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性: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

2014-04-29檀祝平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现代性职业教育

檀祝平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不只是层次提升,更要重点关注其“现代性”。职业教育的现代性是要关心人的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符合中国国情、关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教育问题、实现管理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实现“现代性”的追求目标。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2-0074-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也因此成为当前教育界,特别是职业教育界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各地方政府和各类职业院校、地方应用本科院校一起也在进行职业教育各层次衔接试点工作;有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衔接方面的研究文章近几年来也逐渐增多。但纵观各类试点工作和理论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现在“体系构建”的关注点重在职业教育办学层次的提升,而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现代性”关注不多,实践得更少,这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体系构建”务必体现“现代性”要求,中国的职业教育才能科学地发展。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时期,尤其是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后,职业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在校生人数已占高中阶段学生数的45%,大部分地区都实现了免费入学;高职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已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2]虽然中高等职业教育还在协调发展过程中,但改革的思路已经更加明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各地区职业院校的布局结构渐趋合理,各级政府和社会群体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大,中高等职业教育也从发展期稳步踏入内涵建设时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已被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目前正处于进一步试点和规划建设过程中。[3]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其持续发展的桎梏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观念依然顽固,职业教育始终走不出“二流教育”的泥潭。虽然国家重视,但无论从政策执行和政府投入来看,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普通教育差距巨大,职业教育地位“边缘化”不断放大。[4]其次,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还亟待加强,育人质量也需要不断提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做实做强,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通过立法或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让企业真正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职业教育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发挥其实质性作用;[5]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不仅仅是欠缺,而是定位不明,简单的企业锻炼不能酿就“双师”,受政策和资金的限制,真正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企业人才又难以引进,职业教育更缺乏一种科学的双师型教师锻炼成长的机制。另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还不尽合理,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仅限于中职和高职专科设计的职业教育难以实现层次提升和职普教共融,更谈不上实现人才成长的“立交桥”;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差距明显,城市和农村更不在一个发展层面,新型城镇化导致的城乡接合部的流动人口难以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社会公平在职业教育上难以得到切实体现。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体系构建”

(一)“体系构建”迫在眉睫

职业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助推其科学发展,必须具有良好的顶层设计和“摸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体系构建”至关重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更高层次的高技能人才支撑;保证公民享有职业教育的权利是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需要职业教育层次提升和职普教共融,满足各类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合理需求;从境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职业教育事业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完善发展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提升;[6]由于近年来生源骤减、招生形势和办学现实导致很多学校出现生存和发展危机,创办高职本科层次教育,既能满足学生教育层次提升需求,又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有步骤地让高职院校升格还是政策引导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不管选择哪一种形式,层次提升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体系构建”不能仅关注“层次提升”

尽管有各方面的客观需求,但办学层次提升不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全部,而必须对职业教育的规律和本质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理性的思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的责任是提高教育者的技能和技术,不管是中职、高职专科或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他们都只是学历层次上的提升、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但培养的人才类型不变,层次提升只能给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同层次而类型不同的教育,他们等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职业教育要想创造一番新天地,打铁还需自身硬,内涵建设是关键,人才质量是杆秤。[7]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教育这种类型的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或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也是无数劳动者需要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选择。中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制度设计的原因,更受传统“重文轻技”思想所影响,职业教育自身属性没有任何问题。职业教育层次提升可以打通学生接受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渠道,建立普教融合的“立交桥”,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有效对接,但远不能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所有问题,“体系构建”必须考虑“现代性”要求,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可持续发展,真正体现其自身价值。

三、职业教育“现代性”的理解

(一)“现代性”的内涵界定

现代性作为现代人的心性及其结构,时间观念构成其基础性的一环;[8]但现代性不仅是个时间概念,也不单指先进设备、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物的现代化”,而是要关注人的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现代性和现代化有一致性,但也有差异。现代化更多地是指物化的东西,现代性的涵义更富弹性,更注重人的发展。现代性应该是人类用以思考问题的一种新方式,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面对经济发展,兼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自觉地用人类文明的普遍标准来思考社会问题,来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的发展。[9]

