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教师育人功能的发挥

2014-04-29张忠李韦华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教学过程独立学院

张忠 李韦华

[摘要]独立学院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独立学院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存在教学经验匮乏,课堂掌控能力不足;敬业精神不足,责任心有待提高;工作压力偏大,管理经验欠缺;急功近利和攀比心理严重,缺乏奉献精神的问题。对此,可通过加强教师的道德素质教育;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强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格尊重;培养教师对专业的持久热爱;加强学习、创新,不断钻研专业知识;以教风建设为抓手,创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独立学院教师在教学中实现育人功能。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学过程  育人功能

[作者简介]张忠(1981- ),男,浙江绍兴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输电线路教研室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输电线路;李韦华(1980- ),女,河北邯郸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汽车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  5108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州南方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教高司函[2013]48号,项目序号:1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091-02

一、独立学院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职责,也是其最神圣形象的表征和职业道德的核心体现。然而,部分教师缺乏对其正确认识,将教书与育人分开对待,将其职责仅仅局限于教书上,仅关心专业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的思想波动和人生价值观变化;部分教师师德观念淡薄,自身缺乏作为教师最基本的道德意识,难以为人师表,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自身出现迟到早退、随意停调课、不注重仪表、言谈举止不雅等现象;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而忽视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学习状态的起伏;部分教师仅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工作职责,不主动亲近学生、了解和关心学生,无法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部分教师甚至违背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接受宴请和收受礼品,变相买卖分数;还有部分教师利用课堂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出现不当的玷污和诋毁国家、党、学校或其他教师同行的言语,言行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形成学生的敌对心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教学经验匮乏,课堂掌控能力不足。独立学院专职青年教师基本是本科或硕士毕业,毕业后立即承担各种理论教学或实验教学工作,基本没有经过助教的适应期和较长时间的教学学习阶段,教学质量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对课堂的掌控也未收到理想效果。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不仅表现在教学手段、教学思路等方面的欠缺,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对教学理论的支撑和补充,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技巧和方法,便无法有充足的时间、精力更好地育人,导致教书和育人的分离。

2.敬业精神不足,责任心有待提高。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其具备自负盈亏的独立运营特殊性。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部分青年教师脱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心,更多地关注物质层面的获取而缺乏对精神层面的积极反思,丧失工作的热情,将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独立学院教师和学校之间存在合同契约关系,部分教师将完成合同任务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唯一标准,仅仅满足于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缺乏对认真备课和课堂管理的积极主动精神,课堂教学热情不足、课后辅导应付了事,只关心教学数量而不关注教学质量,只教书、不育人。对于除教学工作外对自身利益无关的事情,相互推诿,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影响整个教学团队的精神风貌和教师自身发展。

3.工作压力偏大,管理经验欠缺。独立学院教师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之比大概为1︰1,全职教师中讲师职称以上的不足本校全部教师的40%。这就要求全职教师承担更多课程,包含部分新增方向的新课程;而部分教师不具备这些課程所包含的知识能力,一边学习、一边授课,给教师带来巨大压力。此外,部分教师随着教学经验增长,逐渐成长为青年教师骨干后,在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兼任教研室或学院管理工作,而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教师缺乏管理经验,某些决策可能导致教师间出现分歧、矛盾,影响教学团队的合作精神,甚至出现教学事故。正在成长的骨干教师,需要在管理方面有专项学习和长期过渡,但独立学院师资匮乏的现状无法给予青年骨干教师充足的学习时间,且带来不小的压力。

4.急功近利和攀比心理严重,缺乏奉献精神。独立学院的管理体制、成长晋升机制和福利保障等问题的突显,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的欠缺以及高等教育系统的“特殊照顾”使青年教师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部分教师将独立学院误认为私营企业性质,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产生偏离,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以狭隘的功利原则对待教育工作。在市场经济的无形指挥棒作用下,部分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在经济上与企业员工进行横向对比,通过各种方式、利用一切机会谋取利益;部分教师为在短期内“脱贫致富”,利用学历、职称等资本,在多个学校实行大面积“敛财计划”,唯利是图而忽视本校学生。教师的奉献精神要求教师尽心尽职工作,不能以任何理由来为怠工辩护;奉献精神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完全的职业投入”,而全身心投入仅为获取现实好处也有悖于奉献精神。教师对职业的真正奉献在于超越对现实利益的追求。

二、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教学过程中育人的内涵

1.独立学院学生的鲜明特点。独立学院学生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具有底子薄、自尊心强、自我控制和约束力差、文体活动积极、动手创新意识强、集体观念差、自我表现欲望强、自理能力差、家庭经济条件好、依赖心理强、个性过于突出等特点。面对独立学院学生的鲜明特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无法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致使学生对学校教育管理麻木、淡漠。

