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心雕龙·物色》篇浅论文学创作中的“情物关系”

2014-04-29张玉爽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0期
关键词:物色情景交融

摘 要:本文主要从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物色》篇出发,以文中“随物宛转”、“与心徘徊”为观察角度来简要地分析刘勰有关“情物关系”的创作思想,从而得出对文学创作中的“情物关系”的深化认识。

关键词:物色;随物宛转;与心徘徊;情景交融

作者简介:张玉爽,女,22岁,兰州大学文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喜爱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01

魏晋以来,随着繁花绿柳、高山丽水等自然秀丽的景物开始大量地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歌创作中,此时期的多位文学理论家也就开始将诗歌评论的眼光投入到了这一类文学创作的情况中。如陆机的《文赋》云:“遵四时以叹逝, 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钟嵘的《诗品序》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之舞咏”等。这类诗句的不断出现说明了这些文学理论家已自觉地开始运用朴素的唯物观点去探讨自然与文学的关系,但这些观点大多散见于作家们的文章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对文人创作过程中“情物关系”的全面认识,而刘勰则在借鉴和吸取前人的相关观念以及在对当时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之后,得出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并在他的旷世杰作《文心雕龙》之中逐一地表达了出来。

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刘勰在首段便感叹:“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四季更替,应季而变得美丽景物展现在人们眼前,使观景之人深醉其中,心情也跟着摇荡、愉悦。这是因为人们所处的环境中事物的变化容易引起人们情绪的波动,且不同的景物变化也会引发创作者不同的心情变化。随后,刘勰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文学主张,充分肯定了外界景物对于文學创作的重要作用,这是他对前人理论主张的继承与概括。而文中核心思想是:“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知,刘勰已经突破了传统“物感说”中只单方面关注景物对创作者情感激发作用的局限性,认识到了作为受到感发而兴起的情与引起创作者情感变化的客体的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的关系,使“情物关系”的理论体系较之前的文论更为完整详细。

其中,文中的“写气图貌,随物宛转;属采附声,与心徘徊”这句话最能体现刘勰对文学创作中情物关系的理解。气、貌、采、声指创作中出现的客体,它们指的是创作者所感知的自然界的形貌和声色;而写、图、属、附四个方面则指的是作家在创作时的写作手法与表现方式。当自然的风貌被创作家所感知和欣赏,那么作为情感主体的作家自然会有情感波动而产生进行文学创作的想法。然后他们便依循着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将自己所感应到的景物的形态、声音等用个人独特地审美体验去表现出来,这时就形成了在文学创作中的“心物交融”的境界。刘勰也表达了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创作者的情感不是单方向地受到外界景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这个过程是情与物、心与景的一个双向交流过程,也就是说,出现在创作者的作品中的景物,不仅影响着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在为创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观情感来服务。这种在诗歌创作中的出现的情与物的相互作用、影响的关系,也就是刘勰所言的“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下面我们分别就“随物宛转”和“与心徘徊”两个方面来深析一下它们的内涵:

先说到“随物宛转”,在《庄子·天下篇》中就已提出过相类似的概念——“椎拍輐断,与物宛转”,它是庄子学派对于慎到道术的评语,应被解释为顺物推移而不以主观妄见去随意地篡改自然。而刘勰借此所提出的“随物宛转”融合了“与物宛转”的思想,指的是伴随着外界景物的变化,人的情感会相应地受到触动从而引起种种不同的情感波澜。这句话更是妙在了一个“随”字之上,表明了刘勰要求创作者在表现和描绘自然景物的时候,情感是跟随事物的本来变化而发展的,作家不能任由个人的主观情感需要而去肆意地改变景物的客观表现状态,应该去做到创作时主观需要与客观对象的协调和统一。

再谈到“与心徘徊”,这是配合“随物宛转”这个概念所提出的,它侧重于说明“情物关系”的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在不任意改变外界景物的客观属性的情况下,对客观感受对象的描绘与表现应该符合于创作主体情感表现的真实需要,即要做到心物统一,用创作者的内心去驾驭、表现客观事物。因为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能够表达创作者内心情感要求的外界事物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不同于其他外界事物的,他们在描写这些符合他们情感需求的景物的时会将个体独特的情感体验融入到客观外物之中,让这些景物在内心深处“徘徊”,从而借这些景物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这也体现了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在文学创作这个审美性的艺术表达活动中所发挥的掌控作用。

总的来说,刘勰所提出的“随物宛转”与“与心徘徊”这两个方面是存在于文学创作的过程中的两个方面,表现了文学创作中主客观关系的逐渐融合和统一,是刘勰对文学创作中情物关系的核心概括。

参考文献:

[1]王元化,《读文心雕龙》 [M] 新星出版社, 2007;

[2]袁济喜、陈建农,《文心雕龙解读》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3]邱世友,《文心雕龙探源》 [M] 岳麓书社, 2007;

[4]王运熙,《文心雕龙探索( 增补版)》 [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猜你喜欢

物色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更有效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论《文心雕龙·物色》之内涵及定位
浅析《文心雕龙·物色》的生态美学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浅谈图片新闻标题的意境营造
情景交融赏日出以《海上日出》为例谈细读文本
浅析戏曲艺术之美学意蕴
《诗》“兴”运思的形式批评
欧洲研究委员会物色新主席
论情景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