].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7-08.

[4]袁瑶.圣女贞德:一个穿行历史岁月的形象[J].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05.

[5]杨传鑫.神话主义与宗教意识[C].外国文学研究,1991-04.

猜你喜欢

萧伯纳
萧伯纳幽默化解打击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萧伯纳与小女孩
萧伯纳戏猜年龄
萧伯纳戏猜年龄
萧伯纳的自省
萧伯纳戏猜年龄
萧伯纳续传
萧伯纳续传
萧伯纳的婚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