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生水墨作品赏析
2014-04-29刘文生
刘文生
写意的平和性
“剑气箫心”是一种气质,是一种对比,在中国的写意画中也时常能窥见其中的存在。写意在技法上本来是一种粗放、不拘细节的“剑气”,然而其内涵所展示给观者的则是一种平和淡然“箫心”的意境,这是画家们的追求,也是画家们不断攀登的高峰。
艺术作品是作者内心的反映,作品展现的则是“冰山一角”,其烘托与支撑作品的有诸多因素,一是技法的磨练;二是对生活素材的捕捉;三是生活阅历与内心修养的展现。诸多方面共筑着一幅作品的完成。写意画的表现看似一挥而就,有一种激烈的情绪氛围,然而其后作品给人的并非是这一挥,而是让我们从中可以慢慢品味艺术的美感。有多少优秀的艺术品给我们生活增添了精神的享受,长期的沉淀,在我们的心中存下来的更多的是作品中那种平和的、感人的“箫心”。
在写意画中有表象和内在之分,其表象也就是画的技法笔墨的情趣,我在《写意的抽象性》一文中曾讲道:“写意画中充满了激情,世界上的画没有比水墨写意更简练的了,纸与墨即可以完成作品,作品完成之快也使人叹为观止。”写意这一艺术形式,在表现激情时最直接、最简洁。写意的表现在形态的追求上并非是对自然的描绘,而是以自然形态为依托,转化为一种笔墨的艺术形式。“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这种变化了的形,与笔墨技巧其本身已具有了绘画上的视觉欣赏效果,然而也正是写意的离形,也给了我们一种错觉,似乎这一形式表现的是一种激烈,是一种强悍,甚至引入歧途而转为浮躁,最终失去了写意内在的平和本质。
写意的表象是一种笔墨的技法,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手段,其本身就存在着绘画的形式美感,如笔墨的干湿浓淡的对比,线条的流畅与顿挫的关系,这种对比与关系,可以构成绘画的语言,借以表现的物,加以巧妙的组合,也可达到一个艺术的欣赏层次。然而中国的文化往往存在着其更深的内涵,这种内涵,则是更高更深的一个层次。它在表现的技法与物态之外,体现出的却是画家本人的思想、意识。这种意识的来源则不仅是所表现的题材,也不再是单纯的水墨技巧。反之所有的笔墨与技巧完全服从于要表现的内涵。在完成笔墨技巧的掌握之后,在写意的创作过程中也同样有两个切入点,其一是对生活中所要表现题材的捕捉,借助于好的题材加以升华,赋予其内涵来完成作品。其二则由生活的感悟而引发的,先有一种心境再借助于写意的手段完成作品,这种表现更直接、更具本质性。写意的本质应该是更内在的,“画者从于心”,缘物寄情,才是写意的本质。在笔墨情趣的背后反映出画家的人生感悟。
八大山人应该是写意花鸟画最杰出的代表画家,他笔下的一花一鸟,反映出的是他清高拔俗、超出尘表的人格。八大的经历坎坷曲折,八大的笔墨信笔点染,挥洒自如,但从他的作品中给我们的却是冷淡与孤寂,是一种超脱的宁静,这种意境的感染力才是写意的魅力,是我们不断研究与追求的目标。
倪云林的作品具有萧条淡泊的气质,画面平静到了极致。齐白石的写意不仅有雄健浑厚的笔墨,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内在的精神气质。吴昌硕的写意苍劲洒脱、酣畅淋漓,将平和的生活场景定格在那一幅幅作品中。任伯年的写意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虽不是清淡高雅的格调,也创造出了色彩明丽、简练传神的画风,作品耐人寻味,引发联想,欣赏之余给观者的也是一种平和的心态。
人们生活在纷杂的社会中,经济在发展,工作要进步,竞争受到鼓励。可是绘画艺术作品的内在应该是平和的,功能应该是让人们的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息,一个平淡的心境,一种平和的享受,都是我们艺术作品永存的价值。
记得在国外,有许多同道在评论中国的写意画时,常有感慨,现今中国画表现出的力量与强劲是明显的特点,而平和淡然似乎不足,这种平和与淡然的画境,应该是从画家的内心中生成。中国早期的写意作品,多出自僧人与隐士,或是文学成就很高的士人,他们追求的生活态度,自然地体现在作品中,所以表现出来的意境多为平和自然。而我们现今的社会,寻找一个平淡的心境,似乎成了一种专修的功课,那么在作品中把握一种平淡自然的风格面貌,也就更需要内心的修炼了。画家们在创作道路上,有一种惯性,更难突破的是自我的束缚,尤其是在写意的表现上,要在画的风格上找到一个点,确立一个目标,在不断的改变中,达到自我艺术的巅峰。
我喜欢用淡墨,而且不是具象的物态,甚至是一种抽象、无形的表现,在这种淡墨的运用中,无意间却表现出了一种空间,这种空间深邃空灵,悠远而淡然,有一种神秘感,烘托出了一种平和宁静的世界。在中国画中常提到虚与实,淡墨的表现淡到了与纸接近的墨色,造成了一种大虚,虚的存在是与实对比而生的,实的刻画也加强了虚的梦幻效果,在这种淡墨的处理中,显现出的是一种平和、缜密,让人超越繁杂,进入无比宁静的世界。
艺术本无国界,但有优劣之分。写意是我们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具有很强的东方文化特色,千百年来的传承已构筑了完整的体系,我们对其平和性内在本质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拓展与延伸这种艺术表现,寻找并进而实现其意义与价值。