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比《傲慢与偏见》与《倾城之恋》的婚恋观

2014-04-29袁路琦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0期
关键词:倾城之恋傲慢与偏见女性主义

摘 要:《傲慢与偏见》与《倾城之恋》是简·奥斯汀与张爱玲表达婚姻主题的典型作品。两部作品虽在创作年代与创作背景上差异很大,但在婚姻主题的描写上存在着共性。两部作品都描写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的处境与抗争。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婚恋观的共性。透过婚姻观,论述在男性至上的年代,奥斯汀与张爱玲所塑造的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人物的共性。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倾城之恋》;婚姻主题;女性主义

作者简介:袁路琦(1989-),女,汉族,山东泰安人,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02

一、引言

婚姻与爱情是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无论中西,作家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和理念在其作品中演绎着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张爱玲与简·奥斯丁是中西表现婚姻题材的杰出女作家,她们对女性的婚姻爱情心理都有着深切把握和透彻理解,并通过众多艺术形象生动地展现给读者。《倾城之恋》与《傲慢与偏见》是她们表现这个主题的两部代表性作品。

两个故事发生在相似的背景下,即在男权社会中,男性拥有绝对的权利,而女性只能通过婚姻的形式来依附于他们。与传统的女性不同,故事中的主人公可谓是男权社会的反叛者。因此,本文意从女性主义角度对比两篇小说主人公婚恋观的相同之处。

二、女性主义意识的共同点

与传统的男性作家不同,简· 奥斯汀与张爱玲从女性主义角度构建故事中的爱情与婚姻。在故事中,传统的男性主导意识被否认,取而代之的是基于男女平等的,兼顾情感与理智的爱情。她们力图在婚姻中实现爱情与物质的“双赢”。

同样成长在中产阶级家庭的白流苏与伊丽莎白,面对父权社会的压制,并没有屈服,而是为了争取自身的独立与自由,坚持不懈得与之奋斗。虽然性格迥异,两人却在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历程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男性中心的世俗观念的叛逆,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以及女性意识的不彻底性。下面,将分别进行分析。

首先,她们敢于向世俗观念宣战,不屈服于命运。尽管生长在衰败的封建家庭,白流苏却是一个接受过西式教育的现代女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导致她的思想一般固守传统,一半却充斥着超前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前夫不忠的情况下,她勇敢的通过法律途径结束婚姻,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闻所未闻”。按照传统,流苏应该从一而终,默默忍受,但她却勇敢的揭竿而起,这是对旧式婚姻的抗争。离婚后,作为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她也没有遵守“三从四德”的标杆,从不放弃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面对家人的冷言冷语,她捍衛自己作为女性的尊严,反抗不公正的待遇,竭尽所能去争取幸福,通过婚姻来摆脱这个冷漠的家庭。很幸运,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婚姻。

无独有偶,在流行嫁个“有钱单身汉”的英国,伊丽莎白拒绝了富有的科林先生与达西先生的求婚。在当时,财产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婚姻好坏的最高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她却固执的坚持爱情与物质缺一不可,这是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极大的挑战。达西先生是女性眼中的理想丈夫,英俊、高大、富有、有修养。然而,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却没有赢得伊丽莎白的好感,她清醒地意识到达西先生坚持的“门第观念”不可能带来平等的婚姻。最后,消除误会与偏见,伊丽莎白接受了达西的求婚。她与达西先生的结合也同样是对传统门当户对观念的一个极大的挑战。

再者,她们都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与判断力,这也是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女性的判断力、理解力历来被男权社会所忽略。波伏娃认为,在强大的男权面前,女性只能按照男性的期待去行动和思考。而伊丽莎白与白流苏却处处打破无处不在的男权社会的限制,打破男性期待的女性定型,能够独立行动和思考。即使离婚,流苏也不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放弃追求幸福的权利。在徐太太邀请她去香港时,流苏早已识破那是范柳原的阴谋。即便如此,她依然毫不犹豫的抓住机会,为自己的幸福赌一把。在香港,她没有被范柳原一系列的爱情攻势冲昏头脑,而是与之打起了太极。至此,一场意味深长的爱情战争展开了。为了不沦为柳原的情妇,她小心翼翼的捍卫着自己的尊严。表面上,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骨子里却最聪明与坚强。在婚姻问题上,她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理性的头脑。这些都是流苏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表现。

