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广西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与策略
2014-04-29邱金林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加强广西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服务广西经济社会新发展、构建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对此文章提出要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建立信息化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化基础能力、信息化体系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 信息化建设 战略与策略
[作者简介]邱金林(1972- ),男,广西昭平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广西 南宁 530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信息资源的信息化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06LX81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048-02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角,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系列重要举措,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信息化是促进职业教育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把握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必然是广西高职院校今后一段时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鲜明特征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五项任务措施。同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两个重要文件,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总体部署、目标任务、重要举措,标志着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家顶层设计已经完成,职业教育步入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将信息化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推动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规划,其中专门针对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了“2020年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2012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明确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和关键举措。2014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把“提高信息化水平”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字化生产与发展迅猛,产业更新换代加快,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已步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时期,提高质量,服务发展,促进就业,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有力支撑。推进信息化,不仅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职责。
二、加強信息化建设是创新发展广西高职教育的迫切需要
创新发展广西高职教育,就是要打造广西高职教育升级版,适应广西经济社会新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以信息化作为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发挥信息技术对高职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创新发展广西高等职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服务广西经济社会新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和带动了高职教育发展,同时,高职教育又反作用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广西经济社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总量已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成功跻身全国GDP“万亿元俱乐部”。未来几年,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将是推进产业发展与扶贫富民。2014年,“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承接港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功能辐射和产业转移、沟通西南地区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联系通道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经济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模式将由“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转变,推动传统产业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产业聚集、调整与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信息技术逐步深度融入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对高职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3年,广西贫困人口仍有634万人,贫困发生率14.9%,超出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贫困人口规模较大。要增强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高职教育信息化职业培训平台建设,将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快速便捷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传递,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加强进城务工农民、在乡务农青年的职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大批新产业工人、新型农民和职业农民。
2.构建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中,广西虽然有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院校入选“职业院校信息化试点单位”,但以广西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办单位的“省级教育资源及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探索”项目,由于没有开展实质工作,成为不被列为专项试点信息化试点单位的3个省份之一。一直以来,广西高职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规划和措施,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不相适应。当前,广西步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时期。2014年1月召开的广西教育发展大会提出“要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必须把振兴广西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部署实施了包括“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工程”在内的教育发展八大工程。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广西率先召开了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4]43号),把“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列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因而,以信息化作为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发挥信息技术在产教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教普教沟通、增强活力、提高质量、服务终身学习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引领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创新发展广西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
3.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近年来,广西高职教育通过职教攻坚和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在全国高职教育中具有广泛影响。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从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来看,还没有真正发挥引领教育教学变革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政策环境与体制机制尚未形成,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非常匮乏,信息化共建共享与服务平台尚未形成,教师信息技術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等。“信息贫乏”“信息鸿沟”已成为阻碍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等实践教学方面,缺乏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能满足多元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以及强化动手能力培养的需要。信息化不只是一种技术工具和手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职业教育的创新和变革,探索一种全新的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打造广西高职教育升级版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
三、广西高职院校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与策略
高职院校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者,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力量,担负着为“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和“精品制造”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广西高职院校只有站在时代潮头,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引领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承担起高职教育的职责和使命。当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是广西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创新、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有所作为。
1.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建议广西教育主管部门重视高职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编制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高职院校要根据区域特点和学校实际,做好与国家、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等有关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相衔接,制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建设性、可行性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要进一步厘清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的思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更新高职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建设信息化环境和条件为基础,以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创新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为突破口,以健全信息化体制机制为保障,确立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列入学校中长期发展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列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认真组织实施。
2.建立信息化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开放、高效的信息化工作机制,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对高职院校来说,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需要统筹考虑组织领导、部门协同、制度配套、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的问题。第一,加强组织领导。高职院校要成立以学校领导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统筹、指导和协调,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成立信息化建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开展。第二,推进部门协同。信息化建设涉及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以及各系部等多个部门,需要加强统筹,协作推进,形成合力。第三,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信息化建设奖惩激励制度,支持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鼓励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调动各方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的环境和氛围。第四,做好技术服务。在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下成立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信息化运行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建立网络及信息资源安全管理规范,确保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信息系统安全;建立信息化建设质量标准,确保数字化教学资源、软硬件资源、教学管理信息资源等各方面内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加强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是广西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高职院校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要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校园网络设施,建设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数字技能实训室和仿真实训室等信息化教学设施,提升信息技术装备水平。推进高职院校“宽带网络处处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把信息化资源基本普及到日常教学、学习、服务和管理等多个层面。实现校园网络与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广西教育厅网等区域网和广域网相连接,保障具有较好的上网和运行环境。保障建设经费投入,鼓励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
4.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要与“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和“广西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相对接,重点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数字化校园、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涵盖教学、服务和管理等层面的信息化体系,解决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支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第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要树立“以建促用、共建共享”的科学建设观,以专业为核心,优化教学与学习过程,使优质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一是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五个对接”相融合,发挥信息技术“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优势,突出资源建设的“专业性、职业性和实践性”;加强网络课程、实训项目库、教学案例库、考核试题库、技能竞赛库、专业群网站等专业资源库建设,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全覆盖。二是建设资源共享平台。推进“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网”建设,形成统一的公共服务共享平台,使之具有系统化、规模化、大众化的特点,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能为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乃至打造成为区域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基地。第二,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现代高职院校的根本要求。要加强高职院校校园网络以及数字化校园公共服务系统建设,推进“网络绿色校园”建设。依托校园网络开发网络学习空间建设,逐步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于每个专业的所有课程,促进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和便捷化。建立和完善信息发布、网络教学、知识共享、管理服务、校园文化生活等数字化平台,推进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提升校园信息化服务水平。推进面向企业、面向农村、面向社会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开放型信息化职业教育培训和远程教学基地。第三,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高职院校要逐步建立起包含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后勤管理的全方位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行无纸化办公、管理和服务,提高工作效能。加强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学生素质教育考评系统、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系统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带动学校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5.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变革,从而对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即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和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因而,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高职院校可通过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计划等有效方式,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教师不仅要具备传统的“双师”素质,还应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推进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推进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方式,培养一批适应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专兼结合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