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音乐教育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4-04-29樊志清

北方音乐 2014年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音乐教育渗透

樊志清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起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在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受到美的陶冶,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育人育才的双重目的。在音乐教育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作品欣赏、音乐课外活动、教师的自身形象等途径,使音乐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美结合。

[关键词]音乐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

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先进的价值观才能引领和促进社会进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中小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启蒙阶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崇高的民族精神意义重大。

音乐教育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直观,给予人的教益,就是寓于情感之中、趣味之中和娱乐之中,潜移默化地使人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它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因为音乐教育是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音乐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一、音乐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

音乐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与教育事业中其他门类的教育学科有相同的共性外,还有着其特殊性。“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的、广泛的音乐作品,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情感升华、心灵净化,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与真实,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思想与价值观教育。

音乐教育目标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要达到的。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爱国、敬业、平等、自由等政治思想内容,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伦理道德内涵,均使中小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例如,在澳门回归之际,一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挂。歌中唱到“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我依然……”。当唱起这首歌,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油然而升,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夕夕相关。当唱到“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澳门特区高高飘扬时,不少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二、音乐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中的作用

德国的贝多芬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其表达的意旨无非是音乐产生于人的内心情感,却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灵。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其他艺术更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而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其中,情是关键,一个“情”字,将音乐教育与思想价值观教育紧密地联系起来了。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它可以组织协调人的意志与行为,表达与交流人的思想感情,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继而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指出:“声乐之人人也深,化人也速”,肯定了音乐在人的品格、性格形成中的作用。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讲“盖欲改造国民之素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一首好歌、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可以从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思想品格等方面对人的素质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毕业歌》《游击队歌》等,鼓舞了一大批进步学生的爱国热情,奔赴抗日前线。在近百年的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争取民主解放、国家独立的斗争中,音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即音乐教育不仅仅只是培养职业音乐家,它还担负着对全面的创造型人才培养的重责。让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并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而使全民族的素质得到提高。这就是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使它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音乐学习,受到美的陶冶,净化心灵,提高情操,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了解美、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导真,以美引善,使千姿百态的美有所依附,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的目的。

三、音乐教育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的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歌曲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达情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歌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演唱中提高演唱水平,还要让他们在演唱中去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内涵,对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行不同的思想教育。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体会乐曲的内容、精神,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在捕捉音乐形象中受到教益和启发,净化他们的心灵。

如在学唱歌曲《拍手拍手》时,首先问学生会在什么场合下出现掌声?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再学唱歌曲,让学生了解歌曲内容。在学唱歌曲时,让学生为唱得好、表演得好的同学拍手,为上课认真的同学拍手,学会拍手的意义,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善”、“发扬文明新风”;再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育学生做一名少先队队员应该要有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并要立志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又如《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育学生热爱、尊重辛勤工作的人民教师,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与作品有关的材料,使学生感受其作品的内涵,再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的感情完全融入到作品中,在共鸣中潜移默化,在情境中得到陶冶,从而就会使人在道德、情操、品格、价值观上发生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通过作品欣赏,多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欣赏教学不单是放放音乐让学生听听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如欣赏音乐童话《彼德与狼》时,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要想办法、动脑筋,用聪明的机智、齐心合力去战胜困难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脚踏实地,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与人相处要文明要礼貌,知错就改;如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时,通过讲述引发学生想象出在辽阔的大草原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草原人们那种自由奔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体会到草原人们幸福的生活以及对前途的乐观自信;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通过欣赏作品激发学生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音乐欣赏就是这样,老师要引导学生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里去享受欢乐、去感悟人生,在不知不觉中使心灵得到净化,尽量挖掘出作品中的思想内容涵义,从而达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效果。

(三)在音乐课外活动中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价值观教育,仅靠有限的音乐课堂来实施是远远不够的,要给学生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得到身心的陶冶,提高美的欣赏水平,得到更多更好的社会价值观的教育。通过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学生扩大音乐的视野,增长音乐知识,发挥音乐的创造性,锻炼音乐的才干;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和爱好,促进身心健康,使青少年成为美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音乐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来选择。音乐课外活动包括合唱、舞蹈、器乐等。如在合唱教学中,特别讲究整体的艺术效果及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整个合唱队各声部的和谐统一,无论旋律、节奏、音量、音色、音准、力度等方面都要做到和谐统一,同时合唱队员个人的发声、音准、节奏力度等稍有差池都影响到整个集体的表演效果。因而,在排练的过程,学生就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队员要养成守纪律、爱护集体的优秀品德。队员要顾全大局、协作友善、默契和谐、平等一致,方能在旋律、节奏、音准、速度、力度以及音乐的理解、感情的投入上做到步调一致,才能发出真正感人至深、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合唱的音响。

(四)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的能力素质和自身形象直接关系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提升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必须抓好提升教师素质这个关键环节。

音乐教师是音乐的重要传播者,又是教育工作者,又是引导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品质的人,这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假如教师不爱国敬业,对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家乡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缺乏诚信、友善等品质,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学中去。

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价值观念等对学生一生都可能产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既重教书又重育人,既重言传又重身教,以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践行者。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一种奇妙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的心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时时刻刻在约束人的表现。社会在进步,教育也随之不断发展,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贯穿于音乐课和音乐活动中,把它化作和风细雨在音乐教育中逐渐渗透,以期能发挥更好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音乐教育渗透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