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文字载体的变迁

2014-04-29杨天荣

寻根 2014年6期
关键词:竹木印刷术纸质

杨天荣

(3期已改,未排)中华五千年文明历经千年沧桑之所以能够傳承下来有赖于文字载体的变迁从古至今,中国文字的载体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这些:

陶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时期,陶器上已经发现了刻画简单的文字,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称为陶文,所以陶器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载体。陶文属于不成熟的文字,是文字的雏形。战国时期陶器上也发现印有文字。甲骨文、金文、陶文同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资料。陶器作为文字的载体,虽然原材料容易得到,但是陶器易碎,烧制麻烦,无法随身携带,所以没什么优越性,无法在民众中推广。

动物甲骨。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它是商王朝周王朝占卜的记事文字,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也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从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周时期人们的生活情形,也可以更多了解商周历史发展的状况。作为文字的载体,动物甲骨原材料不易得到,书写不便(刀刻),携带不便,所以只在统治阶级中使用,得不到推广,很快被其他文字载体取代。

青铜器。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也叫钟鼎文,多为与祀典、锡命、征伐、契约等有关的记事,史料价值很高。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9个字,重34.5公斤,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其原材料价格昂贵,铸刻不便,笨重,携带不方便,所以只是在上层统治阶级出现,无法在整个社会上推广。

石头。将文字镌刻在石头上的“书”称为石头书。石头书是中国古代原始的书籍。石头也是较早的文字载体。最大的石头书出于唐朝。中国现存的最早石刻文字,是唐初于除仓(今陕西宝鸡)发现的春秋时期10个石鼓上的刻文。石头作为文字的载体笨重,不能随身携带,书写不便(只能刀刻),优越性不大,所以不易推广使用。

竹木。古代把文字书写在竹简、木片上,有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所以竹木就成为文字的载体,是战国至魏晋时期的主要文字载体。在纸发明和推广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竹木作为文字的载体,第一次把文字从社会最上层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下层民众能够接触到文化也是从此开始。百家争鸣文化盛况的出现,竹木这时作为文字的载体功不可没。竹木作为植物原材料相比较青铜器、动物甲骨而言是比较容易得到的,而且做成竹简、木牍相对来说要容易些,就书写而言也容易很多,携带也便捷一些,所以相比较青铜器、动物甲骨来说,简牍在民众中得到了更大的推广。但相对于纸而言,竹木比较笨重,携带相对纸而言不那么方便(汉武帝时期东方朔写个3万字奏折上朝时需要2个人抬进去),所以纸一出现,竹木作为文字的载体便被取代了。

帛。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称为帛书。目前已出土楚帛书和汉帛书。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帛作为文字载体虽然具有便于携带、便于书写的便利,但是其价格非常昂贵,普通民众之家根本消费不起,所以推广也不易。

纸。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成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携带方便,书写便利,易于保存,并且可以长期保存,所以逐渐被民众推广使用。英国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说:“我以为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没有比纸和印刷的发明更重要的了。”

纸的发明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印刷术的发明更是为文化的传播插上了一对翅膀。由于印刷术的出现,纸作为文字载体在一段时期内更是无可替代。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对推动世界文明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印刷术被称为“文明之母”。英国思想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在1620年就曾指出,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大人物对人类事物的影响,能像这三种发明那样巨大和深远。马克思(1818~1883)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我国出版事业的繁荣,促进了学术研究和文化的繁荣,对我国文化发展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与其他文字载体相比,纸从重量、制作成本、原料成本、使用效果、保存、携带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纸张之所以能够取代其他载体(陶器、动物甲骨、青铜器、石头、竹木、帛、泥版、贝叶、羊皮等)是因为纸张在上面各个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电脑、手机、光盘、电子书阅读器等。这些载体是数字出版物的载体。数字出版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运用这些技术进行发表、记录、存储、阅读的信息传播方式,通常是将信息存储在虚拟的世界中,以编码电子信号的形式存储、显现、传播。其优越性表现为:不需要纸张,不需要印刷,节省了大量成本,而且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携带方便、检索便捷。相对于纸质出版来说,数字出版的载体更小且容量很大,随身携带更为方便,可以在公交车、地铁、电梯、外出游玩的各种场合进行即时阅读,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任何零碎时间进行阅读,做到对时间的充分利用,从而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所以数字出版一问世就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

