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时代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探讨

2014-04-29姜燕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高职

[摘要]随着微博在中国的井喷式发展,作为微博主力军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生,其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尊重高职生微博网络认知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即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建设微博校园文化氛围,网络法制教育的同时进行网络督察,对微博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控制和管理,以培养和提高高职生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微博时代  高职  媒介素养教育

[作者简介]姜燕(1969- ),女,山东龙口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高职教育。(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微博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SJB88000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75-02

一、微博时代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1.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媒介素养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而后迅速传播到欧美其他发达国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媒介素养越来越重视,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早已把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学生终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中,成为正式教育体系的教学科目,其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积累了成熟和成功的经验。目前,国内研究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内容展开了一定数量的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相继开设了媒介素养课程,但国内开展的媒介素养研究主要是针对本科院校而开展的。

2.高职院校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微博时代的新要求。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强调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高职学生技术能力和操作能力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严重,导致高职生整体综合素质不高。进入微时代后,多数高职院校没有认识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更没有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中,使得学生在微时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冲击力面前,手足无措,只能被动地接受纷繁杂乱的信息。而微博空前开放的特征,使得各种合法或违法、健康或不良、真实或虚假的信息进入学生的视野,一些暴力、色情等落后和腐朽内容的文字、图片、视频,甚至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人类的消极价值观念也混杂其中,这给原本政治思想不成熟容易盲动、学习目标不明确容易茫然、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盲从的高职生带来现实的冲击。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使得高职生在面对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时,甄别能力较差,对信息的分辨与筛选能力不强,批判意识较弱,对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没有形成强大的免疫力,时常在思潮分析和舆论制造上出现偏差,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削弱,加剧混淆价值观念,甚至在媒介制造和媒介传播方面出现有违社会道德甚至法律法规的现象。媒介素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饱满人格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高职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3.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微博时代的媒介素养是面对微博海量碎片化信息时的选择、理解、批判、评估、思辨和反应、创造和生产等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传统媒介素养的延伸。微博时代,高职院校要转变重理轻文的错误观念,注重对学生正确认识微博媒介资源、主动获取媒介信息能力、理性的媒介批评能力、有效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等素质能力的培养,让微博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和载体。只有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才能引导高职生理性应对微博社会,清醒面对微博虚拟社会与客观现实间的区别与联系,主动思考微博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以及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二、高职生微博网络认知行为的特征分析

1.思维逻辑呈现碎片化与表面化。微博可以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表达,其短小精悍的写作内容是对生活、学习、社会和人生等各方面情绪自由、随意的表达,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修改和润色,即时性、快捷性、碎片化和现场感是其典型特质,这有利于培养高职生发散思维,但同时也容易诱发人文素养缺乏、整体素质不高的高职生思维逻辑呈现碎片化和表面化,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停留在事物表面,不能很快地透过事物表象看到本质,在微博上简单复制和转发信息而不思考事物的渊源和后果,浏览知识的碎片而忽视知识背后的智慧感悟,导致他们在微博监控覆盖力不足的情况下,在只看到事物表象没有抓住本质,出现认知偏差,制造或传播一些虚假信息,散发消极言论,甚至传播一些反动、破坏性的言论。

2.道德观和价值观呈现世俗化与多元化。传统的媒介传播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单向传递给受众人,经过层层“把关”,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微博提供的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自下而上的传播方式,在带给人们海量碎片化信息的同时,把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生活模式、不同的价值观念通过多种渠道传递,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高职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选择出现多元化。另外,由于微博监管不到位,无序成了微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带有浓厚草根感情色彩的事件或官民冲突事件中的弱势群体,以及其中蕴含的非理性价值指向,对于尚未形成正确而稳定道德观和价值观的高职生来讲,极易误导其道德观和价值观出现错误和偏差,加剧道德观和价值观的世俗化和多元化倾向。

3.行为习性呈现主动性与互动性。微博自下而上的传播方式赋予个体极大的言论自由和言论空间。微博自由开放的话语环境,为以自卑心理自居的高职生提供了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网络行为的主动性。微博还鼓励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这为不愿拘泥于传统单向受众的高职生提供了一个积极互动、扩大人际交往的平臺。微博是双刃剑,高职生微博网络活动主动性与互动性的增强,在促进高职生积极主动性提高及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同时,也使高职生面对更多的黄色、暴力等垃圾信息,因接触的垃圾信息越来越多而麻木,最终丧失是非判断标准,甚至成为黄色、暴力垃圾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

