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方法探索

2014-04-29刘月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笔者小学生

刘月

【摘要】 数学学科讲求思维能力的运用,思维能力也是小学生的一种重要素质.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并为学生建构其自身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教育工作者普遍考量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能够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学业生涯基础的阶段,其关键性不言而喻. 当前,素质教育推向新的高潮,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就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从小培养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能够在面对问题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积累更多的属于自己的经验,为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能够更好立足打好基础.

思维能力是一种合理的、符合逻辑的、正确的思量问题的能力. 当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问题后,大脑开始活跃起来,结合以往的经验,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传播学理论中,这是一种“内省式思考”. 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通过实践解决问题. 思维能力是人类学习能力的核心. 一个社会人从小到大都离不开思维能力. 有些人认为,思维能力是遗传的. 笔者认为不然. 作为社会群体的人,都有这种能力,只是这种能力的开发程度不同. 思维能力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征:(1)积极性. 小学生面对问题并不是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而是大脑机能本身会运作,无论是否能解决,都会以积极的态度去想解决的方法. (2)创造性. 一种创新精神,求新、求变,不拘泥于固有的规律. (3)系统性. 全面考虑问题,既注重整体,同时不忽视细节. 在这里,学生不仅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还会注意知识的横向与纵向、分化与统合之间的关系. (4)深刻性. 思维能力的运用解决的是更加深层次的问题,上升为理性思考. (5)敏捷性. 就是我们常说的“某某学生思维敏捷,脑子快”. 当遇到困难时,一些学生表现出了高人一等的思维能力. (6)灵活性. 表现为考虑问题的多向性、逆向性、立体性,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等等.

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不再赘述,然而纵观整体小学数学教育,思维能力的培养不甚乐观.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老师只是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差,课堂气氛沉闷. 对于老师的提问,只是个别的同学举手. 大部分同学回答问题都属于被点到. 有的学生是缺乏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勇气,有的则是怕出错心理作祟. 老师一人全场讲课,学生沉闷地听,互动关系难以形成. 老师可能准备了很多内容,看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自己的积极性也会受挫.

第二,小组思考模式名存实亡. 当老师提出问题后,需要分小组讨论. 小学生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一般情况下,某些同学对这个问题可以解答,便处于孤立,不与他人沟通. 事实上,很多结果都是沟通出来的,沟通的过程也是思维运转非常快的时候. 看起来教室十分热闹的场面,只不过是虚假的繁荣罢了.

第三,具体思维占据主导,抽象思維能力偏弱. 诚然,用过多的抽象思维去要求小学生,有些勉为其难,毕竟他们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 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固化了,老师是提问者,学生是回答者,时间久了,学生不能发现问题,缺乏独立性. 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些研究生,发现他们在提问题方面也是弱项. 联想到他们也是多年传统教育的经历者,笔者便对当下这些小学生产生了丝丝隐忧.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及应试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只有学会思考,才会取得真知灼见.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遇到问题后询问老师,老师问其这个问题哪儿想不明白,学生干脆来一句“没有思路”. 当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倒是可以将问题解出,这使得学生产生了一种依赖感. 数学是一门参与性的、有活力的学科,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如何让学生融入这么一个有活力、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中来.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核心在于提出问题,要有质疑精神.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定会遇到问题,学生会结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能解决的,是一个突破,不能解决的,作为问题提出. 当教师讲课时,学生则是带着问题去听,当教师讲到学生能够理解的部分,学生便产生共鸣,知识得到强化;当讲到学生不会的问题时,学生会高度集中,当问题解决后,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 这是理想的预习效果. 小学生总会将老师当做权威. 笔者曾经做过实验,讲课中故意将某一个数字写错,只有少数同学对此产生质疑. 质疑精神的培养还需要一个较长的阶段.

其次,讲课时,教师应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应符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顺序,这样的逻辑顺序能够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笔者听过一些年轻老师的授课,由于缺乏经验,只是将知识机械地推给学生,使得学生一堂课浑浑噩噩,教学效果不佳.

再次,精准及时的练习. 习题是数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夯实. 笔者在课堂训练中,会让学生亲自到黑板上将题目进行演绎,完成后,由全班学生判断其演绎过程. 这实际上是调动全班同学的思维,共同参与到课堂中来.

最后,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的高低决定了他们对数学求知欲望的高低.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呢?笔者经常会以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例子作为应用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在模拟情境中演绎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多开动脑筋,开拓新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的教育方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从小就要坚持,相信教师不懈的努力会培养出具有较强思维能力的学生.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笔者小学生
培养思维能力
老师,别走……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我是小学生
性能相差达32%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