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企业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

2014-04-29张铭

中国市场 2014年52期
关键词:建设企业

张铭

[摘 要]标准成本是指通过调查、分析及技术测定进行确定的,用于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重要预计成本。其包括基本的标准成本、理想的标准成本及正常的标准成本。而标准成本系统是在标准成本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其是为消除实际成本计算系统中的缺陷,而研究出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

[关键词]企业;标准成本;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2-0156-02

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指单位标准产品的估计成本,它是按照成本项目事前制定的,在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达到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在标准成本中,基本上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本”。标准成本要体现企业的目标和要求,主要用于评价工作效率和控制成本。标准成本管理体系是通过科学合理量化分析,将成本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形成由上而下层层分解,由下而上逐级保证的成本管理网络,追求成本合理化。

1 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特点和构建思路

标准成本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标准性:成本核定基于生产、管理标准化基础上;完整性:包括标准制定、差异分析、差异处理三个环节;灵活性: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做调整;先进性:核定办法要科学合理、管理流程通畅、高效;实用性:要全面考虑管理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导向性:引导资金管理向节约、高效发展,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1.1 成本管理重点之可控成本

成本之所以可控,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成本动因)是较容易预期的,因此,通过成本动因的分析,可以设定相应的成本标准,服务于预算的编制、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以及之后的分析和考核。确定路径:从成本动因出发,根据历史会计资料,研究其每单位成本动因所耗费的成本项目的内容及金额。也可以通过历史先进标杆,确定单位成本动因的成本定额。

1.2 成本管理重点之非可控成本

非可控成本之所以不可控,主要原因在于成本耗费水平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比如折旧、人员工资等。但是,对于某些重点管理领域的非可控成本,虽然其总额不可控,但并不意味着该项成本无法在成本管理体系中予以管理。确定路径:从耗费成本的具体作业出发,寻找其作业的标准,这些具体的作业标准,都直接导致成本的发生,亦会产生较为稳定的成本标准。亦可以说,对该类成本标准,可通过设定作业成本定额的方式,予以确立。

1.3 成本控制地图

根据各成本项目,分析与该成本项目有关的管理流程,针对每个管理作业,至少列明如下内容:作业描述、执行岗位、对成本耗费水平的影响、工作标准(包括时间、内容、程序、依据、产出等)、工作标准的影响因素及其后果等。采用类似内部控制系统建设中关键控制点的设定方法,从每个成本项目的成本管理目标出发,分析其关键的管理控制点,并设立相应的标准,从而设立成本控制地图。

2 标准成本编制的方法

2.1 标准成本编制方法

标准成本编制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逐级分解、分层汇总。根据作业成本法,将业务流程逐级分解为最细的业务单元和驱动因素,确定明细业务单元费用标准后,再逐级加总并向上层汇总,最后形成整个业务流程的直接成本标准。按业务板块确定标准业务流程。确定业务流程中各业务环节,站在流程的角度优化整个作业组合,将业务环节细化至较为理想的业务单元,并分析各业务单元涉及的成本费用。分析各项成本费用的驱动因素,结合成本费用历史数据选择确定主要驱动因素;建立主要驱动因素与成本费用以及动因参数关系。明确动因参数的标准和成本费用标准,即确定每单位作业消耗的资源数量,根据历史数据和改进后的作业流程来预估作业量。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无论是哪一个成本项目,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成本标准。利用明确的标准制定各个业务流程环节作业活动的标准成本;再依据各个业务环节作业活动的标准成本制定出单个业务流程直接标准成本;最后建立整个业务流程标准成本,覆盖公司全部业务。为提高标准成本适用性,针对不同的业务规模制定相应的调整系数进行修正。

2.2 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创新点

以标准业务流程为基础。标准成本体系与公司的业务高度融合,提高了标准成本的准确性、实用性、适用性。将成本标准延伸至业务标准。标准成本体系明确了动因参数的标准值,将成本标准延伸至业务标准,为单项业务标准成本夯实了基础。将价值链和作业链紧密结合。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着眼于企业战略目标,以价值链——作业链为中心,更注重企业的整体的发展,为企业树立起全局性和战略性观念。为全面成本管理夯实了基础。标准成本管理体系涵盖了各个业务板块的直接成本标准、间接成本标准、各项期间费用标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体现。

3 标准成本管理体系构建工作内容

3.1 明确成本责任中心,建立三级一体成本管理机制

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实施要讲求经济效果,为建立健全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必然需要花费一定成本,这种代价不应超过开展各项工作所为企业带来的利润、效益。企业应成立公司、职能部室的三级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分级建立成本责任中心,明确各自成本控制的对象、职责权限、成本管理责任。标准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每个员工都应负有成本责任,体系的贯彻是每个员工的共同任务,只有通过全体员工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对不同的责任中心必须个别设计,要制定适合特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生搬硬套其他行业标准。标准成本体系与企业预算管理相结合,将各项预算指标分解至各成本责任中心,由各成本中心严格按照预算控制各项成本费用。定期收集整理实际发生成本费用数据,通过与标准成本对比,分析差异原因,成本定额不科学的及时进行调整,管理不善造成超支的予以考核,堵塞成本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2 建立可控成本定额体系,作为预算控制、管理分析基础

参考同行业管理先进标杆单位定额标准,区分资产敏感和收入敏感,通过分析、测算制定标准成本定额体系,在企业推行实施。具体分为六大类并分别制定成本定额标准:一是与职工人数密切相关的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等;二是与职工薪酬密切相关的费用;三是与销售收入密切相关的费用;四是与资产价值、运行状况密切相关的费用;五是财务费用;六是其他可控费用。

3.3 完善企业标准成本体系

通过引入标准成本管理理念,实现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管理,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立标准成本体系,可合理预测成本趋势,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加快标准成本体系建设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企业总会计师担任组长的标准成本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企业财务部全面负责,生产技术、安全监察、基建、技术经济等各相关部门和直属单位互相协作,全力配合。二是严密制订方案。按照标准成本项目分解和筛选、数据收集和定额确定、完善提高、上报实施四个阶段开展工作,标准成本体系作为预算编制的参考依据。三是严格责任分工。标准体系成本建设分基建成本和生产运营成本两部分,生产运营标准成本结合历史成本、资产现状等,经科学测算论证后确定。四是加快企业标准成本制定研究工作。尽可能取得全面详尽的基础数据,促进企业标准成本体系趋于统一,逐步建立标准成本工作的长效机制。

4 结 论

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的建设是通过科学合理地量化分析,将成本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形成由上而下层层分解,由下而上逐级保证的成本管理网络;同时,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通过对成本中心各项成本指标及其变化原因,找寻规律并设定相应的成本标准及预算因子,运用实际与标准对比揭示差异并分析的方法,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通过对成本中心成本绩效的考核,着力于成本改善,并运用成本执行标准,服务于经营决策。通过对管理工具及管理机制的完善,提升企业最基层单位的管理,可以为更有效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松.标准成本差异处理技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5).

[2]秦敬东,王银燕.作业成本法在预算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0(3).

猜你喜欢

建设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