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熙书“咸丰通宝”币文

2014-04-29汪运渠

艺术品鉴 2014年6期
关键词:四王笔意有恒

汪运渠

咸丰通宝,铸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币文为戴熙所书,对读。

戴熙(公元1801~1860年),字醇士,号榆庵,自称东井居士、鹿林居士,道光十七年翰林,官至兵部右侍郎,后引疾归。其诗书画并名于世,是四王以后的山水画大家,被誉为“四王后劲”,与清代画家汤贻汾齐名。其山水师法四王 ,不袭其貌而纯雅过之,有“虞山派”笔意,又受奚铁山影响,故又呈“娄东派”气象。所作木石小品,停匀妥贴,亦工花草人物,偶治印亦有古趣。道光时期,宫廷书画多出于其手。戴熙书法走帖学一路,为“馆阁体”书法名家:“尝入直南斋,屡邀宸赏”,著有《粤雅集》、《习苦斋画絮》等,戴熙论书有云:“识到者笔辣,学充者气酣,才裕者神耸。”乃精辟之论也。戴熙子侄受其影响皆擅绘画:长子有恒字大年,号保卿,所作山水笔意疏秀,有倪瓒风韵。以恒(字用伯)、之恒(字仲江,号菊孙)、其恒(字秀渠,又字问水)、尔恒(字子谦),皆继承家学,善作山水,而各有成就。以恒更有声誉,所作山水笔意淹润,墨气淋漓,而屋宇几席亦复精工,著有《醉苏斋画诀》。《清画家诗史》则称之恒画技为“戴氏群从之冠”。有恒之子兆登、兆春亦均善于绘事。

戴熙著有钱币学著作《古泉丛话》,亦是一位古钱币收藏大家,在藏界享有盛名。且举一例,著名的南唐大齐通宝曾为戴熙收藏,这枚古币左上方缺了个豁豁,称之为“缺角大齐”。当时传世的大齐通宝仅此一枚,其价无数。1860年太平天国攻陷杭州,戴熙身亡,缺角大齐下落不明。一古玩商为寻找这枚古币,买下戴熙住宅,掘地三尺,用筛子将土细筛,没找到。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杭州,日本人对戴熙住宅又是掘地三尺,还是没找到。大齐通宝传世仅两枚,另一枚为“四眼大齐”,币上有四个小眼。1925年发现。四眼大齐先为戴葆庭收藏,后流转至德国,藏于某银行地下金库,二战时苏联轰炸柏林,遂毁。仅剩的这枚缺角大齐,现在何处仍是个谜。

在咸丰年间,由于清政府迫于战时财政的需要,大量铸造咸丰钱,在短短十年中,造成我国钱币历史上少有、甚至独有的混乱记录,诸如钱的轻重不一,等级繁多,版式众多;币材种类多:有紫铜、黄铜、红铜、铁、铅;面值越大,减重越多等等。当百以上的大咸丰钱,竟受到京城商人的抵制,清政府不得不用宝钞收回。为了兑换纷乱的铸币、银两、官票等,北京城的兑换业畸形发展,仅咸丰九年(1860年)一年,开设挂幌子的钱铺达511家,这还不包括平时开设的金银铺。直到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7年),咸丰当十钱才由银行收回熔铸,纷乱的咸丰钱制才得以结束。

明中叶到清初,钱币币文竟由匠人书写,多不足观。至清咸丰时异军突起,戴书咸丰,币文极其精湛,在清代钱币中如鹤立鸡群。从戴熙《跋颜真卿书郭家庙碑》墨迹可以看出,其书学颜、柳,结体严谨,长短合度,字体方正丰腴,是功力极其扎实的“馆阁体”工楷,但略显呆板。咸丰通宝币文却大相径庭,毫无碍滞、挥洒自如,一派生机勃勃。币文为楷书,却有行书笔意,很是灵动,如“通”字“甬”的上部、左竖钩及坐车以及“咸”的撇画等;横细竖粗却搭配和谐,币文横画多,但笔笔偃仰有致无一雷同;尤其“咸”字戈钩如拉弦之弓,十分夺目,真可谓铁画银钩。币文四字皆骨体端庄,静中有飞动之势,生龙活虎。咸丰通宝币文,可以说是戴熙书法中的精品。

猜你喜欢

四王笔意有恒
群星璀璨时
——四王吴恽与四僧书画特展
艺术档案
——书法家郑和新墨海游龙笔意键
欧来荣——“拟宋人笔意”作品四例
《学有恒艺无涯》
垃圾分类 贵在有恒
政贵有恒——为政应有“恒心”
清初“四王”的摹古与创新
南宗余脉——苏州博物馆藏清初正统画派四王吴恽及其传人山水画展
缘圆椅的风骨,一挥而就笔意犹存
南朝·王僧虔《笔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