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珠产业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地位

2014-04-29李星刘锦男��

中国市场 2014年52期
关键词:徐闻海上丝绸之路生态文明

李星 刘锦男��

[摘 要]本文通过对徐闻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意义、徐闻南珠产业的历史文化意义进行梳理,挖掘南珠产业与海洋文化的内涵与发展途径,提出徐闻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格局下凭借其丰富的蓝色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海洋产业,重振徐闻南珠文化的构想。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徐闻;南珠文化;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2-0070-02

1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沿革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主要有两条:一是东海丝绸之路,分北线与南线。二是南海丝绸之路,分南线与东线。南线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开辟、最主要的航线。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亦随历史沉浮不断变迁。秦汉时期为徐闻古港,至公元3世纪30年代,广州取代徐闻、合浦成为海丝主港,宋末至元代时,泉州超越广州,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明初海禁,加之战乱影响,泉州港逐渐衰落,漳州月港兴起。

2 丝绸之路古港徐闻与南珠文化

2.1 古港徐闻的历史地位

徐闻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面向琼州海峡,濒临北部湾,其历史文化在秦汉年间几乎达到鼎盛。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印度、罗马帝国的外国商人、使节,沿着这条航路,往来沿海地区,进入中国内地。中外交往盛况空前,与中国有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70余个。西汉时期,因当时航海技术较落后,船只必须靠岸行驶,而番禺又因秦时遭遇大火被严重烧毁,徐闻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汉代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一带的海上丝绸之路。公元前111年,汉武帝遣楼船船队携带黄金、丝织品等,从雷州半岛最南端的徐闻出发,沿北部湾直至越南海岸一路南行,花近一年时间,绕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南岸,再转斯里兰卡,然后将沿岸交换的物品载回中国。《汉书·地理志》中亦有:汉武帝于元鼎6年(前111年),拍黄门驿长由徐闻、合浦从海上赴日南(今越南)等地的记载。

2.2 “徐闻南珠”千年传承

在中华文化5000多年的历史中,有珍珠记载的就有4200年。珍珠在伴随人类度过的漫长岁月中,不光作为物质财富供人享用,而且还融入到人类历史的文化长河中,留下了一篇篇绮丽多彩的文化诗篇。

(1)家国形态与吏治形态。《后汉书》《天工开物》中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南海已出现采珠业,开始了南珠的生产和加工。南珠即为历朝历代帝王皇家的贡品,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与价值。生活在海边的百越族,在捕食鱼贝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珍珠,后产生了专门从事海底采珠的采捕业。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征伐岭南,置南海等三郡始,“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客观上促进了岭南地区珍珠采捞和贸易的发展。汉武帝平定南越国,于元封元年(前110年)设立珠崖郡(辖今海南岛栋北部)、合浦郡(辖今南宁、玉林以南及钦州、北海,广东湛江、茂名等地)。珠崖因“在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珍珠”而得此郡名。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粮食”。秦至两汉时期北部湾沿岸珠崖、合浦、交趾三郡均出产珍珠,珍珠成为当时人们重要的生活支柱之一。

(2)珠市形态与迁徙形态。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为当地的文化积累开拓了新的领域,南珠文化现象就是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体现。秦汉时,岭南纳入中央版图,合浦郡设立。内陆交通方面,利用南流江—北流江—西江—漓江—灵渠—湘江北上。汉代因航海条件所限,海上航船多沿海岸而行,合浦与位于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便成为海上贸易的重要中转港口。《汉书》《后汉书》中均有汉代南海边珍宝珠货贸易繁盛的记载。《遂溪县志·珠海》载:“对乐(即乐民)珠池,在遂溪县西南一百五十里第八都乐民千户所城西海内。汉唐无考。自后汉刘怅置媚川都,宋开宝已还,遂置场司,或采或罢”。明朝的南珠采捕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环北部湾的廉州、雷州沿海一带,“珠池”主要分布在北部湾东北部海域,地靠今广西北海市及广东廉江市、遂溪县等地。徐闻被誉为“南珠故乡”,帝王们为了独享珍贵的南珠,往往派重兵把守珠池重镇。到清代,南部沿海的珍珠采捕规模渐渐衰落,或因明代大规模的采捕破坏了珍珠的生长规律而减产。

(3)人文形态。珍珠,梵文为“mani”,即“摩尼”。因其“离垢”“光净”,与金、银、玛瑙等并称为“佛教七宝”。 珍珠晶莹夺目、绚丽多彩,自古就象征着财富、权力、美丽和纯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美学、药用、贮藏”三方面。明代文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合浦珠名曰南珠,其出西洋者曰西珠,出东洋者曰东珠。东珠豆青白色,其光润不如西珠,西珠又不如南珠”。南珠因其细腻圆润、饱满光滑而被称为“稀世珍宝”,是所有珠宝中最珍贵的种类。《大戴礼记》云:“珠者,阴之阳也,故胜火;玉者,阳之阴也,故胜水;其化如神,故天子藏珠玉”。南珠与宝玉都是皇权与富贵的象征。南珠文化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种共生的社会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南珠文化的表现形式亦不同,不但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亦为后世保留大量的、珍贵的史实事典。

