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风险评估文献综述及方法研究
2014-04-29郭卫东杨丹丹
郭卫东 杨丹丹
引言
近年来,因通信信息的飞速发展,支付工具日新月异,产生了特征鲜明的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依托于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行业的支持,同时,第三方支付的创新与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传统金融体系;第三方支付服务业作为从事资金转移服务的专门行业,不仅涉及客户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整个支付系统的安全以及金融市场的健全。因此,研究第三方支付对我国支付体系风险的监管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经济学对金融支付的研究原来主要在货币经济学领域内展开。近年来,随着支付工具的多样化、电子化和支付组织的网络化,支付经济学有从货币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趋势,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创新了金融支付的工具、渠道和网络,因此,研究第三方支付对支付体系创新带来的市场竞争、合作、风险和监管,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关于第三方支付的风险问题,国外的研究尚未找到,能够找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金融、电子商务等方面。Cecelia Kye(2001)研究了欧盟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问题及采取的政策。欧盟规定第三方支付媒介只能是商业银行货币或电子货币,这就意味着第三方支付公司必须获取执照和审批,实行审慎监管的原则,严格限制将客户资金用于投资,对洗钱风险进行控制等。Irene S.Y.Kwan 等(2005)提出电子商务的重点是提高关注度,而绝大多数的电子商务中介都从事媒介和宣传服务工作。Dan J.Kim(2005)指出网上交易中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各种服务,诸如消费者隐私保护组织、信用卡授权机构等,并且对 eBay 公司这一第三方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做了简单介绍,即只有买方将货款转给第三方契约公司后卖方才会发货,而买方未收到所买商品前第三方支付机构不会将货款划转给卖方,因此第三方契约公司作为信用中介,能很好的为买卖双方规避风险。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由于我国信息化程度不够高,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以及不完善的市场环境等原因,国内对第三方支付的研究方向和国外侧重点不一样。
1.在论证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必要性时,研究者主要从经济学外部性、供需理论、规模经济、博弈论等角度论证。
马宁(2009)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存在的必要性,主要是从外部性、规模经济、博弈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张玉彪(2011)等人运用博弈论和供需模型分析第三方支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梳理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陈维滨(2012)认为第三方支付存在法律风险、金融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安全技术风险问题,主要针对第三方支付的各类风险及买卖双方的博弈进行分析,通过引入支付宝作为案例对第三方支付平存在的风险及博弈进行实证分析,提出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合理建议。
2.在识别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风险时,研究者主要是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专家问卷调查法、定性分析法等。
李敏、李兴凯(2007)等人研究了我国网络第三方支付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并以风险管理的理论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不同性质的风险各有侧重得选用与之相应的方法进行评价,如文中采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信用风险评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等;马宁(2009)使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风险类别列举法、现场调查法等对第三方网上支付流程中的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把风险分为法律风险、金融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技术及操作风险,且比较了美国、欧盟与我国的风险防控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张玉彪(2011)等人识别第三方支付潜在的金融风险,对个体金融风险大小进行数量评估,并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方法对第三方支付金融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李颖(2013)分析了第三方支付所面临的风险,设计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并以支付宝为实例,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提出了完善第三方支付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改进措施;庞海峰(2013)针对我国金融体系外第三方支付的现状,采用定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发展第三方支付面临的各种风险,主要包括洗钱风险、套现风险、违法犯罪风险、诚信风险、技术安全风险,提出了包括行业监督、法律监管、技术安全及行业间协作等方面相应的对策建议,使得防范金融体系外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更加有效。
3.在度量第三方支付各风险时,主要采用了Logistic 回归模型、极值理论等方法。
冷德军(2007)等人以我国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得出:国家风险、流动性风险、货币因子和存贷因子对现代支付风险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梁淑怡(2009)在度量风险方面使用极值方法,所得到的风险值比使用传统VAR模型得到的风险值更符合风险的实际大小,且使用极值方法一般均会略微高估实际风险,而是用传统VAR则是会低估实际风险,相比之下,在于风险防范方面,稍微多一点的风险准备总比不足的强;方艳杰(2011)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证之后,接下来通过回归分析各个因素对感知风险的影响程度,根据论证结果再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李医群(2011)认为第三方支付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面临诸多风险问题,尤其是新增的与IT有关的操作风险,文中使用现代金融风险测量技术度量在线第三方支付的风险,运用极值理论进行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
4.部分研究者从银行的角度出发,使用度量金融风险的方法,如使用巴塞尔协议关于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法,推广至第三方支付风险评估与管理。
冷德军(2007)等人以我国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为基础,把 Logistic 回归模型引入到分析支付系统参与者的支付风险,利用各个商业银行的年度统计数据预测发生支付风险的概率,以期利用数据分析对支付参与者进行支付风险预警,防范支付系统中发生支付风险的发生;李医群(2011)使用现代金融風险测量技术度量在线第三方支付的风险;谢静(2012)从银行的角度出发,将巴塞尔资本协议中的风险管理框架与第三方支付行业相结合,文中还将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定位,对比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各自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最终实现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进行分析识别,并提出应对建议的目的;唐蕾(2013)尝试构建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关键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将揭示出具体影响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模型,并运用贝叶斯推断模型,从某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额出发来判断其电子银行交易风险是否存在异常,以便后续采取适当的管控措施。
二、研究方案设计
注:
1.计分卡中的专家为“风险评估专业人员”,可以是风险评估专家或是业务专家,也可以是其他相关的专业人员,或是利益相关方。这里的专家和专业人员并不只是行业或企业外部的风险管理专家,还包括组织内的业务骨干和高级经理。
2.风险评估还需要供应商、分销商、客户和企业管理者的参与。不同利益相关方因其内外部环境不同,可能导致对同一风险所感受的风险影响程度大不相同。
3.使用步骤如下:
(1)分析主要风险后果,寻找风险诱因
(2)设计评价指标
(3)综合分析各项因素,专家打分
(4)使用权值法计算总风险值 ,将每一项风险的风险值乘以其权重,得出总风险值
不足之处:
本文的问卷大多都需要专家或是专业人士填写,由于作者接触的专业人士有限,可能获得样本容量十分有限,但是会尽力增加样本容量,使问卷结果可靠性提高。由于国内外学者对第三方支付的风险研究涉及不多,参考资料有限,以及本人理论水平的有限,对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风险认知及防范还不够具体和深入。
参考文献
[1]马文·拉桑德.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2]李素鹏.风险矩阵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2月.
[3]宋平.在线支付协同管理模式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4]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3年(上).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年7月.
[6]艾瑞咨询.互联网创新金融模式研究研究报告.2013年7月.
[7]Hsien Tang Tsai,Leo Huang. Chung Gee Lin. Emerging e-commerce development model for Taiwan[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 (11).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