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中小学教材的对比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2014-04-29高红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衔接数学教学研究

高红尉

【摘要】 当前国内的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前者六年,后者三年,二者之间有一个较大“跨度”,作为一线教师,对这种客观上存在着的“跨度”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在新课标背景下,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過渡与衔接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小学教材的区别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实现有效衔接,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小学教材;数学教学;衔接;研究

从实践中来看,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但到了中学阶段,其数学成绩则明显有所下降,甚至对数学产生了厌烦心理. 究其原因,除了与中学阶段的学习科目增多、学习环境的改变以及内容知识上的拓深等因素有关,最重要的就是由小学向中学过渡阶段的衔接出现了问题. 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教材内容关系分析

首先,数与代数. 新课标要求在结合生活情境条件下对负数意义进行了解,生活中会利用负数表示基本问题. 实践中可以看到,六年级与七年级教材中所包含的课后习题有重复现象,但都有相应的例题和侧重点. 六年级设计初步渗透数轴概念,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数轴,体会正负数排列规律,而七年级课文中也引入了同样的问题,同时也给数轴下了定义、说明了画法. 基于此,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数、代数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中学阶段更多的是要对规律进行探索,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其次,空间与图形. 初中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对直线、圆以及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性质、相互关系进行学习和探索,从而丰富学生的空间感.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而言,只是给出了平行线、垂线以及垂足的概念,并且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到了初中阶段,则要求对平行线概念、性质进行全面的理解,能够独立识别同位角、同旁内角以及内错角等,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方法.

二、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虽然中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重复,但二者具有内在的相通性,做好中小学阶段的教学衔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数学概念上的衔接

对于数学中数的概念,虽然小学阶段已有两次扩展,即引入0和分数,但是学生对数学中的概念为何要扩展并不了解. 初中阶段又会引入负数,这与学生的生活表面联系看似无关,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传统的升高、下降等说法,若将“下降10米”变成“升高负10米”,显然非常的不习惯,甚至难以接受. 基于此,新的数学概念教学成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关键和难点.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正式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前,应当先将小学阶段的数学相关知识进行全面地梳理,引导学生注意新概念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出现的,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比如,自然数集加上数0就扩大了自然数集的范围,有了非负整数集,从而为数系再次扩展准备好了条件. 再如,引入负数概念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措施:温度测量过程中,当气温升高到零摄氏度以上,或者测量高山海拔时,能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来表示,而当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测量海水深度时,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就不能满足要求了,那么如何采用简单数据将其意义表达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性.

2. 引导学生理性认识范围、形式以及几何拓展能力方面的要求和变化

中小学过渡阶段,学生通常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如数的范围、表现形式等,基本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正数到负数,由有理数至无理数. 同时,虽然几何问题已向小学阶段延伸,但是仅靠该阶段对图形的最直观认识还远远不够. 比如,角概念形成时,应当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观察、抽象以及总结,最后形成一个意识上的角概念. 从角是由OA和OB两条射线组成,到∠AOB与∠ABO的相互比较,得出以∠AOB来表示更为合理一些. 基于数学的确定性,以点O为顶点的射线有3条时,角必须用∠AOB或者∠AOC来表示. 采用该种教学方法,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实现了中小学之间的有效衔接.

3. 几何知识上的有效过渡

在小学阶段,几何学习只是初步的,只是让小学生画一画、量一量或者拼拼折折,对基本的几何概念有一个感性上的认识,从本质上来讲,这是实验几何的范畴,重点在于计算,没有逻辑上的论证. 在几何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地安排一些推理论证性较强的练习题,比如下图中两个阴影部分面积相等与否?

在中学阶段的平面几何学习过程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以及论证能力. 而在小学阶段,该方面是薄弱点. 从传统的实验几何到现在的论证几何有效过渡,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以及论证能力的开端.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检验、预习以及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根据建构主义心理学研究,任何学习都是自主建构的过程,离不开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有效作用,有意义的接受是自主建构,而有意义的探究也是自主建构. 学生先读了课本,知道了结论,但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预习之后仍然存在探究的空间,只是提高了探究的起点,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使探究的深化.

三、结 语

总而言之,中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衔接,很多程度上是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方式方法的有效过渡,只有加强对过渡期特点、教学规律的研究,才能找到衔接的有效措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丽娟.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J].考试周刊,2011(70).

[2]庞丽娟.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的再探讨[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1).

猜你喜欢

衔接数学教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