(二)职业教育“现代性”的内涵理解

《规划纲要》在四个方面体现出职业教育发展的现代性要求,即“两个适应”、“两个满足”、“一个体现”、“一个协调”。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发展必须有“现代性”思考,职业教育培养的人必须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社会公平,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各行各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尤其是一些战略性新兴行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这也是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仅是个层次提升问题,而是教育现代性的具体体现。社会需要不同层次各类型人才,不是一刀切。中职毕业生服务的领域也很宽广,照样能在一定的岗位上体现自身价值;高职专科毕业生也有其自身长处,深受一些行业和企业的欢迎;国家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也需要人才的升级,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高职本科乃至更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刻不容缓。但不管是哪一层次的职业教育,都要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需要,着眼于协调发展,一定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体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一窝蜂地升格高职本科,不仅不能带来人才质量的提高,更有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导致职业教育的再次贬值,这本身就是不协调;职业教育应更好地提升其办学内涵,提高办学质量,拓宽招生渠道,使更多的人享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这是职业教育自身现代性的需要,更能促进人的现代化。

四、“现代性”的实现路径

(一)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和“转型性”要求

职业教育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和转型性上。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职业教育必须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同步;职业教育现代性的核心问题是转型,人类社会传统的工业文明的现代化已经转向第二次现代化,即信息化。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生产方式的信息化,更预示着人类文明的信息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日渐认识到,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是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建设。

(二)符合中国国情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但也要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德国,他们的职业教育发展得很快,已经建立了适应其经济发展的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国民素质和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其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提供了足够的人才储备,使他们面临经融危机而不倒。中国的职业教育界不断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使得中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进步。但中国的国情不同,传统的文化观也不一样,中国需要借鉴他们的经验对职业教育发展体系进行科学化设计和实践,但不能盲目跟风,而是需要师其长技,从国家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顶层设计上考虑,对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科学规划。

(三)关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教育问题

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关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教育问题,使他们同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育的普及更加多样化。从高中开始就应该让孩子学会选择,根据孩子自身喜好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科学指导,让他们有自由选择接受教育类型的权利;其次,教育要提供优质服务,体现教育公平。不管是普教还是职业教育,教育类型没有优劣,国家都要加大投入,两条腿走路,不能偏颇,人为地制造主次之分,要保证人人有学上,人人有适合其发展的学校上。最后,一次性的学历教育转向终身学习。教育管理部门,广大的一线教师应顺从现代化的需要,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使得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机会,真正实现各类教育的对接和互通,促成一次性的学历教育转向终身学习。

(四)实现管理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职业教育的现代性要求现代化的管理和现代化的学习方式,相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十分重要。各级政府和职业院校一定要协同创新,注意专业的适时调整。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根据人才需求适时公布相关公共信息,强化过剩产能行业的退出机制,职业院校应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其次,要强化行业指导机制和职业院校内部更新机制建设。职业院校应和政府、行业、企业一起协同创新,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内涵建设上强化行业指导,不能盲目办学、随意设置专业,应根据行业要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学校办学应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职业院校应强化校企融合的内部治理机构,体现企业在学校的真正话语权;学校管理、专业和课程设置都要注重适时更新,与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保持同步,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求。再次,管理民主化和低碳化。大数据时代所有的教学资源、数据、管理信息,只要不涉及到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都应该公开透明,要实现同一所学校甚至学校群内的有效共享,避免资源浪费和闲置,实现低碳管理,这本身就是职业院校办学现代性的具体体现。另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职业教育现代性的核心是学习的革命,学习方式的转变极为重要,职业院校的教师应促成学生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强化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促成工学结合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对接,在操作实践过程中强化职业能力培养,职业院校要在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上下足功夫,真正提升职业教育内涵。

关注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就是要实现职业教育的进步、革新、创造和发展,既涉及到社会组织结构方面的体系构建,更重要的是思想文化方面认知体系的形成,通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真正实现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实现现代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真正有效对接,代表时代发展新的要求,符合国际教育发展潮流,实现教育理念和组织运作的同步创新。

参考文献:

[1]周建松.关于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7).

[2]汪亚明.试论高职教育的尴尬处境及未来走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

[3]刘尧.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4]张社字.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六大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9(23).

[5]黄立志,李名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的局限、创新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

[6]马树超,范唯,郭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政策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1).

[7]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2011(11).

[8]尤西林.现代性与时间[J].学术月刊,2003(8).

[9]王啸.论全球化时代中国公民教育的定位[J].全球教育展望,2010(8).

(责任编辑:陈向阳)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现代性职业教育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