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践行“文化养老”的三个层面

2014-04-29汤慧珍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化养老群团工作者

【内容提要】 作为一种高品位的养老方式,“文化养老”的存在意义重大,但践行之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老同志个体、老年群团组织、老干部工作者三个层面粗略探讨了在高校践行“文化养老”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高校 文化养老 个体 群团 工作者

【作者简介】 汤慧珍,长江大学离退休服务处工作人员,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和高校离退休人员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D66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6-0056-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国家须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促成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具体到高校离退休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就是要千方百计组织和开展好离退休职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素质文化建设,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其潜能,满足其与日俱增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实现其养老方式由传统“待遇养老”向高品位“文化养老”的自然转变。

作为兼容传统文化理念和现代人文精神的科学养老方式,“文化养老”强调在保障养老者物质生活需求基本满足的前提下,通过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强健体魄、调试心态等途径,引导养老者晚年继续发展、完善和实现自我,以达到舒展个性、愉悦身心、提升修养、延年益寿之目的。基于这一内涵,在高校离退休职工中践行“文化养老”,也是进一步提升其生活和生命品质、促成校园和谐稳定的现实需求。可见,“文化养老”于国家、社会和个体发展均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在高校切实推行“文化养老”呢?本文拟从老同志个体、老年群团组织、老干部工作者三个层面对该问题作粗略探讨,以求教于业内专家。

一、老同志个体须调整心态,摆正位置,力求做到“静”“净”“进”

退休后,面临着角色、收入、健康、情爱等人生资源的日渐丧失,老同志如若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和妥善安排,极易陷入孤独、失落、忧郁、焦虑等不良心态乃至无以自拔,而重在修德养心的“文化养老”则是救治其精神贫困的一剂良药,从心理到生理都适应了老者晚年生活的特点。践行这一养老方式,老同志个体须积极应对退休生活之变化,调整自我心态,摆正自身位置,着力演绎好“静”“净”“进”渐次深入的晚年生活三部曲。

“静”,意指心绪之平静。庄子云:“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意思是说,评判一个人,观其动不如视其静。自古以来,诸如心如止水、宠辱不惊、宁静致远等说法,都流露出人们对平静心态的某种崇敬。古人之所以看重和追求静,是因为唯有静下来、沉下去,他才可能焕发出去除浮躁、反省自我、校正方向、从容前行的内在力量,进而积累走向成功的根柢。所谓“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自觉追求内心安宁的离退休职工,在清静无为中养心、为自我积蓄精神能量的同时,对养身的各类物质需求亦能淡然视之,从而为“待遇养老”转向“文化养老”创造广阔的心灵空间。

“净”,意指灵魂之纯净。千帆过尽的银发长者,愈到生命的暮年,愈渴望在与自身的静处中回归简单,成就灵魂的高贵与纯洁。纯净的灵魂何以安放?它需要智慧长者在做人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终如一地抱以善念、施以善行,努力实现“天人相应、人我和谐、尽我本分、自我完善”。例如,退休后,面对自我社会地位的下滑失落,老同志须充分认识衰老、退岗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新老交替、后来居上是社会前进的必然结果。据此,老同志们应自觉消除患得患失的狭隘情绪,既不迷恋过去取得的业绩,也不在意过往发生的坎坷,自寻心理平衡,保持乐观心态,宽容豁达地拥抱新的生活。

“进”,意指人生之精进。长期以来,社会对老年人普遍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人到老年,思想和认知都会逐渐衰退乃至停顿,最终沦为社会的累赘和包袱。事实上,处在颐养天年的人生阶段,由于身闲了,肩轻了,步缓了,空多了,心静了,老年人更容易在健康、知识、角色、价值等方面获得新的成长与发展,进而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实现人生之精进。在追求自我精进的过程中,老同志尤须树立以下两种心态:一是转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心态,加强自我保障能力;二是打破自我封闭的环境及心理,树立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积极心态,融入群体,分享快乐,发挥优势,奉献社会,成就自我。

综上,安定了心绪,净化了灵魂,广大离退休职工才可能在日渐精进中创造高品质的晚年生活,进而实现“文化养老”的目标。

二、老年群团组织须从理念、制度、行为、形象四个文化层面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

在高校践行“文化养老”,很大程度上还需要老年人协会、老教授协会等群团组织的紧密配合。发挥群团组织在实现离退休职工“文化养老”中的正向促进作用,须从理念、制度、行为、形象四个文化层面加强和完善其自身建设。

1. 树立正确先进的理念文化

“成就卓越,理念先行”,只有树立正确先进的理念文化,高校老年群团组织才能良性发展并逐步扩大影响力,进而在推动离退休职工“文化养老”上发挥作用。结合老年群团建设的实际状况,建设好群团组织,群团领导者在工作中须牢固树立如下理念:一是公心,即摒弃个人私利,恪守无私服务广大离退休职工的工作宗旨;二是正位,即摆正自身位置,自觉接受校党委及行政部门的领导,并辅助其做好离退休工作;三是民主,即群团内部通过决议或处理事务须严格遵循民主程序,做到阳光透明,杜绝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四是团结,即群团领导层应团结一心,协力工作,绝不因政见不一而相互拆台;五是开放,即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有关单位、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不断拓宽工作视野。