近几年来数字出版发展突飞猛进,而且成绩可人。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0-201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的统计,2010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规模达到1051.79亿元,是2002年整体收入规模的66倍,年增加速度为68.88%。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1-2012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统计,2011年中国数字出版营业收入达1377.88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31%,占当年新闻出版业营业收入1.46万亿元的近10%。据了解,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报纸几乎100%网络电子化,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出版的势头会越来越强劲,而且趋势会日趋强烈。有人预测:21世纪将进入“无纸书包,无纸办公,无纸阅读,无纸信息化”的信息时代。

“今天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不是呈算术级数增长,也不是呈几何级数、指数级数增长,而是像原子裂变般的爆炸式增长。据统计,近十年人类知识的总量超过以往两千年的总和,并以每十至二十年翻一番的速度不断增长。全世界一年有80多万种不同的书籍面世。”(王小平:《本领恐慌I:学习化生存》,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第27页)现如今知识总量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很多功能方面,数字出版具有纸质出版无法比擬的优越性,所以它能长期和纸质出版共存,同时因为数字出版在某些方面还略逊纸质出版,比如长期看数字出版物对眼睛损害会比较大,手机、电脑辐射对人类身体健康也有危害,数字出版不具有纸质出版物的质感(有的读书人就喜欢翻翻书或闻闻书香味),数字出版物无法在上面直接批注、做笔记、写心得等(纸质出版物在这方面很具有优越性),所以数字出版物潜在的劣势也不少。也或许很多年以后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及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数字出版物的各项功能均超过纸质出版物的优势,也许那个时候电子阅读会取代纸质阅读。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或许还会有更先进的载体出现,这些也只是未知数。

古代国外的文字载体主要有:苏美尔人创造楔形文字,其文字的载体是泥版,泥版作为文字的载体原材料易得,但是笨重,不便携带,且占空间大,不易长久保存。古埃及人创造圣书字,其文字的载体为莎草纸。莎草纸具有原材料易得、制作成本低、携带便利、书写方便、可以长期保存等许多优点,所以古埃及的莎草纸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历时3000年而不衰,但是随着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纸慢慢外传至世界的许多地区,纸和印刷术的优越性凸显出来,其优越性远远超过莎草纸,所以莎草纸便逐渐被纸取代。古印度人文字的载体为贝叶,取自贝多罗树的叶片,通过特殊的工艺制作而成,其原材料过于单一,所以不利于推广。中东、欧洲使用莎草纸和羊皮作为文字的载体,羊皮纸虽然结实耐用,但价格昂贵,所以普通大众群体根本消费不起。亚述人采用蜡版为文字的载体,蜡版具有易碎、不易长期保存(遇火即化)且价格不够廉价的特性,所以不会得到推广。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字载体可谓形形色色,其中展现了古今中外无数人的智慧,他们是整个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他们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地区为当地文化的传播、传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值得我们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如果没有这些文字载体,人类文化仅仅通过口耳相传的话(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记忆内容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出现偏差的),很多优秀的文化、文明成果可能早就失传了。整体而论,文字的载体也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人类的智慧是无穷尽的,是否会出现各个方面都更好更优越的文字载体呢?一切都还需要拭目以待,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一切皆有可能。

猜你喜欢

竹木印刷术纸质
印刷术的发展
浅析健康化设计理念之下的竹木家居设计之美
浙江九川竹木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全竹办公系列定制家具
故园
印刷术
筷子
德国的印刷术与禁书展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