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火”背后 市场水分较小

2014-04-29

艺术品鉴 2014年6期
关键词:天珠红火唐卡

从2006年一尊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像在香港拍出1.2359亿港元开始,这个特殊的收藏门类就一直保持着稳步升值的步伐,收藏人群不断扩大。

藏传佛教艺术品收藏的一路红火,在业内人士看来,其实是必然的结果。

“西藏热”,推波助澜

藏传佛教历史上重视雕塑佛像,留下的造像实物较多,且大多以金铜铸造,材质优良,工艺精细,保存完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相对汉传佛像而言,艺术张力和视觉冲击力更为丰富的藏传佛像,在市面上流通更多,也更受藏家的青睐。此外,藏传佛像在西方收藏研究之风盛行,随着中西文化频繁交流,这一风气波及国内,影响到国人的收藏和研究兴趣。

而“西藏热”也功不可没。2006年青藏铁路的开通,在国内掀起了西藏旅游热,人们对神秘的西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藏传佛教艺术品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而学术界的研究活动和文博机构的展览宣传无疑也对藏传佛教艺术品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这股热潮下,北京保利、天津文物、匡时国际等,纷纷推出藏传佛教艺术品专拍。每场拍品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规模十分可观。在这些专拍中,商家除了注重拍品的数量外,还注重拍品的质量,尤其注重组织高品质的精品上拍。以佛像为例,每场专拍数量约在80-100尊之间,而精品往往要占到8-10尊左右。

永宣造像,最受追捧

在拍卖公司的重视下,精品佛教艺术品也为商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以佛像为例,在每场拍卖会上,精品佛像的价格都以高出普通拍品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成交,而一场拍卖会精品佛像的成交总价又往往占到全场拍卖总价的一半以上。在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尊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拍出了2.36亿港元的天价,刷新了当时中国雕塑的世界拍卖纪录。

近几年来,拍卖市场上的主流拍品是明代永宣时期的佛教艺术品,普遍以百万元以上的价格成交,尤其有题款的精品市场更为关注,其次是清代宫廷风格佛教艺术品,以出自六品佛楼的佛像最受欢迎。

现在市场上唐代吐蕃时期的藏传佛像已经很少见,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保存流传下来的比较多一些。年代是佛像价值判断的因素之一,一尊20厘米高、品相较好的宋代藏传佛像可能要500万元左右,明清的就达不到这个价格。

据初步调查,永宣造像国内现存有200余尊,分别供奉或收藏在喇嘛庙、博物馆和私人手中。估计国内外现存的永宣造像总数应在400尊左右。

近年来,唐卡收藏市场不断升温,尤其是自2006年唐卡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明清时期的唐卡在拍卖市场屡创高价。

2002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幅明永乐御制的巨型《刺绣红夜魔唐卡》,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关注,最终以400多万美元的价格拍卖成交,创下了亚洲织物类拍卖品价格的新高,也创造了当时唐卡成交价最高纪录,而且这一纪录至今难以突破。

当务之急,修炼眼力

业内人士分析,佛教艺术品行情经历了2006年至2007年的高涨期,也经历了2008年至2010年的平缓调整期,2012年至今则是全面恢复上涨期。可见经过数年的发展,佛教艺术品市场已经逐渐趋向成熟和稳健。而从宗教信仰层面来讲,一些炒家对通过炒作佛像来获利的行为还是有所忌讳,因而整个市场水分较小。

北京万隆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含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亿万富翁越来越多,很多早年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现在开始迷恋宗教文化。吴含预测,未来三年,佛像有很好的收藏潜力,肯定还要再涨。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看好永乐和宣德宫廷佛像不同,如今“出身”已经不再是藏家考虑的首要因素。造型是否优美、铸造工艺是否精细、品相是否完整,正成为关键考量因素。

由于流传下来的天然地理天珠极其罕见,并且历经历史长河的冲刷,制作天珠的古代工艺逐渐失传,导致仅有万计的天珠流传今日,许多人都魂牵梦系却难得一见“老天珠”,注定天珠的价值仍要扬头。

相比之下,唐卡虽然一直为国人关注,在拍卖会上也时时闪现,但数量及成交价格一直难以升温,究其原因,一是早期国内认识不足,失去了收藏先机;二是现在有了认识,但资源枯竭,精品大多流失在外。当下的低迷则也预留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藏传佛教艺术负责人姜弯弯提醒,藏传佛像收藏的门槛较高,且其雕塑工艺比较复杂,与冶炼、铸造、雕刻等技术密切相关,而且佛像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佛教知识,也不是马上能够参透的。因此,入门者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

猜你喜欢

天珠红火唐卡
红火的日子美滋过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大自然的神奇馈赠——玛瑙天珠
红火的日子美滋过
彩妆蒸蒸日上,卸妆市场更红火
天珠
新贵蒙天珠,为何蹿红石市?
天珠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