三、女性主义的局限性

当时的社会背景:物质是婚姻的基础,而婚姻又是女性赖以生存的唯一方式。简奥斯汀与张爱玲作为生活在当时的一分子,不管她们在男权社会里怎样努力挣扎,她们为争取独立与平等的呼喊声,最终还是被传统势力所淹没。简而言之,她们的女性主义意识不够彻底且具有很多局限性。她们多少都信奉实用主义的婚恋观,即把婚姻当做是女性生存的依靠。

在《倾城之恋》中,不管白流苏在表面上多么前卫与开放,她的内心深处都很封建。不论她怎样追求爱情,却一直把婚姻当做生活的保障,这在她与徐太太的对话中流露了出来:“有活路,我早走了!我又没念过两年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能做什么事?”(张爱玲 2008:6)。在她的潜意识中,她自然而然的认为女性无能,必须要依赖男性。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她无法将自己解脱出来,这也就注定她的抗争具有局限性。所以,在没有抛弃自己尊严的情况下,她选择了另一段婚姻来为她的下半生买单。这种内心的不自信决定了她的救命稻草只能解一时之渴。在一定意义上,流苏心甘情愿做了封建男权社会的奴隶。这也就是结局带有悲剧色彩的原因。即使赢得了婚姻,也没有得到想要的幸福,婚后还是像大多数女人一样沦为了柳原的附属品。流苏在强大的男权社会面前败下阵来,她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做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 (张爱玲 2008:39)这样的结局归因于她的女性主义意识不彻底。

类似的,不论伊丽莎白多么清高、理性与独立,她同样无法否认金钱对于婚姻的重要性以及婚姻对于女性生存的意义。当她路过达西的庄园—彭伯里的时候,也情不自禁地被它那奢华与壮丽的程度震惊了:“伊丽莎白满怀感触,无心说话,可是看到了每一处、每一角的美景,她都叹赏不止。大家都热烈地赞赏不已,伊丽莎白顿时不禁觉得:在彭伯里当个主妇也还不错吧她心里想:‘我差一点就做了这儿的主妇呢!这些房间也许早就让我走熟了!我非但不必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来参观,而且还可以当做自己的住宅来受用,把舅父母当做贵客欢迎”(简奥斯汀 2004: 282-283)。

伊丽莎白在无意识中也为之折服了。所以,从这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没有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一个合心意的爱人对于婚姻固然重要,一个有钱且合心意的爱人更有吸引力。伊丽莎白也只是当时万千普通女人中的一个。

总而言之,在男权社会中,没有人能逃脱它的“清规戒律”的影响。所以,任何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反抗多多少少都会有局限性。白流苏与伊丽莎白也不例外。

四、结论

这篇论文主要是从女性主义角度比较了《傲慢与偏见》与《倾城之恋》的婚姻主题。为了论证这个主题,文章首先介绍了两篇小说的背景,即男性占主导的男权社会,这为进一步比较做了铺垫。然后,本文比较了两篇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女性主义意识的共同之处。在男权社会中发出的女性主义的呼喊,终究带有很多局限性。所以,本文最后比较了主人公女性主义意识的不足之处。

总之,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从属于男性,没有经济权。所以,她们必须依靠婚姻维生。尽管如此,她们的理性,冷静、独立与自尊还是展现除了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尽管存在有局限性。这对其他作家有很深影响。

参考文献:

[1]付明瑞. 张爱玲与简·奥斯丁作品婚恋观的比较研究[J]. 名作欣赏,2006,(07):91-94.

[2]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 北京: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倾城之恋傲慢与偏见女性主义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中隐喻的认知探析
浅论小说《倾城之恋》的悲情色彩
反抗与沦陷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