2. 营造“刚柔相济”的制度文化

为实施对所属成员的规范化、人性化管理,调动其参与“文化养老”的积极性,老年群团组织须努力营造“刚柔相济”的制度文化。高校老同志虽然离岗了,但其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崇高思想和境界不容丢弃,尤其是退休老党员,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人生理想不容动摇。为此,老年群团组织制定系列规范离退休老同志行为的刚性制度是完全必要的。这种制度的内容大体包括:“思想上的保持一致,学习上的与时俱进,工作上的力所能及,生活上的自律检点。”但由于规范对象的特殊性,这种制度的要求往往是“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即群团组织在执行时可作柔性处理,力求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3. 贯彻“疏导结合”的行为文化

“疏导结合”的行为文化,对老年群团组织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老年群团开展工作应“疏导结合”,力求动态、准确、细致、深入地了解老同志所思所盼所忧所虑,切实维护老同志权益。疏,意即疏通,就是广开言路,让老同志畅所欲言,通过给予“同情之理解”,帮助其解开心结,平顺心气。导,意即引导,就是通过授之以知、晓之以理,将老同志的思想引入正确的方向,统一到国家、社会和学校和谐发展的大局上来。针对群团成员存在的各类问题和矛盾,如健康状况恶化、家庭矛盾激化、政治意见分化等,群团组织须对症下药,采取“疏导结合”的方式及时处理,从而妥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老同志的精神内耗,为进一步实施“文化养老”创造条件。

4. 培育特色鲜明的形象文化

作为一种个性化的自我呈现方式,特色鲜明的形象文化,如同一面旗帜,对老年群团组织的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通俗地讲,培育特色鲜明的形象文化,即是致力于创作精品,打造品牌。它是老年群团组织扩大知名度和增强影响力的必要手段,也是其实践“文化养老”的重要内容。高校老年群团须以活动为载体,精心组织歌舞汇演、诗书画创作、球类运动、教学督导、科学研究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通过大胆实践和科学总结,不断凝练活动方式及其内容,形成精品活动,进而将自身打造为集中展现学校离退休职工精神风貌的品牌群团组织,以助推“文化养老”的深度开展。如武汉大学的老年人诗词研究会,通过打造《幽草》诗词专刊和每月举办诗歌吟唱会两个极具特色的精品活动,一跃而成为该校品牌社团,在提升老同志诗词创作水平的同时也推进了该校“文化养老”事业的开展。

三、老干部工作者须积极创设舆论氛围,加快筹办老年大学,努力构建“文化养老”长效机制

1. 弘扬孝道文化,创设“文化养老”舆论氛围

高校老干部工作者是“文化养老”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践行“文化养老”,首先需要高校老干部工作者在学校范围内大力弘扬传统的“孝”和“孝道”文化,以激发师生员工对老同志的关爱之情,从而创设人人敬老、爱老、助老的文化氛围。与此同时,为增强离退休职工的“文化养老”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走出来、学起来、动起来、乐起来”,必要的宣传引导也不可或缺。为此,离退休工作者可在部门工作网站上设立“孝文化”和老年人“文化养老”知识学习专栏,或者通过组织学术讲座、召开座谈会、创办内部报刊等形式,探讨交流践行“文化养老”的思路、途径、经验、成果及建议,使校园人人都成为“文化养老”的关注者、支持者、参与者和行动者。

2. 筹办老年大学,构筑“文化养老”乐土家园

随着终身学习概念的提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深入和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日趋强烈,筹办老年大学、强化老年教育的迫切性已逐渐凸显。作为特殊的文化社区,高校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为其筹办老年大学提供了现实可能。对此,老干部工作者须充分认识,高度重视,进而积极行动,努力将老年大学建设成离退休职工“文化养老”的乐土家园。在此过程中,面临教学场所、设施不足和办学经费、师资缺乏等困难,老干部工作者须指导离退休职工就地取材、合理调配、资源共享、互教互学,逐步设置相关课程以加快办学进度;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应“将课内与课外、大型活动与小型讲座、思想教育与校园文化、文化活动与科技咨询相结合,让老同志人人参与,老年活动全方位渗透”,使老同志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奉献中感受幸福、在创造中实现价值。

3. 结合日常工作,构建“文化养老”长效机制

高校“文化养老”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环节多,工作任务重,只有将其融入到离退休党支部建设、落实离退休人员“两项待遇”、离退休人员文体活动开展与阵地建设等日常工作中,构建起常抓不懈的长效运行机制,才能确保其持续健康发展。为此,离退休工作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争取校党委和行政对“文化养老”的组织领导与经费支持;制定“文化养老”工作计划,年内认真执行,年末总结汇报;深入落实离退休人员政治和生活待遇,夯实“文化养老”物质基础;加快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建设力度,为“文化养老”搭建良好平台;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文化养老”工作内容;完善老年人才信息库建设,为离退休人员“文化养老”提供支持和保障;强化自身素质建设,抓好文化知识学习培训,为做好“文化养老”工作及时“充电”。

总之,作为一种高品位的养老方式,“文化养老”的存在意义重大,但践行之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老同志个体、老年群团组织和老干部工作者三个主体层长期不懈的努力来共同完成。文化资源密集的高校须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探索和创新践行“文化养老”的途径方法,促成“文化养老”事业深入发展,以提升广大离退休职工生活、生命品质,助推学校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穆光宗.“文化养老”之我见[J].社会科学论坛,2009,06(上).

[2] 郭金亮,姬志洲.高校老年文化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四个辨证关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2.

[3] 傅曼莉.对高校老年文化建设的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责任编辑:刘芳玲

猜你喜欢

文化养老群团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文化养老”初探
“文化养老”视域下养老路径的发展探析
《共产党宣言》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团工作
贯彻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 我们有探索
关于构建大群团服务平台实现精准服务的思考
略论中国梦视野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