2.教学过程中育人的内涵。2013年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信中写道:“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教学过程是育人最合适的环节,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综合全面的教育,把学生看作是活动主体,调动其能动性及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协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能力等。要求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教学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体现育人本质。

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是目的性、计划性最强的交往。课堂教学是整体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这使得教学本身充满教育性。教师真正领会并贯彻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教师还通过教学过程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刻苦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学科知识的规律性、严谨性、学习氛围都是隐性的教育因素。教师应走近学生、理解关爱、把握时机、适时激励、保护兴趣、因势利导、细化分解。寓育人于教学活动中、于传授知识中、于教师言行中,才能把育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

三、独立学院教师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功能的对策

1.加强教师的道德素质教育。引导教师分三层认识教育的真谛:第一层认识到教育是责任,要对社会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第二层认识到教育是信任,要用信任对待学生,让学生学会信任是终生受用的一种品德;第三层认识到教育是爱心,要博爱包容一切,教育过程是伴随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做到严慈相济。

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名有修养的教师以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与人格去引导学生,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关心幫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师更应该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从侧面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声教育。同时,也应该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及未来的生存观教育。应加强教师思想素质教育的力度,强化考评监督,健全教师思想素质的激励机制,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并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

2.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教师人格魅力的铸造首先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首先,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当代,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掌握最新动态,更新、优化知识系统,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其次,教师应具备高尚品德,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教师应成为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再次,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真正地去感染、教育学生;最后,拥有一定的人文修养,一个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是否具备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和决定教师学识水平的广博程度。

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凝聚力,可以给学生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教师是学生的道德标尺,学生都有“向师”的模仿心理,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形成无形、强大的“校园教育场”,促使学生自觉按照教师要求,规范一言一行,及时纠正错误与不足,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信任、尊重和关爱学生的,教师的尊重、理解、关怀、信任使学生产生心灵上共振,会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3.强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格尊重。任何领域都强调“以人为本”,教育更应该体现这一点。教育过程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系统的教育工作是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为出发点,为更好地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实于教育工作,教师要用博爱的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将这种理念落实到课前、课堂、课后的系统化教学过程。要把服务融于教育过程,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服务的对象,教师通过教学过程将终身受益的教育和优质服务提供给学生。使得教育服务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书和育人为基本点”。“教育服务”理念的落实,是使教育过程中主、客体位置彻底对调,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转变为教学过程的引导人、课堂教学的主持人、学生情感的咨询师、疑难问题的解答者,教师一切活动的中心是学生的全面成长。

4.培养教师对专业的持久热爱。教师热爱所从事的职业、热爱所教授的课程,才能主动地教学育人,合理调控课堂;才能对课程内容熟练掌握;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探索合适教学方法;才能使课堂充满激情。理想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能够与学生产生深度互动。一是要求教师把握课程本质,使课堂成为一种自由、开放思想与智慧的交流活动;二是教师要重视对知识创新过程的溯源,重视将知识传授与做事做人紧密结合。教师对专业的持久热爱是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育人的必要条件。

5.加强学习、创新,不断钻研专业知识。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通过刻苦钻研,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实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积极汲取新知识、快速接受新观念,敢于探索进取。将自身具备的丰富知识进行深加工和消化吸收后,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习、策划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收益良好。此外,还需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做到启发式课堂讲授、思考式课堂讨论、学生全身心投入,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6.以教风建设为抓手,创造良好育人环境。现代心理学认为,真切的情感产生于真实的生活,集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对育人环境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努力营造勤朴忠实的学校文化,倡导爱生、敬业、探究、协作的教风,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校在德育教育活动中,将受学生爱戴、讲奉献、专业精湛教师的品质进行挖掘、表彰,使其精湛的业务、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品德修养得以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增强全校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升华为良好的育人大环境。

大学教育,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教书”和“育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不断增强育人意识,努力探索教书过程中的育人规律,做到既教好书又育好人。只要教师从心出发、热爱学生,育人效应便会不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J].人民教育,2013(18).

[2]陆根书,彭正霞.培育高等学校和谐学生生态 促进基础研究创新人才成长[J].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

[3]王冀生.人文化成:对教育活动本义的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10(2).

[4]曾继云.差异发展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何凌霄.浅议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

[6]郑锋.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江苏高教,2005(3).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教学过程独立学院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浅谈科技英语教学
浅谈高校乒乓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