4.生活方式呈现虚拟性与虚无性。微博API技术实现了从点对点、点对面的直线传播到多点对多点、面对面的跳跃式传播,使人与人的交流方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转换成为媒体介质的交流,这种便捷的人际交流方式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容易导致自控力与自制力较弱的高职生长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以自我为中心,忘记学习任务,忘记现实世界中的社会责任,失去现实世界人际交往的热情,以沉迷于网络虚拟社会来逃避现实责任和义务,以沉沦于虚无的自我世界来颓废理想、丧失信念。

三、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选择

1.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课堂引导学生。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和提高高职生媒介素养最有效的方法。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由点到面、逐步推广,最终把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中,成为正式教育体系的教学科目。尚不具备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条件的学校,要通过开展讲座、选修课等第二课堂的形式,尝试引入媒介素养教育。不同区域与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要因地制宜。开设了专门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学校,要优化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将媒介素养通识教育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交叉通融,并积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媒介素养教育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模式都要随着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而不断更新。

2.建设微博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引导学生。一是教师开设微博,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开设微博,通过微博与学生沟通,使面对面的生硬说教变成微博的关注与被关注,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而亲近,从而形成良好的感情基础,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动态、学生关注实时性社会舆情的反应,通过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以及对学生的微博关注,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媒介素养。二是以辅导员为核心开设微博群,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以辅导员为核心开设微博群,尽量让班级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建设一批以系部学生会干部、班级班委和学生党员为主的微博信息员队伍,能把专业爱好相同的学生集合在一起,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与研讨、自我管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增强他们提高媒介素养的内在动力。三是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微博文化活动,引导媒介素养教育方向。高职院校要转变重技能轻人文的观念,重视人文素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开发微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学校宣传部门、学工处等部门要通过开展微博征文等多种形式的微博文化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媒介批判意识、媒介甄别能力与媒介应用能力,通过校园内多层次、多渠道的微博文化活动,为学生指引媒介素养培养方向,有效点燃学生培养和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的热情,提高媒介素养教育效果。

3.网络法制教育的同时进行网络督察。由于高职院校对网络法律法规的普及和教育不重视,导致高职生对媒介法律法规知之甚少,网络违规行为时有发生。高职院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应突出媒介法律意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网络虚拟社会是客观现实社会的虚拟反映,同样存在法律法规,虚拟世界中任何触犯法律法规的行为,都将与客观现实社会的违法乱纪一样,受到法律的惩罚;帮助他们明确哪些媒介行为合乎法律规定,哪些违反法律法规,从而增强他们网络虚拟社会的自我防范与自我控制能力,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由于目前对网络微博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 无论网络管理还是学校都难以做好把关人的角色,难以对微博中大量黄色、暴力及谣言等不良信息及时屏蔽和疏导,难以有效阻止有害信息和消极价值观在微博网络的传播和辐射,因此高职院校要在重视高职生网络法律法规教育的同时,对他们的微博空间进行跟踪和督察,通过督察,及时约束学生微博网络的不当行为,督促他们遵纪守法。

4.对微博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控制和管理。高职院校学生自制力与自控力较弱、学习基础较差、辨别能力不强等缺点在微博网络虚拟世界表现得尤为明显,落后和腐朽的思想文化对其影响远比本科生严重,少数学生甚至产生了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反人类的消极价值观。针对这些情况,一方面要加强学生自我管理,通过学生社团、学生网络管理自治组织等强化学生网络使用的自我教育,引导他们以自觉的態度进行自我监督与自我管理, 增强网络使用的自律性。另一方面要对各种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反人类的消极言论进行强制控制和管理,把消极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把危害降低至最低限度,对网络微博任何违法乱纪行为都严惩不贷,让强制管理发挥杀一儆百的效果,让法律发挥应有的威慑作用。

通过构建“引导、督察、管理”三位一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使高职生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要利用微博等新媒介、新载体,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发挥更大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勇.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广西社会科学,2011(8).

[2]陈华明,李畅.微博中的个体认同: 静态“内观”与动态分裂[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3]徐徐.当代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的表征与规范——基于“一条微博解决的堵车事件”的剖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4]吴学满.微博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及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5]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2).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论信息时代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
新媒体视角下的我国媒介素养教育
90后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解析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