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声乐课程“审美性”教学研究

2014-04-29徐婧

北方音乐 2014年6期
关键词:审美性

徐婧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高师声乐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越来越无法满足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求,其中关键的一个因素是高师声乐课程中“审美性”教学意识的缺失。文章在阐释高师声乐课程设置现状及其问题成因的基础上,通过对高师声乐课程“审美性”教学内容的简述,就其实施的具体途径提出几点参考建议,以求促进高师声乐教学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声乐课程教学;审美性

一、高师声乐课程设置的现状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音乐教育而非音乐家的教育”,即是为了国家基础教育培养具有声乐专长的师资,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声乐歌唱家,这就对其中的声乐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通过训练歌唱技巧使学生具备借助嗓音表达情感的艺术表现能力,而且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歌唱理论和教学能力,这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有着根本的不同。但是在现行的高师声乐教学中,大多高师院校依然沿袭专业院校的做法,不仅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而且长期以来存在着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合理化等问题,特别是出现了“过分强调声乐技巧训练,而忽视理论学习和声乐艺术修养提高”的严重问题,完全违背了高师声乐教育“师范性”与“审美性”兼具的特性要求。近年来高师声乐课程设置只是在“改革风潮”的带动下进行了没有实质意义的改革,强化了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曲式、和声、中外音乐史、钢琴、声乐等基本课程,这虽然对学习声乐来说不可或缺,但是对于扩招以来人数骤然增加且水平层次不齐的高师声乐学生来说显得过于狭隘和肤浅,而对《歌唱心理知识》《歌唱生理常识》《嗓音保健知识》以及中小学声乐教学法等教育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则依然不够,从而无法保证学生教学范唱、理论讲解、指导声乐活动等师范素质的提高。

二、高师声乐课程设置问题的成因

造成目前高师声乐课程设置单一和缺乏合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方面,自20世纪初期的学堂乐歌开始,我国的音乐教育就开始效仿西方声乐教育体系,并逐渐使之成为我国声乐教育的主导,同时民族声乐教育,即使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没有取得显著发展,因此我国的高师声乐教学只能被动沿袭早期知名音乐院校的西方声乐教学模式:注重声乐的“科学性”,而对其中蕴含的“审美性”则关注过少;另一方面,我国高师学校的声乐教师多是接受了以西方声乐知识为主的音乐教育,其专长自然也是以西方声乐技巧知识,同时近年来音乐教育专业在全国各个高校的纷纷开设以及伴随而来的生源猛增现象导致对专业化“高师声乐教师”的需求有很大缺口,这样一些专业素质相对较差的高校毕业生就加入到高师声乐教师队伍。师资薄弱不仅无法保证高师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而且审美意识更是难以提高。

三、高师声乐课程“审美性”教学的内容

从上述简要分析可知,高师声乐课程设置基本陷入了“重技能、轻理论”的怪圈,而怪圈的背后是“审美性”教学内容的欠缺。在高师声乐课程教学中,“审美性”主要包括:(1)想象力的培养,教师要在督促学生广泛接触、采集、储存原材料(内在图示)的基础上,用不同节奏和速度的声音组合引导刺激学生的感官世界,激发其联想能力,使原有储存的原材料鲜活呈现于“心灵的眼睛”中;(2)感知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培育、强调、加强学生去多多地亲身观察、体验、感受世界客观世界,在获取丰富原材料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3)内在情感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把感知客观世界时的体验和感受转化为自身的一种内在情感,而且还要把这种情感渗透在作品演绎和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审美理解力的培养,教师既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把握作曲家的思想意图,也要培养学生对其所处不同国家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认知能力。

四、在高师声乐课程中进行“审美性”教学的途径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不少高师院校已经开始在声乐课程有意识进行“审美性”教育,尽管尚未取得突破进展,但是这种开始无疑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在尝试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一些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突出声乐演唱的美学传递过程,要求学生在全面深入了解作品和科学范唱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二度创作;第三,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审美教育,在声乐教学中要坚持愉悦性,让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学习世界上最美好的、最能使人获得愉悦感的音乐艺术;第四,通过示范启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即教师通过形象、生动、准确的语言讲解和表情丰富的、饱含情感的演唱示范,把作品丰富的内涵生动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从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示范中得到启示,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产生歌唱的兴趣和欲望。

五、结语

总的来说,为了更好满足中小学音乐教育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的高师声乐教育必须积极转型,尤其要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突出“审美性”教育,这也是高师声乐教学自身发展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高师声乐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全面的系统工程,切忌满足一时的成绩,而要竭尽全力把“审美性”教学改革的成果推广到整个艺术类高校。只有“审美性”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艺术类高校或艺术类专业铺开了,我国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全面实施。

猜你喜欢

审美性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
浅析《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浅谈小学古诗词的阅读教学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美学视角下的春节联欢晚会浅析
影视作品中语言的曲指性分析
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之审美性
文学语言评价标准的历史变迁
谈新文学样式的科技性和审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