3 构建徐闻“21海上丝绸之路”新航程

“21海上丝绸之路”使古港徐闻,再次成为我国与东南亚贸易往来的桥头堡。丰富的港口、滨海旅游、风能资源,使其成为粤西地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最具发展潜力的工业基地,为全面推进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助力湛江打造南方“海谷”。

3.1 “生态之翼”

发展现代渔业。打造“升级版”现代渔业,推动湛江“蓝色崛起”。从根本上保护好南珠的生存和生息环境,促进南珠产业科学发展。大力发展“深蓝渔业”,推进深海网箱产业园建设。建设国家海洋高科技产业基地(海洋生物育种与健康养殖产业)。推进现代渔业产业、渔民专业合作社、渔民安居项目,加快振兴南珠产业步伐,促进珍珠产业链的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南珠药用,开发珍珠化妆保健品。同时,积极引入海洋生态产业、珊瑚礁生态修复建设与海洋生态文化等示范工程,构建竞争力强的海洋生态经济体系。以建设国家级雷州半岛蓝色经济区为战略目标,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3.2 “文化之翼”

3.2.1 南珠文化

引进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和技术,打造珍珠生产和精深加工基地,重振“徐闻南珠”品牌,塑造“徐闻南珠”文化。

(1)制定更为完善的珍珠品质标准。学习国外珍珠养殖核心技术,实现南珠技术创新。实施区域品牌战略,提高南珠市场权力,实现南珠全球价值链升级。

(2)妥善处理临海工业、港口建设与海洋渔业发展的关系,加大对南珠产业支持的力度。采取生态养殖方式,建设南海大珍珠养殖示范点,转变传统分散经营为企业经营或组织化经营,实现珍珠规模经营与资源节约。

(3)加强横向区域合作,推进徐闻—合浦—海南一体化建设,加强三地政府、行会、企业、饲养机构间的合作,从国家与区域层面对行业进行严格管理,提高珍珠养殖和加工现代化进程,完善南珠地方标准,三地政府共同为南珠生产技术、培训注入资金,保证南珠生产的原产地属性。纵向拓宽南珠产业链条合作、企业上下游合作。积极推进南珠养殖生产许可证制度和上岗资格证制度。

(4)积极推进南珠产业技术质量标准,加强南珠行业协会合作。强化行业协会对珍珠产品质量控制,提高南珠产业组织化程度、改善运行环境。通过协会组织、认证、生产、检查“贴牌”。制订南珠产业行业管理条例,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稳定市场;建立南珠调节基金,平衡产品数量、稳定价格,补贴遭受自然灾害的珠农。

(5)通过法律形式保护海水珍珠人工养殖技术与精加工技术,扶持珍珠产业的发展。

(6)拓展珍珠产业链,发展壮大传统珍珠工艺产业。整合力量,深度开发南珠加工、贝雕、珠宝饰品等文化产业,提升珍珠工艺美术产业,打造徐闻民间艺术特色品牌,把徐闻打造成面向全国乃至东南亚的南珠文化产业城。 梳理南珠品牌历史,发掘南珠文化内涵。积极开发珍珠药用、化妆品等海洋生物产品。大力打造徐闻“南珠”品牌。

(7)积极探索“南珠”旅游模式。

3.2.2 海洋民俗文化

(1)利用海洋资源和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民俗节庆、渔家赶海、渔业习俗、休闲度假养生、土特产制作体验等。

(2)将南珠产业与文化产业结合,建设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珍珠文化馆、南珠文化主题公园。

4 总 结

徐闻古港被誉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站,占据重要战略地位;源远流长的南珠文化亦体现出珍珠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从海上交通与海外各国的通商文化之路,是古代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构建“21海上丝绸之路”使古港徐闻再次成为我国与东南亚贸易往来的桥头堡,徐闻亦能凭借其丰富的港口、滨海旅游、风能资源、悠久的南珠文化带动“蓝色”海洋经济大产业的发展,为全面推进徐闻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第六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4.

[2]朱竑,司徒尚纪.开疆文化在海南的地域扩散与整合[J].地理学报,2001(1).

[3]邓碧泉,余石.湛江文史系列丛书——地名文化[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徐闻海上丝绸之路生态文明
醉在徐闻的冬雨里
“曹灿杯”湛江展区终极展示暨颁奖典礼在徐闻举行
湛江市文艺骨干 “四力”培训班在徐闻举行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
中国大陆最南端
——徐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